基于阶段模块化体系的设计初步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2024-09-14刘珊李泉涛成帅
摘 要: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为解决设计初步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该文提出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阶段模块化混合教学模式。首先分析教学目标,针对专业基础课提出“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的理念,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为目标,从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改革,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具有学习产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设计初步;阶段模块化体系;课程改革;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026-05
Abstract: The course of "Preliminary Design" is the basic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ke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iculum,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age modular mix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high-level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or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Then aiming to solve key teaching problems, it carries out reforms in teaching design and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ntegrates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forming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integrated learning and output.
Keywords: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modular system; curriculum reform; mixed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青岛理工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设计初步课程自2016年已开设7年。2018年获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19年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优质课程,2022年获批校级一流课程。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设计初步课程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完善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案体系。
一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初步课程是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注重立德树人,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空间认知、空间分析、空间构建方式等专业基础知识,注重空间操作的高阶知识学习,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新理念、新科技信息,拓宽专业认知;在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单元式空间的策划能力和空间构建能力,具有对专业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素质目标方面,以“五育并举”为目标,坚持以美育人,弘扬榜样的力量,提高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养成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态度,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追踪新知识和适应环境设计新发展的意识。
二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设计初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传统课堂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课堂上师讲生听,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用人单位反馈专业教学与毕业生就业需求脱节等。目前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有:①注重增强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加强课程整体设计,突出“专业+思政”,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时代性;强调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互动性;实现“线上评定+阶段式评定+综合评定”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②强化提升课程的挑战度。基于“真题真做”的实践项目加大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由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以学习产出为导向,树立空间建构理念,融合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基于阶段模块化教学改革,构建了“1个目标+2个模块+4个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空间构建为目标,通过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的学习与训练,完成“基础知识、高阶知识、创意创新、成果汇报”4个教学阶段内容(图1)。
(一) “基础知识+高阶知识”阶段: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依托智慧树山东省联盟平台组织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设计。课前教师发布预习任务,学生个性化课前预习,在线学习视频教程、完成弹题问答和章节测试,初步认识课程对应的基础知识、高阶知识。课中教师聚焦课程重点知识与技能、发布探究任务,学生完成训练,反馈学习成效。特别是高阶知识阶段,需要借助MR技术实现混合现实,通过MR教学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空间分析与操作的难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评。课后教师发布阶段任务与拓展资源,学生完成任务、自适应学习。
(二) “创意创新+成果汇报”阶段:真题真做项目式实践教学
在这个阶段,课程引入真题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设计方案的调研、汇报、交流与点评,使学生具备空间构建的能力。教学手法上采用雨课堂互动活动加强线下教学过程管理,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线下教学内容。课前在线发布任务,项目田野调查、资料查阅。课中行业导师设计经验交流,空间操作,草图设计。课后完成单元式空间策划和构建,最后汇报发布成果。
四 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以空间构建为目标,遵循阶段式模块化教学思路,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增强文化自信,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的学习与训练,分别对应了空间认知、空间分析、空间操作3个阶段。“阶段1+阶段2”强化学生对基础和高阶知识的认识、分析、掌握,具备追踪学习的能力。“阶段3+阶段4”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线上山东省联盟课程室内设计初步课程已经开课5个学期,本校学生在线完成率100%。
(一) 基础知识——空间认知
基础知识模块包含空间的相关概念、材料认知、结构认知和功能认知。技能模块包括平面、立面、节点分析方法。
空间认知任务书要求研究大量建筑的空间组合关系,分析其形式特征和空间效果,从空间限定要素、空间组合关系、空间序列关系中提取空间性质,提升空间感知能力。具体做法包括空间几何构成认知和空间分割认知。空间几何构成认知为选择典型的复合空间实例,提炼空间组合平面构成简图,并绘制轴侧分析图。空间案例中应包括圆、角、方等几何图形,培养建筑形态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对几何形体的抽象概况能力(图2)。空间分割认知是由平面构成向空间构成转换。在方格中进行直线几何分割,部分面进行垂直抬升,高度成倍数,且必须有一个垂直面达到最大高度。水平面、垂直面单元格必须为实体或者空,运用联合、分离、覆盖和透叠等方式组织空间(图3)。
(二) 高阶知识——空间分析
高阶知识模块包含空间限定要素、空间组合、空间演变和空间利用。技能模块包括轴测、SU模型、MR混合现实分析方法。
空间分析任务书要求采用建筑图示语言,将设计成果打散与还原,把可见的形式还原成不可见的设计因素,深入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建筑空间的尺度、建筑与环境,以及识别隐含的形式要素及组织规律,思考和追寻设计的构思,学习设计的方法。同时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发现不同的建筑师之间建筑观的差异,了解建筑艺术的多元性。学生通过研究大量建筑空间关系,分析体量特征和内部空间效果,从空间限定要素、空间组合关系、空间序列关系中提取空间性质,提升空间感知能力(图4)。
在分析过程中,课程借助MR技术实现混合现实教学设计,提升课程学习挑战度,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空间分析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基于MR教学技术有针对地解决空间分析与操作的难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测评。将SU空间分析模型通过插件Augment上传云端,扫描云端二维码,在屏幕或VR设备中加载相应的虚拟现实三维模型,学生可自行切换观察视角,多角度剖析空间,学习空间分析的手段,深入分析空间构成的基本元素、空间尺度、空间演变、空间利用、形式要素及组织规律,探索空间构建逻辑。
(三) 创意创新——空间操作
学生分组建立团队,对单元式空间设计的真题项目进行理念构思、场地分析、草图设计和整体性设计,完成多空间训练操作。
空间操作任务书要求以青岛大鲍岛区里院式住宅改建项目为设计对象,单元改建空间面积70~130 m2。组成3人以内的设计小团队,分工完成实地调研,整理资料的设计任务。具体内容明确构思立意,具有一定风格倾向,符合适用人群的个性、职业、情趣。注重空间塑造,对现有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注意设计中的细部处理,以人性化设计为目标。色彩、家具、陈设和照明等方面力求呼应设计主题。
这一模块主要采用项目式“真题真做”完成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图5)。引入真题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设计方案的调研、汇报、交流与点评,使学生具备空间构建的能力。
五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采用“线上评定+阶段式评定+综合评定”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课程实行过程化考核方式,包括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表现评价”,阶段式训练的“专业知识学习评价”,实践设计的“创新实践能力评价”,考核覆盖面广,挑战度高。
线上评定占30%。主要以综合访问次数、学习时长、章节答题、互动次数、发表任务完成度和线上测试成绩为依据,表现优秀者线上成绩为100分,表现良好者线上成绩为80~90分,表现合格者线上成绩为60~80分,未完成任务的线上成绩为60分以下。
阶段式评定占50%。包括平时出勤和空间训练专题过程。平时无迟到旷课且课堂表现优秀者平时成绩为100分,无迟到旷课且课堂表现良好者平时成绩为80~90分,在此基础上如果有迟到、旷课现象要扣分,具体参考学校管理办法。
空间训练专题过程,包括空间认知训练专题、空间分析训练专题、空间操作训练专题的过程考核。评分标准主要以设计过程、设计图册成果来评定,以动态虚拟模型展示完成度为参考。
综合评定占20%。包括成果展览、作品汇报、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及作品总结。
六 教学课堂改革成效
教学效果评价优秀。教学团队评教结果均为优秀,2021年获批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教学目标明确、步骤合理,教学内容阶段化深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022—2023年选课学生专业能力进步明显。促进设计学专业教育改革。通过持续改革与优化,对应教育认证的需求,建立设计初步课程评价指标,对应毕业目标达成度,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提高文化自信,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引导学生用知识和能力回馈社会和国家。
提升课程的社会影响力。2019年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已运行5个学期,累计为36个院校4 536名学生提供网上教学、答疑,累计互动次数达到了1.06万次。教学成果已在齐鲁理工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高校应用推广。课程面向社会开设公开课,目前学习人数已累计796人,社会影响力和推广价值较高。
七 结束语
设计初步课程改革融合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兼顾。学习个性化强、挑战度高,真题真做,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现场教学、行业引导和校企合作等多种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完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案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具有学习产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之后的设计专业课打下良好的课程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万样.关于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6):96-97.
[2] 黄琪,郑孝正.整合与创新——独具个性的上海济光学院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建设[J].华中建筑,2015,33(4):160-165.
[3] 谢辉,刘玮璠.关联·介入——以研究方法为媒介的建筑教育实践[J].新建筑,2018(6):138-141.
[4] 杨梦阳,牛笑,赵兵兵.微课在建筑初步课程中的辅助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1):87-89.
[5] 丁蔓琪,冯静,李延龄.“化整为零”模块化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以二年级独立式住宅课程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1,29(11):167-168.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24.006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滨海城市环境文化基因开发创新团队”(2021-5107);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五育并举、六域融通——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研究”(202143211);青岛理工大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设计初步一流课程建设”(F2022-030);青岛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培育项目(MS2023005)
第一作者简介:刘珊(1981-),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副教授,环境设计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
*通信作者:李泉涛(1971-),女,汉族,山东莱州人,硕士,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