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PEST矩阵模型的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2024-09-14武止戈黄紫霓吴睿雅

高教学刊 2024年24期

摘 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本科、研究生层次中西方深度融合的高等学历学位教育,已逐步成为近年来地方高校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国内办学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SWOT-PEST矩阵模型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方面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机遇与威胁,以及存在的内部微观优劣势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地方高校中外合作机构提升办学实力,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和本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SWOT-PEST矩阵模型;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外部宏观环境;内部微观优劣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4-0001-0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level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overseas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chools. Based on the SWOT-PEST matrix model,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xternal macro-environ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micro and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strength, and to serve the opening up of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ety.

Keywords: SWOT-PEST matrix model; local universitie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stitution; the external macro-environment; the internal micro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2022年2月,随着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的正式公布,我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的动态竞争机制相比“985工程”和“211工程”,打破了高校身份固化,为“量大面广”的地方高校通过构建一流学科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机遇。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发展普遍受到师资力量不足、投入经费不够、海内外知名度不高等问题的制约与困扰。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与海外高校合作,以设立非独立法人联合办学机构的形式常态化在境内开展h0XvFE5gjvLbwSVkIhEL72xHrILA4HFPY6NURJiH1Po=中外合作办学,借助从海外引进的教材、师资、管理模式等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正逐步成为近年来地方高校吸引和集聚优势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国内办学影响力的新途径。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从人才培养视角,中外高校通过创立联合机构实施合作办学可显著提升本土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语水平和通用能力[1-2],并且更有助于毕业生被世界顶尖学府录取赴海外读研[3]。从师资队伍建设视角,高校能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邀请海外教授来华集中授课,中外高校联合招聘有助于优秀师资的引进,保障师资队伍的先进性和国际化水平[4]。通过中外联合授课,中方教师教学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得到很好提升[5]。从科学研究视角,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依托双方共同资源设立专门研究基金,鼓励和支持两校教授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实现联合申请国家级项目方面的突破[6]。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亦可通过强化中外融合、校企融合、校院融合,实现多种科研要素和资源共享,开展跨学科协同创新科研活动,构建科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平台[7]。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全球性视角下体现为海外分校(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IBC)教育。国外相关学者针对海外分校教育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从人才培养视角,Wilkins等[8]针对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检测与反馈、学习资源及教学技术等七大要素对位于阿联酋的海外分校调查显示,学生对海外分校教育满意程度较高,普遍认为海外分校与本土校区的教学质量无显著差异。从科学研究视角,Sutrisno[9]认为,海外分校目前由于师资和培养模式限制,以教学型为主。但随着地区应用研究需求的增加和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海外分校将实现由教学型向科研型的转型升级。Pohl等[10]根据教师论文发表情况也证实了海外分校科研活动正日趋活跃。从师资队伍建设视角,Altbach[11]指出,本土校区教师由于家庭、实验室科研条件等因素制约,主要通过“飞行教学”方式利用假期完成海外分校教学任务,由此影响了其参与海外分校教学的积极性。

截至2023年1月,我国本科及以上层次非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有171所,其中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109所,占比63.7%①。在“双一流”建设视域下,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外部环境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内部影响因素?地方高校应如何基于现状,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一步加强与全球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与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共享、与前沿科研领域紧密协同、与先进社会服务理念精准对接?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基于SWOT-PEST矩阵模型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机遇与威胁,以及存在的微观内部优劣势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地方高校中外合作机构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和本土经济社会发展。

一 SWOT-PEST矩阵模型介绍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既需要坚实的内部因素驱动,也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支持。本文基于SWOT-PEST矩阵模型将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方面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外部环境机遇与威胁和内部优劣势因素进行分析。

SWOT-PEST矩阵模型方法由SWOT和PEST两种经典分析方法结合而成,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政策制定、市场分析、战略管理等多种场景[12]。其中,SWOT分析方法由K.R.Andrews于1971年提出,主要基于自身在竞争中具有的优势(Strength)、寻找自身劣势(Weakness)、发现外部机遇(Opportunity)及规避环境威胁(Threat),从而结合内外部资源进行战略选择。而PEST分析方法由美国学者G.Johnson与K.Scholes于1999年提出,是一种针对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分别从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因素(Social)和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四方面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对组织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13]。

本文参照刘东等[14]基于SWOT-PEST矩阵模型,拟分别从政策、经济、社会及技术四方面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及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从而整合组织外部宏观环境与内部微观因素(表1),并通过分析SWOT-PEST矩阵关键点实现扬长避短,提出促进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表1 SWOT-PEST矩阵模型

二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一)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外部机遇

1 政治机遇(PO)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颁布,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15]。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设立及发展的政策举措,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表2)。各省市也将高校设立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予以支持(表3)。

此外,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正式启动,“吸引海外优质师资、科研团队和学生能力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成效显著,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已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的重要条件,这些为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外部政策机遇。

得益于政策激励与支持,如图1所示,2013—2022年,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新增设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地方高校正越来越重视通过创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作为载体,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往联系,提升高校竞争力。

图1 2013—2022年全国新增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数量

2 经济机遇(EO)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2位。如图2所示,2014—2023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一方面,我国总体经济超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韧性与旺盛的活力,以及区域经济逐步实现均衡增长,为教育事业供给侧提供了更为厚实的物质基础,有助于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海外高校来华与我国各地方高校联合创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于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全方位的改善,各地家庭在高等教育领域消费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为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机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14—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

3 社会机遇(SO)

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下,我国将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国际化人才需求也愈发强烈。各地区基础不同、禀赋各异,在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同时,秉持开放理念、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及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的青年人才也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经济社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扩大及认识的提升为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社会机遇。

4 技术机遇(TO)

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立在教育大数据、可视化操作与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平台、学术文献数据检索平台等被广泛应用,为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跨越国界鸿沟、克服“飞行教学”缺陷、破解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充分运用中外双方在教育教学、科研数据、文献检索等方面的网络数据平台与数据库资源,开展国际化教育与跨国联合科研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6]。

(二)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外部威胁

1 政治威胁(PT)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竞争愈加激烈。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已将我国视为国际竞争的最大对手、攫取利益的最大障碍,正试图通过“印太战略”等重构亚太地区盟友及伙伴关系,对我国进行全面的围堵和打压[17]。

风云变幻的外部国际形势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中美在经贸、科技等领域摩擦加剧,中西方经济关系联动性降低、政治关系疏离、战略合作减弱,西方国家教育机构与我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意愿随之降低。其次,高水平的中外科研交流受到中美“脱钩”影响呈现下降趋势。据《自然》杂志研究显示,自2020年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与中美两国学术机构均有从属关系(Dual Affiliations)的作者数量下跌超过20%[18]。此外,中外人员交流也因国际关系动荡影响受阻。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统计,2019年1月至3月,中方计划公派赴美留学1 353人,因签证问题未能成行182人,占计划派出人数的13.5%[19]。由此可见,复杂国际政治形势所导致的中外文化教育壁垒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术交流和师资引进均带来了严峻的外部风险威胁。

2 经济威胁(ET)

在高通胀催生的激进货币政策引发过度收缩风险加大、地缘政治冲突等非经济因素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短期内全球经济从新冠感染疫情的危机中复苏步伐趋缓。同时,随着全球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趋势明显,技术创新与先进技术应用的步伐缓慢,全球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速也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全球经济低迷的态势使得各国政府在教育等公共领域拨款减少、国际生源留学意向降低。二者引发海外高校收入下降及其对境外联合办学机构的有效投入不足,从而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构成了负面影响。

3 社会威胁(ST)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总体提升及向好的发展预期,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增长迅猛,留学热与海归潮趋势同时显现[20]。但同时,由于受到留学低龄化、就业信息不对称、国内工作经验及社会网络匮乏等众多因素影响,海外学历在国内就业市场的认可度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自2000年末,海归即出现就业难题,被社会媒体称为“海带”。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竞争力下降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与学生就业构成显著负面影响。

4 技术威胁(TT)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面对的技术威胁主要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合作交流与人员往来限制。当前,美国政府将我国视为最严峻的地缘挑战和战略竞争对手,认为其科研开放性被他国利用以提升发展利益[21],试图通过包括科技围堵等在内的各种手段遏制我国的发展。其中,美国对中美科技合作交流的限制包括实施《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美国竞争法》(America COMPETES Act)等一系列法案,要求“芯片法案资助企业十年内不得在我国进行涉及先进制程半导体生产产能实质性扩张的重大交易”,并推动在关键新兴技术的研发方面实施与盟友“共享技术”战略,以减少对我国供应链的依赖[22]。在技术合作交流封锁的基础上,美国一方面出台《保护我们的大学法案》(Protect Our Universities Act)等法案,旨在对来自包括我国在内的留学生参与“敏感研究项目”进行背景审查,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我国留学生在美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统称为STEM)专业的限制,收紧了在生物技术、量子计算、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给予我国留学生的签证,并制裁了我国部分高校和实体机构,中止了与我国内地及香港有关的所有富布赖特等交流项目,意在加强人员往来限制[23]。此外,英国政府也对包括人工智能、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在内的44个硕士“敏感专业”留学申请开展安全审查(Academic Technology Approval Scheme,ATAS)。这些限制措施阻碍了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先进师资、重要科研设备引进及学生赴海外求学申请,对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内部因素分析

(一)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内部优势

1 政治优势(PS)

地方高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的比例超过95%,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培养区域、行业发展所需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大多凸显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域特征及国内母体院校学科优势特色。就地区分布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要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和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能够有效对接该地区对经贸人才的需求及拓宽本地生源高校入学渠道。就专业设置而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的专业以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环境工程及设计类工科专业为主,且大多为各高校建设或培育的一流学科专业,这对于助推地区产业升级、促进绿色转型、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基于此,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具有获得所在地区政府部门和国内母体高校政策支持的优势。

2 经济优势(ES)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相对于全程海外留学而言较低的教育成本,以及办学主体相对于普通专业而言较高的办学收益两方面。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本科和研究生国内学费一般为1.5~10万元人民币/学年/人②,而个人海外留学在国外的学费一般为20~30万元人民币/学年。从学生主体角度,在获得相同海外高校学位的情况下,在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就读所缴纳的学费显然相对更低,且大大节省了租房等较高的生活费用,规避了签证拒签、不适应海外环境导致中途辍学等潜在风险。从办学主体角度,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费远远高于普通专业0.5~1万元人民币/学年/人的标准,显然中外合作办学能够获得更高的办学收益,有助于其更好地引进海外高校资源,将海外高校学科优势、国内高校生源质量优势与我国相对教育成本优势有机结合,构建培养国际化人才重要桥梁[24]。

3 社会优势(SS)

对于就读学生而言,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课程采用与海外合作高校完全一致的教材、课程体系、教学进度及考核标准,施行全外文专业教学,且对学生全过程的外语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强,知识体系与海外高校更为接轨,更适应留学环境,也更容易被海外名校录取读研,在海外留学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4 技术优势(TS)

从学生视角,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可通过全过程严格的外语训练和考核机制获得优秀的跨文化外语语言交流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海外原版教材等资料可锤炼出无缝对接全球前沿专业技术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从办学机构主体视角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技术优势在于搭建了海内外高校之间教学与科研交流的平台。

(二)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内部劣势

1 政治劣势(PW)

由于合作办学机构由中外高校联合共同设立与管理,其可持续发展前景不仅取决于机构本身办学质量,更受到两校所在国政府间双边关系和校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从国家间层面看,两国双边关系向好发展,则教育文化交流也会更为密切,反之亦然。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两国建交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局面,中欧关系受此影响也出现一些波折和反复,这对以美欧为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的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均构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校际层面看,一方面,合作办学受双方办学理念和利益直接影响。例如,部分海外合作高校将我国视为留学生源市场,本希望通过合作办学机构吸引招收更多国际学生赴境外留学以增加收入,但新冠感染疫情、国际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转换校区及留学人数锐减,可能因此降低海外高校的合作兴趣,从而给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蒙上阴影。另一方面,合作办学存续也受到两校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关系融洽程度、管理层更替等因素影响。我国教育部曾于2018、2019年共批准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办学,其中大多为经双方合作高校自愿协商并主动提出终止办学申请[25]。由此可见,相比普通二级院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受外界政治环境变化影响更大,存在较大的外生风险。

2 经济劣势(EW)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经济劣势主要体现在办学主体和学生主体两个层面。在办学主体层面,大部分地方高校资金预算较为有限,难以充分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建设投入需求。以湖南省为例,2022年度预算经费超过10亿元的地方高校仅有两所。此外,非独立法人办学机构多以二级学院形式隶属于地方高校,在财务上缺乏独立性。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实验设施大多以共享形式从其他普通学院借用,难以比拟海外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条件。在学生主体层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专业收取的学费虽比自行海外留学费用低,但远远高于普通本科同类专业学费水平,因而愿意就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相关专业大多不惜降低录取标准吸引考生。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和新冠感染疫情多轮冲击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人数更是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3 社会劣势(SW)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在的主要社会劣势在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相比普通二级学院,办学机构普遍为近几年内创立,自身缺乏稳定的中外教师队伍、成熟的管理运营机制、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校友、实习实践基地等资源。此外,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属地方高校和其海外合作院校在我国社会的知名度不高,学生在国内就业市场即便持有国内与国外院校双学历文凭也很难起到“1+1>2”的效果。由于存在办学资源参差不齐、办学模式重规模轻质量、重收益轻投入等问题,外加高额的学费及海外文凭在国内就业市场的认可度降低等因素,社会对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在信任危机。

4 技术劣势(TW)

从办学机构角度,由于专业课程全面引进海外高校教学资料且采用全外文授课,对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外语能力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能够胜任专业课教学的师资普遍不足。同时,由于财力有限等原因,合作办学机构缺乏独立完整的科研实验设施,更难以吸引优秀的海外师资。从学生角度,由于中外高校在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导致引进课程与国内其他课程之间可能存在冗余或冲突之处。此外,由于办学机构专业课程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部分外语基础欠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消化不良”,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的问题。

四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策略建议

通过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和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后,本文基于SWOT分析模型提出以下发展策略(表4)。

(一) SO策略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积极把握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合作办学、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宝贵政治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区位优势、跨国优势,深度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等社会重大经济需求,强化社会公认的外语好、国际视野开阔、海外认可度高等留学特色,进一步通过语言和全外语专业课程、雅思等留学类外语考试、外语竞赛、外资企业实习等夯实双语优势,并进一步加强与海外高校的定期学术交流,提升技术优势。

(二) WO策略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把握国内发展机遇的同时,在对外交流方面,面对国际和校际环境变化所引发的可持续发展外生政治不确定性与风险,一方面,应通过密切顺畅沟通积极融洽两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时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办学机构应与外方合作院校积极商讨探寻创新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学生留学意向下降给合作带来的不利冲击。在自身建设方面,地方高校在办学之初就应积极联系争取引进世界名校,以确保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在此基础上,地方高校可通过海外名校的影响力全职或柔性引进全球优秀师资,并以学者互访形式培育国内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实现国际教育人才的引育并举。

(三) ST策略

当前国际环境瞬息万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与海外高校合作过程中,应顺应时代与环境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弱化环境变化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负面影响,确保办学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办学机构应坚持依规拓展办学渠道,降低办学成本。在技术层面,办学机构应根据所在地域、母体学校特点打造培育独有的竞争优势,不断优化自身机构发展路径,塑造内生学术功底。

(四) WT策略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海外合作高校的合理关切,确保合作关系行稳致远。在经济方面,合作办学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财务自主权,以有效地保障自身学科独立发展。在社会层面,办学机构应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加强建设,积极打造和提升办学机构品牌,补齐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短板。

注释:

① 该数据源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https://www.crs.jsj.edu.cn/index/sort/1006)。

②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可在就读期间转换校区去海外合作院校就读,海外留学期间学费一般为20~30万元人民币/学年/人。

参考文献:

[1] 王宏巍,包玉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法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J].亚太教育,2015(13):110,95.

[2] 石芳芳,陈增红,季少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效果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3):68-71.

[3] 阮劭.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思考[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24(3):121-124.

[4] 韩琳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中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5):167-168.

[5] 李晓述.高校国际化发展与“双一流”建设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359-360.

[6] 康娜,吴文英.“双一流”视角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8(43):157-159.

[7] 王骏飞,高汝男.中外合作办学中科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40):6-7.

[8] WILKINS S, BALAKRISHNAN M S, HUISMAN J.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quality at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e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2012,34(5):543-556.

[9] SUTRISNO A.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es: they be researchuniversities?[J].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8(92):8-9.

[10] POHL H, LANE J E. Research contributions of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 to the scientific wealth of academically developing countries[J].Scientometrics, 2018,116(3):1719-1734.

[11] ALTBACH P G. Is there a future for branch campuses? [J].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1(65):7-10.

[12] 陶思羽,冯占春,李国红,等.基于SWOT-PEST模型的公立医院医保管理形势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7):65-69.

[13] 蒋明蓉,张亚斌.基于PEST-SWOT模型的我国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发展战略研究[J].成人教育,2020(4):13-19.

[14] 刘东,刘锐金.基于SWOT-PEST分析的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32):139-147.

[15] 徐璐.福建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SWOT分析和对策研究——以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3):149-150.

[16] 武止戈,周舟,曾文轩.“商业分析学”课程教学创新策略探析——基于R语言实证研学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22(10):152-156.

[17] 陈宇.经典地缘政治理论视域下的“印太”及其内在张力[J].东北亚论坛,2022(2):66-80,127-128.

[18] NOORDEN R V. The number of researchers with dual US-China affiliations is falling[EB/O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492-7.

[19] 教育部就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答记者问[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6/03/content_5397180.htm.

[20] 戚云亭,任然,曹凯.基于地方场域的实践:以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解析留学归国人员的求职困境[J].地理科学进展,2022(10):1913-1925.

[21] 张伟,马陆亭.美国科技封锁对“双一流”建设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20(8):18-22.

[22] 刘建丽.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可能影响及中国的应对之策[J].中国发展观察,2022(12):116-120.

[23] 韦宗友.特朗普政府限制中美科技人文交流政策探析[J].美国问题研究,2020(1):133-152,175-176.

[24] 李加洞.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高教探索,2016(10):56-60.

[25] “教育部批准终止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非最新发布[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6/202108/t20210823_553575.html.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24.00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课题“一流学科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融合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XJK19BBJ002);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视域下金融专业产学研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湘教通〔2019〕291号);201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金融专业‘课程+课题’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南林发〔2018〕82号)

第一作者简介:武止戈(1984-),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