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会议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2024-09-13赵娟
摘要:传统的会议模式常导致严重的纸张浪费、效率低下以及人力成本高昂。为应对这些问题,无纸化会议系统应运而生。文章针对当前无纸化会议系统的现状,从系统架构设计、网络部署到整体功能配置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会议资料的电子化传递,支持会议全周期管理,并通过与OA系统的深度整合,显著提升了会议信息的同步效率。
关键词:无纸化;会议系统;纸张消耗;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2-011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为企业管理和交流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会议,作为决策制定、信息交流和团队合作的关键平台,其运行效率与环保性日益受到企业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无纸化会议系统应运而生。深入探究无纸化会议系统的应用与管理,对于推动企业实现高效、智能的会议交流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传统无纸化会议系统现状
传统的无纸化会议系统是一种基于局域网、专网或移动互联网构建的智能会议交互体系,通过深度整合通信、音频、视频及软件技术,实现会议文件的电子化传递,从而实现会议的无纸化操作。该系统主要由云端和终端两大部分构成,共同支撑会议的高效运作。具体而言,云端作为会议系统的核心平台,部署于局域网或公有云之上,全面覆盖会议全生命周期的各项功能需求。从会议预定、参会人员信息管理,座位安排、议程发布,再到投票表决、现场研讨,以及多终端资料共享、投屏和批注等,云端平台均能提供强大支持,确保会议顺畅进行[1] 。同时,该系统还能与各类显示终端、音响系统、麦克风及灯光等设施无缝配合,共同构建高效便捷的会议环境。这种高度整合和协同工作的特点,使传统无纸化会议系统在提升会议效率、降低会议成本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尽管传统无纸化会议系统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实际应用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要挑战在于布线基础设施的复杂性,这主要源于传统LCD会议设备的配置需求。此类设备,包括桌面式液晶显示屏和会议标识牌,不仅需独立电源供应,还需稳定的数据传输线路,以确保会议资料的实时共享。因此,在构建会议环境的初期阶段,常常需要对既有会议室布局进行大幅调整,包括拆除现有桌面和开挖地板,以铺设必要的电线和网络电缆。这一系列工程活动不仅耗资不菲,而且施工过程烦琐,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实施效率。
此外,售后服务与维护成本亦不容忽视,它们构成了另一重负担。在质保期内,尽管供应商承诺提供技术支持与维修服务,但这种即时响应机制背后往往伴随着高昂的人力与物流成本,特别是当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介入时。供应商需在约定时间内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排查与修复,这不仅增加了其运营成本,也延长了系统恢复时间,影响会议正常运行。更为棘手的是,一旦超出质保期,维修费用将急剧上升,尤其是当会议终端因技术老化或损坏需更换关键组件时,往往意味着整机或主要部件的替换,由此产生的费用将直接转嫁给最终用户,构成了不可忽视的财务压力。
2 无纸化会议系统的设计目标
本系统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无纸化的会议运作体系,其开发过程将严格在.NET架构内执行,并在Windows嵌入式操作系统上运行。系统的核心在于嵌入式机顶盒与多点触控显示屏,以提供清晰且直观的触控交互体验,覆盖会议的每个阶段,包括预备、执行及后续工作[2] 。利用WPF技术设计用户界面,通过ASP.NET增强互动性,同时借助WCF技术实现网络通信,目标是彻底消除对纸质会议资料的依赖。这将有效促进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效果,减轻会议支持团队的工作负荷,真正实现自助式的会议管理,节省纸张和人力资源,提高会议质量,以达成低碳办公与高效会议的双重目标。
在构建本系统的过程中,强调以下核心要点:1)高效能的操作机制。考虑到当前对远程会议管理的广泛需求,系统必须支持远程操作,以适应各种复杂的会议管理环境。同时,管理功能应全面涵盖硬件、软件及会议内容的各个方面。2)出色的用户体验。鉴于用户对会议体验的高期望,优化用户体验是无纸化会议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产品的接纳度、用户的信任感,以及能否吸引广泛的用户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提供直观且高效的使用体验。这包括吸引人的界面设计、简便的操作流程,以及逻辑清晰且用户友好的系统功能,过于复杂的操作将需要额外的用户指导。3)坚实的安全保障。系统需要有集中控制会议内容的能力,以确保会议数据的机密性,同时应有效地抵御病毒攻击,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建立故障恢复策略以防止系统中断,避免影响会议的正常运行[3] 。4)丰富的互动特性。除了提供高清晰度的会议文档查看和多媒体资源展示,系统还需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种互动工具,以增强会议的参与度和效果。
3 无纸化会议系统架构
3.1 网络架构设计
为应对多样的场地应用需求,系统采用IPsec、SSL及分布式服务器等方法,构建了一个以数据中心为基石,全面涵盖各种场所和终端的网络结构。1) 数据中心:系统服务器设于数据中心的机房内,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发布等服务器处于相同的网络环境中,以确保高效的数据沟通。2) 总部办公区:公司的核心网络架构采用专用线路实现与数据中心的无间断连接,管理员可通过网页界面的后台管理系统执行包括系统维护和会议安排等多种操作。参会者配备有Pad设备,依靠其内置的前端应用参与会议活动。3) 异地办公区:分布于各地的分支机构,其办公网络经由IPsec VPN技术与数据中心形成安全的互联互通,以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与总部保持一致。4) 外部环境:在异地召开会议时,可利用笔记本电脑作为临时工作终端,与后台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即时同步。同时,通过设立路由器设备构建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环境,为会议现场的移动设备提供稳定的接入服务。
3.2 系统架构设计
为优化后台运行效率及前端展示性能,采取了一种融合C/S与B/S架构的方案。具体而言,前端应用部分运用了C/S架构,而后台管理系统则采用了B/S架构的设计[4]。同时,该系统具有灵活的可部署性,能够适应集中式与分布式部署的多种需求。
3.2.1 后台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为实现全面的无纸化会议管理流程,覆盖从预备、执行到后续处理的全链条阶段,构建了一体化的后台与中台解决方案,该方案深度整合了办公自动化(OA) 系统,其架构如图1所示。① 系统与公司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深度融合,用户可经由OA系统实现一站式登录,无需额外的登录界面。经过OA系统的身份验证后,用户可直接访问无纸化会议管理系统,提供顺畅的统一访问体验。② 系统与OA系统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保持实时同步,减轻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防止了信息更新的不准确性和滞后性。③ 无纸化会议系统的会议创建功能与OA系统的会议通知功能协同运作,当用户在OA系统规划会议时,会议的详细信息(如标题、主持人、时间、地点、参与者和议题等)会自动同步至无纸化会议系统的后台,并自动生成精确的会议资料,以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自动化。④ 同时,系统还与公司的信息发布系统对接,新创建的会议将自动预定会议室,并在预定会议室的显示设备上显示即将召开的会议通知,以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
3.2.2 前台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已经完成了统一的前端应用系统与公司身份验证平台的深度融合,用户在各种移动设备上安装应用后,可利用单一的个人账户进行访问和操作。其系统架构主要包含三个核心模块:待处理会议、已结束会议和辅助功能。①当管理员在后台创建并发布会议信息后,会议详情会即时同步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使参会者能够预览会议议程和相关文件,以便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②会议进行时,参与者只需携带个人设备,无需额外的会场设备,从而提升会议效率。用户可以在会议中对资料做注解,并在会后随时查阅[5] 。对于远程参会者,系统内置的视频会议系统支持在线参会。此外,对于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的会议,系统能与公司的OA系统、企业邮箱等应用无缝对接,确保用户能够及时处理紧急事务。③系统会定期执行批处理,将即将召开的会议归档至历史会议部分,并依据时间、会议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提供搜索功能,以便用户快速定位过往的会议资料和个人笔记。为了确保信息安全,所有会议资料均不允许下载,并且添加了屏幕水印,以防止信息的非法扩散。
4 无纸化会议系统整体功能
4.1 共享桌面
UDP,全称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它不设定特定的接收端,也不保证数据的完整,因此被归类为不可靠的传输服务。然而,其核心优势在于对网络资源的低消耗,这使得它在局域网环境中,尤其是在需要支持桌面共享、文件传输等多任务需求时,显得尤为关键。此外,UDP的多播功能还允许用户快速地进行加入或退出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在使用桌面共享功能时的效率和灵活性。
4.2 资料传输
依据无纸化会议系统的规定,文件资料的传输需确保稳定性、高效性及卓越的管理效能,同时所采纳的技术应具备成熟稳定的特点。为此,选择FTP技术执行资料传输任务。FTP技术的特性如下,完全契合我方技术需求:1)该技术基于网络架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灵活性,能有效提升用户的操作适应度和应用覆盖面;2)它配置了精确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可按需设定每位用户的访问权限,如设定某用户仅限访问和下载A目录,而其他用户则可赋予更全面的权限,包括查看、下载、删除和新建等操作;3)支持SSL、SSH2协议的数据加密传输,以确保资料的安全性,防止非法侵入行为;4)采用TCP/IP协议,保证数据的精确无误传输;5)其传输速度快,尤其在处理大文件时,当文件超过1M,FTP的传输速度优于HTTP,且文件越大,其速度优势更为明显,更符合效率要求。
4.3 多会议室管理
当前的无纸化会议体系在多会议室的适配性与管控效能上存在短板,往往需要供应商进行特殊定制解决方案。同时,部分无纸化系统生产商频繁遭遇硬件设备采购的困扰,这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多会议室高效管理的顺畅执行。为此,本次设计将采取相应策略,建立会议资料与各个会议室精确的一对一对应机制,以确保在多会议室并行会议的场景下,信息的匹配保持高度精确无误。这将有效适应那些会议室数量众多且会议频繁的机构的实际需求。
4.4 会议回放功能模块
会议回放功能模块核心是优化会议流程和确保信息精准传递。它全面记录并存储所有交流、讨论和共享内容,用户通过会议ID或时间可检索回放。同时,支持内容的精细编辑,以确保准确无误,并记录编辑历史。此外,提供个性化播放模式和速度选择,以及多种格式的导出功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此模块提升了会议效率和效果,对于知识复习和决策审查具有显著价值。
4.5 多媒体交互模块
该模块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全面的交互体系,包括虚拟互动功能、预警机制以及异常管理策略等关键方面。利用尖端的数字化技术,如触控界面控制和三维模拟展示,虚拟互动显著增强了沟通效果和用户参与度。预警系统通过持续分析会议数据,对可能的异常状况进行即时预测,以维护会议的流畅运行 。同时,高效的异常响应策略能迅速识别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增强用户满意度。这一设计不仅创建了一个高效且智能化的会议环境,更在提升会议质量和效率上展现了显著的效益,充分体现了科技在会议行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5 结束语
无纸化会议管理方案,以其特有的智能化、高效化及环保化特征,为各企事业单位引入了一种创新的会议管理策略。此方案在确保提升会议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环境负荷,与当前社会对绿色、低碳、环保的倡导保持一致。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必须不断适应并熟练掌握新技术,以保持与时代进步的同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赋予的高效、便捷、无纸化的特性,使无纸化会议系统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发挥更高效能,进而成为企业智慧办公战略的关键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苏瑞东.电子纸实现免布线无纸化会议系统及其标准化探索[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3(3):85-88.
[2] 蒋九云,许占民.基于用户体验的在线会议系统优化设计[J].工业设计,2024(2):98-103.
[3] 俞希标.统一移动办公环境下全流程无纸化办公会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3):173-177.
[4] 王峡.全流程无纸化会议系统:推动企事业会议信息化高效进行[J].数字通信世界,2020(12):113-114,20.
[5] 李恒,郭鹏文.企业全流程无纸化会议系统研究与设计[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2(12):93-96.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