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医疗机构应用的云技术安全性评估与管理研究

2024-09-13夏祺霖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2期

摘要:随着医疗服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医疗机构越来越依赖云计算技术提供支持。该研究综合分析了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安全性问题,构建了面向医疗机构的安全性评估框架。在介绍医疗云服务模型与数据安全要求的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恶意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并阐释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与行业标准。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文章提出了一套实用的安全管理策略,以弥补当前医疗云服务中存在的安全缺陷。该研究的应用,将为医疗机构云技术的安全性提供更高效、更系统的管理支持,确保患者数据的隐私性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关键词:医疗云计算;数据安全;安全性评估;云服务模型;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2-0082-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随着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医疗机构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之一,也开始逐渐关注并应用云技术。云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机构带来了诸多便利,如数据存储与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远程诊断与治疗等。然而,随之而来的云技术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在医疗机构应用云技术的过程中,如何评估和管理云技术的安全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云技术安全性评估与管理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愈发迫切,因为医疗机构涉及的核心信息HmxdRb4bK6vRkQhIh2+yoqjNOXBtN4mx/Irv8caM/yE=涵盖了患者的个人隐私、医疗诊断与治疗方案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攻击,将会对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1]。因此,本文拟对面向医疗机构应用的云技术安全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全面的云技术安全性评估与管理方案,保障医疗信息安全,维护医疗秩序。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当前医疗机构应用云技术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以期为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清晰的认识和规避风险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云技术安全解决方案的比较和分析,结合医疗机构自身特点和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云技术安全管理策略,为医疗机构安全应用云技术提供指导和支持[2]。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阐述面向医疗机构应用的云技术安全性评估与管理的研究,为医疗机构云技术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升医疗机构对云技术安全性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医疗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 医疗云计算技术概述

1.1 医疗云服务模型

在研究面向医疗机构的云技术安全性评估与管理时,深入分析医疗云服务模型是重点。通过构建医疗云服务分类表,可以细致划分医疗云服务的多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平台即服务(PaaS) 、软件即服务(SaaS) 等,并结合安全特性进行独具特色的整理。每个服务模型均对应不同的服务内容和环境,并根据各自特点定制了一系列安全措施,这为理解各模型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实际指导。

在系统评估中,针对IaaS层次,重点关注虚拟化平台的安全挑战,如未授权访问、数据隔离不当带来的数据泄露问题。对此,提出了基于虚拟私有云部署的解决方案来增强数据隔离性,同时通过网络访问控制列表加强访问控制[3]。对于PaaS,关键视角放在代码注入攻击及平台安全漏洞,通过实施代码审查和安全测试的措施来提升平台安全。在SaaS层面,分析了如何通过多因素身份验证和加密存储来应对身份盗用和数据篡改等问题。

在管理即服务(MaaS) 领域,本研究提出利用安全信息事件管理(SIEM) 系统和配置审计来提升配置合规性,并加快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同时,通信即服务(CaaS) 的讨论集中在端到端通信加密和用户隐私保护上,以防范中间人攻击和通信窃听[4]。最后,在数据即服务(DaaS) 领域,本研究致力于实现数据质量管理,通过数据清洗和异常检测机制来保障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而避免数据分析不精确和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

总结每个服务模型的对应安全问题,并基于医疗云服务分类表的框架,设计了一套翔实的安全性评估方法论。该方法论不仅为医疗机构提供具体的技术途径,以对抗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还为云服务提供商设计医疗专属的安全措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对医疗云服务全面性的安全性评估,为确保医疗数据及服务的安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医疗数据安全要求

在进行医疗机构云技术的安全性评估与管理时,医疗数据的保护尤为关键,因此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等级要求,旨在通过分层措施强化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其中,《医疗数据安全等级要求表》详尽地列出了从一级到五级的安全措施,为医疗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量化标准。

以安全等级的划分为基础,首先应建立医疗数据安全要求的确定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初始安全评估、重要性分级、风险分析和定期审计等。每一具体级别都对应着一系列明确的技术和非技术要求[5]。例如,二级安全保护除了涉及用户鉴权,还要求使用DES加密算法;而当数据安全等级上升至四级时,需要实施多因素认证并利用RSA加密算法以提升保护层级。此外,考虑到数据的迁移和备份对于医疗数据长期安全性的重要性,每级安全标准中都应含有数据备份计划,例如,最低保护等级的数据按周期进行备份,而最高保护等级的数据则实现实时备份,并确保在12小时内完成恢复。在安全评估的技术层面,可采用一系列模拟攻击和渗透测试,以确认现存控制措施的有效性[6]。此外还可以通过审计策略确保了对各种操作行为的监控,以便在出现数据泄露或异常访问时迅速响应。与传统的安全防御体系相比,本评估方法更加强调防御深度与数据敏感性的匹配,建议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威胁水平来选择适宜的加密算法和访问控制策略。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提升云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安全性,不但应细化并实施等级划分的安全标准,还应结合机构的具体需求和能力,综合采取适宜的技术、管理和物理措施。通过精准执行《医疗数据安全等级要求表》中的各项要求,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得到全方位加强。实施这一机制,将大幅度提升对医疗信息的保护,减轻患者对数据隐私的担忧,最终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2 云技术安全性原理分析

2.1 安全威胁分类与分析

在开展面向医疗机构应用的云技术安全性评估与管理研究时,对云技术中潜在的安全威胁进行全面的分类与分析显得尤为关键。研究团队遵循明确定制的方法论框架,基于云技术特点和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建立了安全威胁分类流程图。该图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系统性地揭示了潜在威胁。首先,识别医疗云技术中的各项资产,重点关注含有患者敏感信息的部分,并据此确定资产的保护优先级。接下来,分支对内外部安全威胁进行并行分析[7]。内部威胁方面,从内部人员滥用权限、系统配置错误等问题着手,制定细致的内部安全政策;而对于外部威胁,如网络攻击、服务提供商漏洞等,制定针对性的外部防御策略。

随后,以收集的数据支撑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工作,结合具体案例从多角度量化评估风险等级。研究参考了安全威胁类型及案例表的内容,列举了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常见威胁类型及其风险等级,并给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如实施端到端加密、实现弹性负载均衡等。这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实用的安全策略指南[8]。最终,基于评估结果设计出全面的安全性控制措施,以确保云服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保密性,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数据支持和安全管理策略建议,有助于提升医病数据的安全性和云服务的稳定性。通过本研究的实施,预期能够显著降低医疗机构在利用云技术时面临的安全风险,并加强医疗数据处理的安全性。研究同时也考虑了实用性和区域性影响,为本地区医疗机构的云技术应用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和实践参考。

2.2 安全防护措施与标准

在评估医疗机构应用的云技术安全性时,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成为研究的关键。通过深入分析云平台的各个层面,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整理成详尽的安全防护措施对照表,用以综合衡量安全性。在应用层,实施OAuth2.0协议以确保强大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同时,在传输层采用TLS 1.3协议来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在存储层面,应用AES-256高级加密标准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与完整性。管理层实施多因素认证以增强安全保障水平[9]。

对于数据加密与隔离措施,云服务的每个层级都部署了HTTPS、SSH、LUKS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策略来保证数据的隔离和保密,形成了全面且有力的数据保护体系。此外,针对恶意攻击的防护机制,引入了Web应用防火墙(WAF) 、入侵预防系统(IPS) 以及防篡改存储技术,以及后端权限审计功能的支持,为医疗数据提供了坚固的防护屏障。

安全审计与监控采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 技术、实时流量监控、文件完整性监测,以及行为分析机制,从而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监控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响应潜在的安全事件。该监控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事件并做出响应。关于安全漏洞的管理,则运用了定期扫描、SSL证书绑定、内部网络隔离以及快速漏洞修补策略,确保了系统的稳健运行[10]。

另外,考虑到医疗数据的特殊性,每项安全防护策略都着重考虑了法规遵从与隐私保护,例如HIPAA合规、GDPR合规以及数据居民化等措施。在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时,设定了具体的恢复时间目标(RTO) 和恢复点目标(RPO) ,确保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能快速、有效地恢复服务。

在云技术安全性原理分析中,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符合的标准数量以及最终的总体安全评级被量化在安全防护措施对照表中,以便更直观地评估每项措施的安全性能。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不仅增加了实操性,更为云服务提供商和医疗机构在选择合适的云安全方案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3 安全性评估与管理方法

3.1 安全性评估框架构建

在构建面向医疗机构应用的云技术安全性评估框架时,依据既定流程图所示的步骤展开工作。安全性评估框架流程图表明,首先要识别并定义云环境的安全要求,这涉及法规合规性、数据保密性等关键方面。随后,两条并行路径被采用:一方面,设计出针对云安全性能的具体量化指标,这些指标以加密强度、访问控制响应时间等为度量维度;另一方面,筛选并确定合适的安全评估工具和方法,这包括漏洞扫描软件、渗透测试协议等。这两条路径的输出共同融入评估框架中,使其具有扎实的评估基础和实施方案。框架构建完成后,需要检查当前医疗机构是否出现新的安全要求。如有,则回到流程初始步骤,更新评估框架;如没有,则进行实际的安全评估。此时,“安全性评估过程伪代码”提供了一组指令序列,指导执行评估:从初始化框架到收集云服务资料,再到并行执行的风险、隐私和审计分析,直至合并结果并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如果风险等级在可接受范围内,将形成详尽的评估报告,列出优化措施;若超出阈值,则要指出高风险区域,并提出立即的改进方案。

评估报告不仅反馈给医疗机构管理层,还须推送给云服务提供商和相关监管机构,以便形成云安全生态的闭环反馈,持续提升云环境面对日益复杂攻击手法的抵御能力。通过这一流程,确保评估方式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最终达到提升医疗机构云技术应用安全性的目的。

3.2 安全管理策略实践

在构建面向医疗机构应用的云技术安全性评估与管理策略时,首要分析现有的安全防护体系,以确立本研究的安全管理目标。本研究采用了R = P × I 的公式进行风险评估,其中R代表风险值(Risk) ,P代表风险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 ,I表示风险引发的影响程度(Impact)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与安全事件类型,制定了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例如,针对风险级别高的数据泄露事件,应设定了紧急响应时间为30分钟,并在《安全事件影响分析表》中详细列出了对应的检测指标、应对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如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并确保通知受影响用户及时更改凭证。

根据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的指导,本研究将安全管理策略划分为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个维度进行实践。技术措施包括实施必要的网络和数据保护技术,建立健全的硬件和软件监控系统;管理措施则涵盖了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持续进行系统配置审查,以及增加配置变更审批流程等环节。

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对安全策略执行情况的监控与审计,以确保策略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且实时调整。持续改进的步骤对于发现潜在的弱点、查漏补缺至关重要。每一轮的安全性评估和管理实践都会收集相关数据,反馈至安全性管理策略,形成正向的迭代循环,以适应医疗领域云技术环境中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安全威胁。

总体上本次研究基于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推进医疗机构云技术应用的安全性评估与管理,旨在为医疗数据资产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通过以上安全管理实践,相信能够显著提升医疗机构在面对各种网络威胁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进而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4 结论

在本研究中,研究小组针对医疗机构应用云技术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评估与管理研究。通过对云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调研,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云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工作方式。同时,云技术也为医疗机构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信息管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其次,尽管云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但也发现了一些安全性的隐患和挑战。云平台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可能会面临着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这要求医疗机构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敏感数据。此外,医疗机构在应用云技术时存在的一些技术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在推进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意识,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

结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小组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云技术安全性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用户授权与认证、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等措施,以保障医疗机构云技术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后,在本研究中着重强调了医疗机构在推进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信息安全、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应对并解决各种挑战和风险。只有这样,医疗机构才能更好地享受云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为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医疗机构应用云技术的安全性评估与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云技术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LIU J,FAN W.Research on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algorithm under virtual technology of cloud platform[C].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2021.

[2] 孙思齐.面向安全大数据应用的车辆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及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3] HUA S,ZHANG H,FENG Z,et al.Research on Security Assessment Indicators of Traffic Management Application Software[D].China Public Security,2019.

[4] 赵佳.基于通达与安全需求的儿童通学道路步行性评价与优化[D].天津:天津大学,2020.

[5] 黄玲,李琼,徐艳菁.高校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融合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8):234-241.

[6] WANG H B,ZHAO D M,LI X X.Research on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and forecasting technology[J].Journal of Web Engineering,2020,19(7/8):1239-1266.

[7] 蒋童.面向动态OVERLAY网络的SDWAN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8] 张文一.手术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与应用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

[9] 王小萍,王万军,马争朝.大数据下档案管理安全隐私保护不确定性评估研究[J].中国档案,2023(10):54-55

[10] 黄文锋.面向自动驾驶中多模态融合感知算法的攻击和防御[D].广州:广州大学,2022.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