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轻易来一场旅行吗
2024-09-13关禾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4/kmQqSWhqEZw7Y8chtsLsjJ.webp)
在帝王们看来,出宫纵览名山大川,体验疾苦,体察民情,都是为了江山稳固,心里装的都是百姓苍生。在民间,皇帝脱下龙袍微服私访,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素材。再加上影视剧给我们留下了皇室贵胄们出宫跟玩儿似的印象,觉得他们只需简单乔装就能走进民间。
抛开影视剧塑造的戏剧化情节,真实的微服出访,需要哪些操作?
皇帝闯荡民间的多种打开方式
早在先秦著述《韩非子》中,便载有“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的故事。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可能是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微服出访第一国君”。
所谓“微服”,就是穿上普通民众的服装去视察民情,因为脱下华服,才能和普通百姓交流。齐桓公正是作了一番装束私访,才了解到贫民无财娶妻而外出谋生,以致家中老者无人供养的民情。他回去后与相国管仲商议。
管仲说:“朝廷的积蓄中有腐败的财物,民众就得挨饿。宫中有年长而不能及时出嫁的女子,民众就娶不到妻子。”齐桓公和管仲一致认为,太多适婚宫女未能出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便放大龄宫中女子嫁人,则“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从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年十五而嫁”,也成为战国时期《嫁娶令》的明文规定,可见微服私访对于中国早期法律和行政的深刻影响。
十六岁就继承了皇位的汉武帝刘彻,也进行了相当频繁的巡游活动。汉武帝也曾自豪道:“朕巡荆扬、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其赦天下。”
汉武帝不仅爱巡游,还爱微服巡游。
《资治通鉴》记载,建元三年(前138),不到弱冠之年的汉武帝十分热衷微服出访,甚至还经常半夜出行。靠着这些“夜访”的经历,汉武帝可是走了不少地方。
不过,这位少年天子并非单枪匹马闯天下,他会带上能骑马射箭的“保镖”一起出宫。
他微服出访时,自称“平阳侯”,也就是借用了自己姐夫的名号。汉武帝常喜欢乔装改扮暗中离宫打猎。一夜,尽兴围猎之后的汉武帝来到柏谷(今河南灵宝市)的一处人家,想讨碗水喝。一群飞鹰走马的陌生青壮年突然到访农家,在深更半夜之际无疑是不速之客,男主人道:“无浆,正有溺(同‘尿’)耳!”女主人看汉武帝等人气度不凡,便乘男主人喝醉后将其绑住,悄悄地杀鸡煮酒招待汉武帝一行人。汉武帝回宫后,赐女主人千斤黄金,还把此生唯一一个敢让自己喝尿的男人叫进宫,招进了皇家禁卫军军队——这便是“柏谷微行”的故事。
若论最爱微服出访的皇帝,明武宗比汉武帝更甚。微服出访就是明武宗标新立异的爱好之一,武宗微行屡见史册,他对于大臣的谏言也并无太多忌惮。
《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初年就有大臣批评武宗爱微服出访,甚至耽误了上朝:“上颇好骑射,为微行,经筵日讲多罢免,视朝或至日晏。”
武宗还多在夜间出行,以躲避朝臣视线。大学士梁储抱怨:“皇上从西安门出宫了,一夜才回来,不知道睡到哪里去了。”
不仅梁储,当时的大臣们多对武宗微行颇有微词,认为他出宫的主要目的是纵情享乐,或为游山玩水,或为猎艳快活,已和明初天子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初衷相左。甚至在正德十四年(1519)武宗公开南巡至南京时,全军扎营在牛首山,明武宗也偷偷溜了出去,把同行官员们吓得够呛,没有一个人知道明武宗去了哪里。群臣甚至怀疑武臣江彬作乱挟持了皇帝,引发了短暂的政治恐慌乌龙。
微服私访,还是官服出巡
为什么相较于高调的正式出巡,历代皇帝较少选择微服私访呢?
首先,如果是为了了解实际民情,皇帝们有更为省时省力的方法。明朝的东厂、西厂便是皇帝在民间建立耳目喉舌网络的产物,清朝的密折也是同样的制度安排,它们虽没有微服私访亲眼所见来得真切,但一定程度上为皇帝了解民情提供了方案。
其次,历史上虽有齐桓公体察民情这样的成功范例,但也不乏帝王将相在微行途中遇险的反面教材。秦始皇在位期间,有过不少于五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巡游,每一次出游,他都带上众多的文武官僚和庞大的车马仪仗队。皇帝出宫后的安全风险,成为历代大臣劝谏皇帝留在皇宫最常提及的隐患。
此外,皇帝出巡少不了完备的后勤保障。据统计,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御膳房自京城携带的各种肉类就装了“四十牛车”,菜肴等则装了“十四马车”。除了基本的吃食外,皇帝出巡还得备有观戏、烟火表演等娱乐准备。而这些生存与生活设施,都是“说走就走”的微服私访所无法保障的。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并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如康乾一般“六下江南”,部分帝王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都城,更别提微服出访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