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2024-09-13王斌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7期

》 王斌华

上海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小学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新区信息科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第三、四期“双名工程”基地学员,上海市洋泾教育集团信息科技学科工作坊主持人。

1999年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二十多年以来,相继担任了教研组长、信息资源部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和书记等职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牢记教育初心,关注信息科技学科发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能不断成长与进步,这一切,源于对专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缘起:遇见即热爱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教师。经过努力,我考进了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后并入上海师范大学),当时一直比较喜欢数学,憧憬着毕业后成为一名数学教师。1995年9月,我在电脑课上第一次接触了计算机,感觉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其科技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感受到计算机技术或许能改变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由此,我爱上了计算机学科,也为后来成为信息科技教师埋下伏笔。

学习:内心热爱的需要

自爱上计算机后,我就开始如痴如醉地学习,尽可能了解计算机世界的奥秘。当时,师范的课程主要是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主,计算机方面的内容只有一年的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这些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我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渴望。因此,我开始通过参加校外的培训班、自主学习、跟从导师学习等途径,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寒暑假的时间也都沉浸在学习中,并在师范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和实践,为工作后从事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奠定基础。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进入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工作,主要担任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当时正值学校校园网络启动初期,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匮乏,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做好学校的工作,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国际认证专业培训,获得了科隆网络布线、福禄克网络测试、思科网络管理等11张国际认证证书。同时,为了进一步系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我利用业余时间报考计算机专升本专业,学习并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本科课程学习,在计算机专业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显性知识,那么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就是隐性知识,在实践过程中,隐性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师范毕业后,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除了认真参加教育局、学校组织的新教师一系列培训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观课、听课活动,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录像分析,在学习和反思中前行。之后,积极报名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和学科基地活动,在实践、学习、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从一位新任教师成长为成熟型教师,从区骨干教师发展为区学科带头人。

教学:执着于课堂研究与实践

在刚毕业到校担任信息科技学科教师时,信息科技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刚列入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我的教学成长历程跟随着学科的发展,经历着不断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入职不久(2000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与以色列国家教育部合作举办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班,第一次接触项目式学习。当时刚工作一学年,我发现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于是,我在新学期开始摸索如何在信息科技学科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在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后,我初步总结出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实践的一般过程,并带领教研组教师一起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实践推广,开发了多个WebQuest项目案例支持教学实践。项目式学习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校内进行推广,还在2007年为浦东新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开发了项目式学习专题网站并发布研究成果,相关论文也在2006年9月发表。

教学研究经常源于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注,实践研究就是最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在项目式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组无法完成预期学习任务,或者学习过程效率低下,不知道如何与人合作等。因此,如何分工、如何沟通、如何评价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开始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信息科技作为新兴学科,又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的学科,总是有很多新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尝试。计算机教育初期就有编程教育,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枯燥的代码撰写学生不感兴趣,难度也较大,图形化编程的出现,为在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2013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王荣良教授的引领下,我首次接触Kodu游戏化编程软件,它的图形界面炫酷,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带领团队跟随专家一起开展教学研究,在五年级进行课程实践,编写教材并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国内第一本Kodu中文教材《小学生Kodu趣味程序设计》,并发表相关论文。

近几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如何在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新的课题。浦东新区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开展了“区域推进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项目,我所在的学校作为实验校开展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的实践研究。经过努力,我总结了学校推进人工智能和课堂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经验,并撰写论文进行发表。

工作二十五年来,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不断更新自己,让自己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和时代的步伐,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我们的工作如何做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准备。伴随着踏踏实实的研究和实践,我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梦想,享受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