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沙龙对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2024-09-11孙鑫燕燕刘丽斯谭冬阳王庆谚邓洋洋杨芳

高教学刊 2024年27期

摘 要:学术沙龙是一种灵活的学术交流形式,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下的学术沙龙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线上交流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各种会议应用被广泛用于线上交流,而智慧教学平台的诸多配套功能可对学术沙龙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改善,在疫情期间,成为组织研究生交流、扩展教学的有力补充。从开始的无奈之举,到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系列线上活动的优势与长处,线上沙龙活动,不但在疫情期间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学生活动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中医药学知识推广的新思路。疫情过后,全国全面恢复正常秩序,线下的教学与学生活动也已经恢复如前。而线上教学平台已成为日常教学的有力补充,线上沙龙也得以保留,且大大丰富了线下沙龙的内容与活动形式,已经成为学术沙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学术沙龙;研究生培养;智慧教学平台;中医基础理论;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7-0163-04

Abstract: The academic salon is a flexible form of academic ex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VID-19, offline academic salon activities have been greatly affected, but at the same time, online exchange activities have been promoted unprecedentedly. Various conference applications are widely used for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the many supporting functions of smart teaching platforms can improv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academic salons, becoming a powerful supplement for organizing graduate student exchanges and expanding teaching during the epidemic. From the initial act of helplessness to gradually exploring the advantages and strengths of a series of online activities, online salon activities not only helped students better complete their studies 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the group during the epidemic, but also provided teachers with new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student activities, and explored new ideas for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 in practice. After the epidemic, normal order has been fully restor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offline teaching and student activities have also resumed as befor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have become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daily teaching, and online salons have also been preserved, greatly enriching the content and activity forms of offline salons, becoming an integral part of academic salons.

Keywords: academic salon; graduate training; smart teaching platform;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ility improvement

沙龙(salon)一词起源于法国,开始是贵妇们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知识分子进行学术探讨的活动而被大力推广[1]。学术沙龙是指进行学问研究的,气氛较为活跃的集会和场所,是一种用于小范围的学术研讨的交流形式。

一 学术沙龙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意义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同级别及规模的学术沙龙能够更好地辅助研究生培养工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交流活动是促进学生对学术问题深入思考、开拓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而学术沙龙是一种灵活的学术交流形式,新冠疫情背景下,线下的学术沙龙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线上交流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各种会议应用被广泛用于线上交流,而智慧教学平台的诸多配套功能可对学术沙龙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改善,而其所收集的数据又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改革、研究生培养及课程建设等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能力。

(一) 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研究生培养目标

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研究生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完成学生的学术性表达与沟通、逻辑思维、论述思辨等学术能力训练。

2 影响研究生培养的因素

有研究认为影响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教学体系不合理(39.53%)、实验室条件不能满足科研需求(38.76%)和导师指导不佳(9.30%)等外部因素,以及缺乏理论基础(73.64%)、实践能力(53.49%)和科研兴趣(31.78%)等内部因素[2]。目前诸多中医药本科阶段的教学仍是大班授课,形式上依然以教师讲授形式为主,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依然是某一课程的主要考核形式。学生的应试水平相对较高,探索精神相对较弱,开拓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这一情况依然存在。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缺乏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主动性,科研创新思维能力不足[3]。甚至有些学生完全无法适应“研究型”学习模式,对于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无法理解与执行;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甚至一些学生无法脱离教材来说明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等。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这种情况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手段改善这一现状。学术沙龙的形式是一种非常灵活且见效显著的手段之一。

(二) 学术沙龙的作用

1 为激发学术灵感提供平台

学术沙龙可以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营造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原始创新的环境,弘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为培养个人学术思想、阐述个人理论观点以及激发个人学术灵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

2 为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提供平台

研究生以主讲人或参与者的角色深入参加到学术沙龙活动中,能够多方面地提高个Yvkh+UmowDlBQgxxNvjI/0B9Xe7bsyrtYhGUWDC75OE=人能力。

1)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生作为主讲人参与学术沙龙活动,将极大促进研究生对相应主题的深入思考,并在交流中形成独特的见解,更好地厘清自己的思路,用更加全面、系统、未来的眼光看问题。

2)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为了在适当的时间内更清晰明确传达相关主题,主讲研究生将在准备过程中投入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并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有所体现,能够熟练使用PPT对科学家非常重要,应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故事”完整并清楚地讲述出来并被观众所接受[4],并在后续的讨论中得到反馈,以验证其表达方式是不是真正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参与者。这种对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反复刺激能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批判质疑能力的提升。提问的能力是开展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学术沙龙中可以对主讲人的汇报内容、活动中他人提出问题和讨论切入的角度,直接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质疑,并通过交流获得解答,或碰撞出新的灵感[5]。

二 学术沙龙的组织情况

(一) 小型线下学术沙龙有组织实施

本学科从2010年至2019年于线下规律性组织学科范围内的小型学术沙龙活动。学术沙龙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老带新的形式自主选题,选题内容可以是技术分享也可以是理论探讨,甚至可以是培养流程的分享,同时导师们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参与旁听或参与讨论。

在这种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下,面对自己熟悉的同学,学生们往往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更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随着活动的举行,研究生们会逐渐适应这种学术分享和学术辩论的氛围,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会到自己已经逐渐走上了发现、研究新知识的道路,进而迈入正式从事科研工作的大门,同时也能够让导师更好地发挥指路人的作用。

随着研究生对学术沙龙主题的选择及组织形式的成熟,也可以吸收对本专业感兴趣的本科生参加,尤其是对于准备考研的本科生来说,学科内的学术沙龙活动可以让学生对专业情况有更形象的认识,在考研过程中,能够更加清醒明白地做出选择,另外,在其考入本专业后,也会更快更好地过渡到研究生的角色中来。同时,当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时,也可以进行分组沙龙活动,将不同导师、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在一组,产生交互与碰撞,让学生更好地互通有无,更全面、立体地了解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情况,从而促进对自身专业及研究方向的深入思考。

(二)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线上学术沙龙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学术沙龙的形式及规模等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如清华大学创办的“微沙龙”形式是线上发布主题,线下人员参与网络讨论,相比传统的沙龙虽有所进步,但其缺乏监督和管理,过于依赖参与人员的学习主动性[6]。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大地发挥学术沙龙的促进作用。针对于本学科的学生情况,我们对线上学术沙龙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主要是文献抄读会及个人研究内容分享两大主题,并安排导师进行指导,把握学生的探索方向,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专业经典理论,追寻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学习。

智慧教学平台相比于一般的在线会议软件及社交软件其整合了教学活动中所需的一系列相关功能,如通知、签到、随机选人、讨论平台和分组功能等,并具备同步直播、回放、学习情况统计、调查问卷、投票及在线练习等促进学术沙龙中交流活动及活动之后的数据统计的相关功能。这些功能为学术沙龙活动的组织提供了便利,为学生后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条件,为研究者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提供了平台。因此,在恢复线下教学活动后,我们依然保留线上部分的学术沙龙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以期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三 学术沙龙的规模控制

(一) 小型学术沙龙的优势

1 给予参与者更多的讨论机会

适当控制学术沙龙规模对于参与者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小规模的学术沙龙活动,更加务实,因为参与者同专业、同学科的背景,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共性问题,那么在确定沙龙主题时就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另外在时间分配上,缩小规模,对参与者而言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对于每一位参与者而言,听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信息的深入理解则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即时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把自己的灵感或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形成语言反馈出来便是一种很好的对于信息的吸收方式。而小规模的活动人均分配到的时间相对充裕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2 更好了解参与者的思想动态

从当前高校育人实践来看,总的来讲,相较于本科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更为关注专门化、学术化育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相对薄弱的部分[7]。学术沙龙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更容易表达出研究生对某些问题的真实想法,因此,更容易发现某些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发现问题则能够及时纠正和解决。因此,学术沙龙活动也可以成为研究生思政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组织学术沙龙的优势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举行的学术沙龙则具有更多优势,对于规模而言,由于平台的使用,可以让更多的人根据需求参与进来,而参与人可以在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且这个过程可以在发表人讲解的过程之中进行,不必拘泥于顺序先后,也不必等待到讨论环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做到更好的学术争鸣,这是线下活动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有了智慧教学平台的支持,学术沙龙形式可以根据需求更为灵活的安排,线下、线上或者是二者的结合。

四 极速发展中的线上沙龙活动所表现出的优缺点

受2019年发生的疫情影响,本学科的研究生线下学术沙龙活动一度中断,而后随着全面线上授课的开启,我们也逐渐恢复了学术交流。初期各大交流平台受冲击较为严重,我们主要还是依托微信平台进行交流,随着各交流平台的升级,我们尝试应用了多种相关APP,包括钉钉、腾讯会议等会议平台,QQ、微信等社交平台。随着2022年线下教学恢复正常,我们线下的学术沙龙活动也开始恢复,但是在线交流的灵活性依然有突出的表现,因此,线下、线上混合式交流更受欢迎。事实上,通过三年的线上课程,让教师和学生体会到了互联网对教学模式及交流模式的推动力。虽然为了顺应当时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管理需要,线上沙龙活动的筹备与组织是缺乏研讨与论证的。组织者不得不大量借鉴教师、学者们常用的远程会议经验以及其他形式的网络聚会形式来开展线上沙龙活动。当时的很多无奈之举反而帮助组织者们突破了很多顾忌,当时相对宽松的审查环境也为突破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依托于这样的现实环境得到了长足发展的线上沙龙活动,大大降低了校园的封闭性,不但使参与者取得了更大的时空自由,也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线上沙龙活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充满了“互联网+”气质,实现了“讲、问、评”的同步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出现了全新的资料留档形式,为日后研究留下了详实的资料。

(一) 线上学术沙龙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依托于各种线上平台的学术沙龙活动,可以让参与者们不再局限于呆在同一个“物理空间”,而是转到了同一个“数据空间”,从而彻底解决了没有教室、会议室等活动场所的问题。进而也解放了活动举行的时间限制:不需要因为根据场地的时间安排来调整活动的安排。

实践中还发现,因为参与者呆在自己熟悉的物理空间,参与者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料,方便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另外,在事前预想中,由于参与者在不同的空间内,所以相对而言,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会比较差。实践中也的确出现了这个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物理空间的开放性,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力:与参与者处于同一物理空间的其他人员,主动或者被动地听到了会议内容,或多或少地对会议内容产生了兴趣,进而被吸引而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解放时间方面,实践中发现,网络会议的形式从某种程度缓解了参与者迟到早退的心理压力。与线下参与的“那天不行,不能参加”不同,成员在说明当天不能参加活动的情况下,也会在会议开始之后参与到活动中来旁听等。也出现了参与者先参与、然后旁听或者在不影响会议进程的情况下早退。在反馈中,甚至发现,有些同学是在运动、移动的过程中以旁听的形式参与到了会议之中。这种明显带有新网络时代特征的“一心两用”的参与方式,也为研究者打开了新的思路。

(二) “讲”“问”“评”同时进行交流效率得到提高

网络会议平台与线下会议不同,在一人讲解的过程中,其他与会者可以通过文字直接留言,在不打断发言的情况下向发言者提问。发言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选择不同的时间点和内容来进行回应。一方面,在教师作为发言者时,这样的即时互动形式,大大降低了“老师在讲课”的刻板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平等”的讨论、“平等”的研究氛围。帮助学生做好从“学生”到“研究者”的心理转换。另一方面,在学生作为发言者时,教师可以利用文字提问和文字提示更及时地引导发言者,使发言内容更贴近于主题。同时帮助其他听众理解发言内容、引导听众正确理解,动员听众更积极地参与。

实践中还发现,文字发言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紧张感,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气、情绪等对讨论内容的干扰。这样既能让部分过于啰嗦的发言者变得言简意赅,还能让一些羞于在人前发言的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讨论之中。

(三) 活动存档便于后续研究

由于网络平台的特性,便于活动留档,为日后整理、回溯、深入学习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可以说,留档方面的变化是一项质的变化,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公平化,将整个沙龙活动全面带向了“数智化”时代,真正实现了沙龙活动的“互联网+”化。

首先,在开展线上活动前,大部分线下活动都缺乏会议、活动整理。一般都是参与者之间解决了当时的议题,就算完成了会议任务。资料缺乏积累。而使用了网络平台之后,首先每次活动所需的资料都会被集中上传到资料室,从而积累下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同时,每次网络活动都自动被留存录像,无需另行指派会议记录人员。在记录的整理中,教师和学生们都发现了更多问题。整理出的一些一闪而过的精彩说明和深刻提问,甚至成为了学生乃至教师新的研究课题方向。而学生也通过完整的活动记录明确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除了解决了一些学术内容上的疑问外,学生们不断地发现自己在发言、讨论、参与群体活动中的问题与不足,非常直观地学习并提高了自己非学术研究上的科研能力。同时,活动参与者们通过甄选、编辑等,还能够将内部的会议记录上传到网上。这一举动,使得讨论得以延伸,给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践中发现,最终的网上讨论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强烈。如果一个议题在网上一直有人在进行回应与讨论,学生就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相关内容;反之,如果一个议题一直无人问津,学生就更倾向于放弃相关学习。事实上,网上讨论带有强烈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能客观表现议题的真实价值。如何降低这种影响,是现在研究者面临的一个新的考验。

五 结束语

线上学术沙龙活动大大提高校园活动的灵活性、开放性;大大降低了“教学”活动的痕迹,使互动更为便利、平等、高效。活动资料的数码化、数据资料的公开化直接实现了校园活动的时代性升级。在实践中,研究者们切实体验到了新时代下新型沟通方式所带来的新的沟通成果。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网络时代下全新的师生关系、全新的心理对位。在对线上沙龙活动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也具体感受了“元宇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中医药学的与时俱进,可以是一种自然而然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中医药学的数据数字化,还是在网络上开展中医药学研讨、建设中医药学数字阵地,都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各种数字化手段与平台,就能够留下数据足迹,聚少成多,就自然形成了数据阵地,从而实现在数字世界里发展、弘扬中医学及培养中医药事业优秀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 黄琛,禹晓童,宋妍,等.北京市某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生科研能力认知调查[J].职业与健康,2021,37(7):984-990.

[3] 邹玮,梁玉军.材料学研究生教育面临问题及对策[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72-73.

[4] BRIGITTE H, CEES V W, PETER K. Why Do Scholars Use PowerPoint the Way They Do?[J].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2015,78(3):273-291.

[5] 李永康,范亦璇,彭亮,等.学术沙龙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发展路径——以西北工业大学微拓学术沙龙为例[J].未来与发展,2022,46(8):109-112.

[6] 张小平,刘博涵,吴锦鹏,等.基于社交媒体的“互联网+”学术交流模式探究:以清华大学微沙龙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0):38-42.

[7] 季伟峰,任宝龙.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路径建构——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四课联动”思政育人体系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364(3):40-44.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雨课堂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G18DB316);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学术沙龙对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辽中医研字[2022]13号);辽宁中医药大学 “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建设”(LNZYJGSZ2021009);辽宁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医药院校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实证研究”(2017lnzy002);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雨课堂超星和MOOC平台进行疫情背景下开展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LNZYJG2022016)

第一作者简介:孙鑫(1981-),女,汉族,辽宁铁岭人,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藏象理论及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通信作者:燕燕(1983-),女,汉族,辽宁康平人,医学硕士,研究实习员,中医学院教学科研科科长。研究方向为中医藏象理论及中医病因病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