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沙漏
2024-09-11东东枪

开会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来一场头脑风暴吧”。“头脑风暴”是80多年前由美国人发明的,这个方法的提出基于一个前提:人们认为,产出好创意的主要障碍,是大家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头脑风暴”的发起者让参与者围在一起,随意将脑中和研讨主题有关的见解提出来,然后再将大家的见解重新分类整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发言者提出的意见多么可笑、荒谬,其他人都不得打断和批评,从而产生很多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典型的“头脑风暴”就是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参与者都觉得自己贡献了很多好想法。但是,“头脑风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效率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产出高质量创意的障碍,不是人们羞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大家难以将好的想法从坏的想法中挑选出来。
有人总是拉很多人来参与“头脑风暴”会议,这就更有问题。因为临时拉来的人往往不了解具体情况,对事情没有全面、深入、清晰的认识。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先聚焦,再发散。我们要用专业分析和框架式思考逐渐缩小包围圈,逐渐聚焦于问题的最优解。然后,我们再来发散。
大家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个沙漏的形状。我管它叫“头脑沙漏”。这和医生治病是一样的,要先通过望闻问切,排除错误选项,找到症结所在,接下来再尝试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看看什么药方能够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头脑沙漏”的思考方法一共包括4个步骤:聚焦,发散,选择,检验。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要为一个叫“宇宙牌”的火腿肠做广告,这个“宇宙牌”火腿肠有很多优点,工艺强、用料好,历史悠久、建厂早,口味多、质量高,物美价廉、有促销活动等。但到底说哪个呢?经过讨论,大家发现,这个火腿肠最吸引目标人群的,是它有一种特别老派的口味,是很多人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从众多卖点中选出这个来,就是“聚焦”的过程。
接下来,大家就得一起开动脑筋来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让别人想尝尝这个“回忆里的味道”呢?假如大家一共想出50个主意来,有人说“回忆里的味道”就是“一吃就能穿越到童年”,有人说“回忆里的味道”就是“藏在脑海深处最珍贵的东西”……这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再从中挑选一个创意:“旧时光是找不回来了,幸好这个火腿肠还在。”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个更令人信服。这就是“选择”。之后,大家还得再看看,这个主意是不是符合最初的要求?是不是会因为什么限制而难以实现?这就是“检验”。
对每个单独完成某项创意工作的人来说,这4个步骤也同样存在——先努力分析,聚焦于某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再努力发散思维,想出尽量多的创意来,然后从中选择,最后对照最初的实际问题做检验。
如果下次再有人对你说“中午有空没,有个事情我们‘头脑风暴’一下”,你就可以有理有据地跟他说:“中午还是好好吃饭吧,或者我先给你介绍一个叫‘头脑沙漏’的方法,好不好?”
(羽杯摘自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