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和“大佬”的理财对决
2024-09-11溜溜球

毕业6年,我一直过着大手大脚的生活,买电子产品、高档服装等烧钱的爱好一个也没落下,所以目前只存了5万元。积蓄显得如此可怜,想要利用它“钱生钱”,似乎更是痴心妄想。
老易是隔壁部门的同事,50岁出头,头发梳得纹丝不乱,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显得睿智沉稳。他在股海沉浮数十载,始终傲视群雄。所以当老易说要传授我投资知识时,我简直觉得天降奇缘。
老易缓缓开口:“初次投资的人,首先要打好理论基础。”他给我开了一份书单,从启蒙读物《小狗钱钱》到经典著作《国富论》,总共有十来本。我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充电学习,边看边做笔记,认真程度堪比备战高考。没多久,我自觉功力大增,已做好投身市场的准备,便央求老易传授第二招。
老易气定神闲地说:“接下来,我教你看K线图。”这些高高低低、红红绿绿的柱状图,似乎暗含着某种神秘的趋势。我迫不及待地购入一只股票检验成果,没料到走势急转直下。我心里纳闷儿,这明明和经典图形分毫不差。老易沉思一会儿:“坏了,这是假突破。”随后他重重叹了口气:“我忽略了一个重要元素,你这个文科生,哪里学得会复杂的指标分析。”
为了防止我一蹶不振,他又提议说:“我们不妨换个流派,跟风找准目标股。”然而,从几千只股票里选出潜力股,无异于大海捞针。老易说,精准筛选考验的是股民对新闻的洞察力和敏锐度,我们不仅要知晓国内的方针政策,对国际形势也要了如指掌。我似乎缺乏这种“一叶知秋”的天赋,根本看不出行业间微妙的因果联系,所以风始终没吹到我投资的“田地”,真让人心灰意冷。
某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账户,惊喜地发现有只股票一飞冲天,不仅回本还略有盈余。想着老易叮嘱的“落袋为安”,我立刻卖掉离场。费解的是卖出去的股票继续高歌猛进,剩下的那些深陷泥潭,没半分起色。
想到少赚的钱足够买一部心仪已久的名牌手机,我后悔得捶胸顿足,向老易大倒苦水。老易还是风轻云淡:“咱们以后多学学哲学,保持内心强大。”午休时,我听到王姐在吐槽:“老易今天怎么回事?和他对接工作时,脸臭得离谱。”旁人起哄:“不用猜,股市肯定不好。”我心里很诧异,按理老易应该对股市变化早就“免疫”了。
看时间尚早,我决定给老易送杯咖啡。此时,他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四周无人,老易肆无忌惮地打着私人电话:“真是的,我都亏了快30个点了。想到那只卖飞的股票,我愁得几晚没睡好了。”
我敲了敲门,老易匆忙结束对话,瞬间恢复到精英、大佬的形象。然而,电脑屏幕里那一闪而过的绿色数字无情地“出卖”了他。我若无其事地递过去咖啡。
老易接过咖啡抿了一口:“告诉你个好消息,有个理财高手出了新课程,判断特别准确。”他迟疑了几秒:“不过学费有点贵,一期3000元。”见我没有搭腔,老易继续动员:“我们平摊费用如何?”想到他的战绩与我的不相上下,于是我找理由拒绝:“算了,我最近在研究玄学选股。”
(翠袖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