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出你的故事

2024-09-11张先森

读者 2024年17期

西安零点后

西安的夜晚对田斌来说有一种魔力。夜渐深,城市逐渐安静下来,人心似乎也在此时变得柔软,更容易打开心扉。田斌会在这时走上街头,跟路上遇到的人打招呼,喊一声“叔”“姨”或者“大爷”,问问对方在干啥,多大年纪,身体可好……和陌生人聊天,偷偷拍下他们工作的样子,再用随身携带的打印机将照片打印出来,装在相框里送给对方,这就是田斌的工作。

出租车司机是田斌常拍的群体之一,他们也是深夜的西安最活跃的人群之一。零点后的西安,无数人已归家,但浓浓的夜色里,出租车司机还在忙碌。

每一个深夜跑车的人,都有一个关于“家庭顶梁柱”的故事。田斌和一个53岁的师傅聊天,师傅说自己每拉完一个乘客就打开手机,通过监控看一下家里智力障碍的女儿,二十年如一日。女儿一岁半时被诊断为智力障碍,妻子知道后离家出走,他再没给女儿找后妈,“怕给人家添麻烦”。

这些“家庭顶梁柱”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习惯把情绪藏起来,一个人默默扛下所有。

和他们聊多了,田斌发现,大多数普通人在深夜的故事都围绕“买房”展开,每一个夜行者都有自己的苦衷。田斌拍过一个零点仍在马路上加班的60岁建筑工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工人大叔反问:“娃都没成家买房,怎么休息?”

这些普通的劳动者,也在努力构建和这座城市的关系。他们是城市的建造者,却未必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建筑工人会指着某栋写字楼跟他说,那里的房子是他们参与建造的;环卫车的司机会自豪地告诉他,哪里的垃圾是他清运的;洗碗工阿姨会跟他诉说自己的梦想,“儿子还要在西安买房,感觉太吃力了,我得帮帮他”。

虽时隔已久,但田斌依然对这位洗碗工阿姨印象深刻。那天晚上,阿姨就坐在街边的花坛沿上望着远处发呆,旁边放了一袋馒头。她在西安做了七八年洗碗工,儿子还没结婚,她想赚钱帮儿子在西安买房。她伸出双手,皮肤皲裂。“抹点药就好了,让我打3份工都可以,我闲不住。”阿姨说。

你好,陌生人

和他的拍摄对象一样,田斌也是努力在西安站稳脚跟的一员。

2016年年底,西安的房价大涨,刚结婚的田斌不得不放弃买房的念头,拿出仅有的几万元存款买了辆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20年10月,刚过完30岁生日的田斌,离职后决定不再找工作了,自己拍短视频。

没有演员和剧组,他就把镜头聚焦在大街上的普通人身上,每天在街上候着,像“做贼”一样左顾右盼,用镜头寻找“有故事”的陌生人。田斌给陌生人递上相片,有人以为他是骗子,或搞推销的,但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继而是惊喜,因为这可能是他们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照”。看到工作时的自己,有人感动,有人辛酸,有人突然泪崩。

过去几年,田斌几乎每天都游移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只为拍出满意的照片,打开陌生人的心扉。但故事来得并不容易,有时候捕捉到好画面,却聊不出故事;有故事的人,不见得愿意跟他聊;愿意跟他聊的,不一定同意把照片发到网上。有时他走到三更半夜,腿脚发软,也不一定能拍到合适的照片。

但故事又是随时可能出现的。2021年的跨年夜,凌晨1点,田斌在街上转了半天,一无所获。零下十几度的深夜,路面结了冰,田斌回到楼下停车时,在家门口遇到了一个女司机,便上前打招呼。交谈中,田斌得知她白天是幼儿园老师,晚上做代驾挣钱补贴家用,而这一趟是刚刚从泾阳代驾回来。“生活所逼,大家都不容易嘛。”聊到现状,她并没有抱怨生活,笑着说,“送客户的时候还能在车里吹空调,暖和呢。”

田斌回到车里,打开车灯补光,给她拍了一张照片。这条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粉丝留言,“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看着就流泪了”。代驾女孩走红网络,也被工作单位注意到,因其认真工作的精神得到奖励。这更加坚定了田斌为普通人发声的信念。“普通劳动者的奋斗值得被看见、被关注。”田斌说。

谢谢你爱我

作为在西安打拼的一员,田斌经常从这些拍摄对象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几乎每次走上街头,田斌都能遇到一些“大隐隐于市”的陌生人,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可能是诗人,是知识分子,是艺术家,又或者是在某个领域有惊人造诣和独到见解的人。

一个卖凉糕的大妈,流利的英语张口就来;一个做铁板鱿鱼的老伯,曾是工厂的厂长,手上还有几个待开发的专利;一个做煎饼的阿姨,每天坐在摊位前捧着一本书认真地看;一个卖豆腐脑的小店老板,在墙上贴满了自己创作的诗,老顾客都叫他“豆腐脑诗人”,田斌说他是“把平凡的生活过成了诗”。

当然了,更多摊贩是为了讨生活。11岁的小女孩,在刮着冷风的冬天卖气球,只为挣够下学期的学费;86岁的老人,在深夜的西安街头卖花,为了挣钱给老伴看病……他们靠手艺游走于街巷,为往来者提供吃喝、娱乐,以及更多生存需求之外的东西。他们凭本事谋取生计,也期待用真心换取他人的真心。

田斌还拍过一位因意外失去双腿的大哥,他每天晚上在街边卖唱几个小时,最多能挣两三百元。大哥最大的心愿是等哪天他攒够钱,装个好一点的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平凡的劳动者,给过田斌很多感动,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善良和悲悯。他在胡家庙的十字路口拍过一个老奶奶,她在那里指挥交通。学生过马路时,奶奶会用急促的哨声和手势引导护送学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精神失常。附近的学生告诉田斌,几年前奶奶的孙女在那里出了车祸,不幸离去,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在那里义务指挥交通。

在回民街,田斌遇见了一位58岁、拉着拖车叫卖的盲人师傅。他每天从15公里外的斗门镇换乘公交车,花两小时进城卖鸡蛋。师傅家中还有生病的86岁老母亲,而他要给母亲买药。他还收养了一个弃婴,供她上了大专。所有这些,都靠他卖鸡蛋来维持。田斌觉得他很不容易,给他塞了100元。田斌问他有啥梦想,师傅的答案让田斌感到震惊:“我想以后把遗体捐献给国家,支持临床医学研究。”

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感动,让田斌找到了坚持拍下去的意义。他会把自己攒下来的旧纸皮一张张叠好,整整齐齐地拿给拾荒的阿姨;在路边听到卖菜奶奶的故事后,把她的香椿全部买下;看到严冬中推车卖生姜的八旬老人,他给老人送了一副耳套……

视频里,田斌经常问对方“梦想是什么”,而他自己的梦想,是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拍个遍,做一部“西安人物志”的纪录片。有人说,记录就是意义,田斌却说,认真生活就是意义。

(抚心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编织活法的人:快手人物故事集》一书,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