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的想象空间

2024-09-11杨照

读者 2024年17期

1985年11月19日,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当时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会谈。那是冷战时期,戈尔巴乔夫才上台不久,而且离柏林墙倒塌还有4年的时间。两位领导人的会谈,何其难得,何其重要!

这种高峰会谈,一定要先经过双方相关人员极为细致的准备。然后两个人会有公开的交谈,最后才进行闭门会议。原来的安排是让两个人在没有任何媒体,也没有其他官员、助理在场的情况下交谈,单独谈话的时间是15分钟。两个人进去,会议室的门关了,15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一直到一个多小时后,门才打开。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走出来,记者一拥而上,追问他们花那么久的时间到底谈了什么。戈尔巴乔夫还来不及回答,里根就抢先说:“时差问题。”

记者哄堂大笑。没有人相信这个答案,可是不管他们怎么追问,里根和戈尔巴乔夫都没有再给出别的答案。

一个多小时的秘密会谈,成了那几天全球媒体的头条大新闻。事后证明,这件事产生的巨大效应,预示后冷战时代即将到来——美国和苏联不再是势不两立、不惜以核武器相互毁灭的敌对方了。至少双方的领导人可以直接面对面沟通,而且显然气氛既不紧张也不严肃,两个人才能比原计划的多谈了很长时间,里根走出来后还能开玩笑。

很多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特别点出了里根平常的习惯。他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守时的总统。从早到晚的会议,该几点开始、该几点结束都十分明晰。宁可会议得不出结论,里根也绝不拖延结束时间。有时候就算会中该讨论的都讨论完了,总统先生也一定要说几个轻松的笑话,拖到原计划结束的时间才结束。

如此守时,甚至守时到不可思议的里根,竟然让15分钟的会谈延长到一个多小时,那就更意义非凡了。他们谈的不会是时差,必定是攸关美苏互动、牵动世界局势的话题,只有排除了所有外人,确保机密不会外泄,才能谈,才能谈出结果。

大部分人都如此相信,只有天真的人,才会相信这两大巨头辟室密谈,谈的是经常乘机出访的人都会碰到的时差调整问题吧!

然而数十年过去,我们差不多可以肯定,其实只有那极少数天真的人对了。里根没有骗人,虽然一个多小时中他们不会只谈时差,但两个人从谈时差开始,接下来谈各自的家庭,尤其是各自的夫人,交换两位夫人的生活习惯和趣事,一路谈下来,谈的都是跟时差一样无足轻重的话题!

里根对最亲近的下属、家人这样说,戈尔巴乔夫跟亲信如此描述,后来在回忆录里也是如此写的。对照各方记录,看来那次密室会谈恐怕真的没谈什么了不起的事。

然而那次密室会谈,仍然是历史上关键、重要的事件。事件的意义,不在两个人实际讲了什么,而在他们利用这样一个活动,释放了什么样的政治信号,尤其是进行了怎样的媒体操作。

根据里根身边官员的回忆记录,我们了解到:那预定的15分钟,正是操作的重点。15分钟,一来让大家觉得两大巨头本来就不会有太多的话可以谈,降低大家的预期;二来为了制造后来实际会谈时间翻倍的戏剧性效果。

里根早就打定主意、做好计划,即运用其口才,想尽办法拖长时间。看来戈尔巴乔夫也有心理准备,半推半就配合演出,这两个大国领导人真正的任务,就是在会谈中言不及义,悠闲地耗掉别人以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多小时。

一旦拖成了一个多小时,自然就意义重大了。里根的属下们早算到媒体会以平常里根的工作习惯为比对基础,一定会对两位领导人将15分钟的会议拉长为一个多小时,大做文章。如此,媒体自己产生的多种猜测,就为原本空洞的会谈填充了内容。

媒体跳进陷阱里,完成了这个操作计划的拼图。一夕之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国际声望陡升。大家相信他们在谈美苏和解的办法,相信世界朝着两强和平相处迈进了一大步。国际媒体上的正面评价,进而给了里根,尤其给了戈尔巴乔夫对国内反对派施压的筹码。

这场经典的政治媒体操作,发生在一个具有好莱坞演员背景的美国总统身上,当然不是偶然的。里根比在他之前的美国总统更明白:重点不在于实际情况是什么,而在于别人看到、感受到的是什么。最成功的演员不是把剧情巨细靡遗地演出来,而是有技巧地逗引起观众的想象力,靠观众自己的想象填充预留的空白,那样会让观众看得更过瘾。

(张秋伟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故事照亮未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