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绿化工程中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

2024-09-11角相银杨艳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森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森林保护等。首先,在森林规划设计阶段,林业工程技术通过地形分析、土壤评价、植被调查等手段,科学确定了适宜的植被类型和布局,为后续的造林工作提供了依据。其次,在造林技术方面,林业工程技术运用先进的树种选择、育苗繁殖、地表覆盖等技术手段,确保了植物的生长品质和数量,提高了森林的建成效率和生态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态绿化工程当中林业工程技术的使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绿化;林业工程;技术措施

生态绿化工程属于一项涉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事业,这一事业的核心目标在于保护并且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林业工程技术的使用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抚育、间伐等管理措施的使用将会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问题的发生以及出现,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因此,未来有必要针对生态绿化工程施工期间林业工程技术的使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1 生态绿化工程使用林业工程技术的意义

1.1 树种选择与种植技术优化

林业工程技术在树种选择与种植技术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以及技术手段,在生态绿化开展期间,选择合适的树种可以更好地提升植被当下生长情况,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完善性。林业工程可以通过对土壤、气候、水文等环境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及分析,从而为生态绿化工程提供合适的树种种植建议。除此之外,林业工程技术还可以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其中包括栽培技术、育苗技术、护树技术等,确保种植期间的生长条件与环境质量满足基本的要求[1]。

1.2 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环境保护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生态系统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保护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工程技术可以利用植被的生态功能,如吸附有害气体、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等,来提高环境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1.3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建设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当中的应用,将会更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经济建设。通过合理规划以及管理,生态绿化工程可以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进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循环利用,推动生态产业走向更好的发展,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的兴起与进步。林业工程技术还可以为生态绿化工程提供科学的规划以及设计方案,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水平,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协调、互相促进[2]。

2 生态绿化工程应用林业工程技术的注意事项

2.1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生态绿化工程是否可以获得成功,很多时候主要取决于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在应用林业工程期间,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文条件的植物,考虑到植物的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确保其可以在目标生态系统当中获得茂盛的生长。同时,植物的选择方面需要避免单一植物种植,使用更加多样化的植被配置方式,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逆性。通过植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平衡。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功能特点、景观效果,还需要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例如,结合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形成相对来说更加丰富、立体的植被结构,提升绿化景观的美观性以及生态效益水平[3]。

2.2 种植与养护管理

林业工程技术在种植以及养护管理过程中将会起到关键价值与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使用期间必须注重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开展植物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季节以及气候条件,合理布置植物的种植密度和种植间距,确保林木的生长环境达标。其次,还需要定期开展植物的养护管理,其中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及时发现并且快速处理病虫害等诸多问题,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体系,对植物生长情况、土壤质量、水源利用等数据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这将会保障绿化工程生态效益。

2.3 生态修复与保护

生态绿化工程不仅需要美化环境,还需要承担起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的重要责任。在使用林业工程技术期间,需要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技术,进行土地的生态修复,通过植被的恢复以及土壤的改良,进而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针对生态脆弱地区或者一些特定的保护对象,还需要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植物的生长环境,避免造成外部干扰与破坏的问题,确保生态系统得到健康的发展。在生态修复以及保护期间,还需要定期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分析工程施工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并且进行调整,确保生态绿化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4]。

3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3.1 种苗培育技术

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种子,进行预处理从而增强发芽率以及幼苗生存率,例如浸泡、消毒等,确保种子的生长能力以及抗逆性。做好种子处理之后,选择合适的育苗基质,包括土壤、腐殖质、珍珠岩等,再通过育苗盘、育苗袋开展育苗工作,高质量的基质以及容器,有助于种子的顺利萌发以及幼苗的健康生长。另外,还需要控制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提供合适的生长条件,其中包括温室、温床等设施,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提供保护与调节。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合理选择有机或者无机材料,保持适当的土壤水分,避免幼苗由于缺水或者过湿而受损。在幼苗顺利生长之后,再结合不同树种的移栽要求,从而准备完成移栽。

3.2 幼苗移栽

(1)移栽方法选择

在移栽之前,需要对幼苗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清除幼苗周围的杂草以及垃圾,保持移栽区域的整洁度。随后,浇水从而让土壤保持湿润,方便更容易挖掘和移栽幼苗。在移栽之前,还需要仔细处理幼苗的根系,将根系浸泡在水中,去除黄色、破损、缺失的根部;同时,修剪一些过长的根部,从而促进全新根部的顺利生长。在移栽之前,还需要根据幼苗的大小以及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移栽孔位进行挖掘,孔位的直径和深度需要略大于幼苗根系,从而容纳幼苗的顺利生长。随后,小心地将幼苗移栽到全新孔位当中,确保根系与土壤表面始终齐平。在移栽之后,可以使用细土来轻轻填埋幼苗周围的空隙,让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填埋过程中需要压实土壤,避免对幼苗造成损害与影响[5]。

(2)移栽时间的选择

移栽时间的选择应该考虑当地的季节特点,通常而言,春季和秋季是较为理想的移栽时间。在春季,气温回升,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而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植物进入休眠期,移栽可以避免高温对幼苗的伤害。移栽时应尽量避开极端天气条件,如高温、寒冷、风暴等。这些天气会增加幼苗的应激,导致移栽失败或生长不良。选择干燥的天气进行移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对根系的影响,有助于幼苗的成活。幼苗的状态也是选择移栽时间的关键因素,幼苗应该处于生长状态,具备足够的养分储备和健康的根系。移栽过程中,幼苗的根系容易受到破坏,在生长状态下的幼苗更能适应并恢复。移栽时土壤湿度的调节也很关键,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会对幼苗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合适的土壤湿度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吸收养分。如果土壤太湿,可通过排水、加入腐殖质等措施来调节;如果土壤太干,可进行浇水或覆盖保湿材料。

3.3 灌溉

开展林木有效灌溉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灌溉方式各不相同,同时灌溉强度也需要进行优化。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可以使用沟灌、漫灌的方式开展灌溉,避免出现积水等问题,一旦积水过多,势必会导致树苗的根系出现腐烂,树苗容易因此患上根腐病,严重情况下还将会死亡。对于一些较为贫瘠,气候较为特殊的地区,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滴灌的方式开展灌溉。滴灌技术目前已经开始在我国的绿化造林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灌溉方式不仅节约水资源,同时灌溉效果较好,还可以搭配水肥技术进行使用[6]。

3.4 施肥

开展生态绿化工程期间,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林木幼苗以及土壤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者无机肥。有机肥可以选择腐熟堆肥、动物粪便等,通过提供养分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无机肥则是包括氮、磷、钾等元素肥料,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林木幼苗的施肥一般来说可以在春季或者秋季开展,春季施肥能够促进幼苗生长,秋季施肥则是有助于幼苗根系顺利发育。同时,在幼苗追肥的过程中,也需要避开高温的天气,避免灼伤幼苗。常用的施肥方式包括穴施、沟施和叶面喷施。穴施是将肥料直接放入树木周围的土壤中;沟施是将肥料撒在开挖的沟槽中,然后覆土;叶面喷施是将稀释好的液体肥料均匀喷洒在幼苗的叶片上。选择适合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养分吸收的效率。

3.5 病虫害防治

对于林木病虫害,需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6mTPUodi4MiVKtOTTXrgeA==施,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使用具体的分析方法。例如:松天牛羽化后期可以喷洒50%杀螟松200倍液进行防治;幼虫孵化期间,可以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松毒蛾可以使用灯光诱杀的方式进行防治,或者在幼虫孵化期喷洒3号灭幼脲

2 000倍液或者敌百虫1 000倍液进行防治。蚜虫可以人工捕捉,或者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叶枯病在发病位置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防治,茎枯病则是可以使用65%代森锌可湿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7]。

4 生态绿化工程中应用林业工程技术的保障措施

4.1 种植选择与布局规划

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第一个保障措施是种植选择与布局规划。种植的树种应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生态环境需求进行科学选择,以保证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同时,在布局规划上,需要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合理设计植被结构和空间格局,确保绿化植物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4.2 技术管理与养护措施

在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发展期间,另一项合理的保障措施在于使用合理的技术来进行管理,做好养护优化。林业工程技术可以为绿化工程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以及养护措施。通过打造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包括定期的巡查监测、及时的病虫害防治、合理的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的落实,将会更有效地提升绿化植物的生长质量,减少植被因此产生的死亡情况,保障绿化工程可以长期稳定运转。

4.3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持续监测,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及时识别和解决绿化工程中潜在的问题,如植被健康状况、土壤质量、栖息地多样性等。这种监测能够在问题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此外,林业工程技术还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分析,对绿化工程的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绿化工程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成效进行综合衡量。这些分析结果不仅能够验证绿化工程的初步成果,还可以为未来的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通过评估分析,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确定哪些区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及哪些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最为有效。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体系有助于优化绿化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可持

续性。

5 结语

在生态绿化工程建设期间,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属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关键手段与重要技术措施。通过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成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稳定,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成功恢复了受损的生态系统,提升了生物多样性,也改善了土壤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保护了水源地,实现水土保持。在未来生态绿化工程当中,必须继续秉持科学、务实、创新的基本工作原则,不断强化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殷卫峰.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的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23,47(4):156-158.

[2] 赵凤香.做好林业工程建设科学管理展现生态绿化工程重要价值[J].中国林业产业,2023(6):76-77.

[3] 蓝芝丽,李斌.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J].农家参谋,2022(19):132-134.

[4] 金毅.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22,13(3):94-96.

[5] 连世俭.林业工程技术在武威市造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2,45(2):165-166+169.

[6] 程玉梅.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13):139-140.

[7] 王玉燕.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2(1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