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策略

2024-09-11张广成

新农民 2024年23期

摘要:针对山东省商河县在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方面的优势及策略实施进行探讨,分析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的创新优势,提出了推动数字化农业转型升级、深化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及实施人才兴农战略的创新策略,进而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给出保证,促进了商河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策略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向是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确保农业经济的全面性和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以山东省商河县为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商河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本地特色促进农业产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的优势

1.1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以山东省商河县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为例,(1)商河县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比如,商河县农业种植逐步普及智能灌溉系统,系统能够对种植区域内部的农作物生长状态、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计算,以便在根据需求实施精准灌溉,节水的同时,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商河县加强了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现有的农业人才和种植户,商河县农业农村部门定期开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以提升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商河县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县外的农业专业先进优秀人才,用以建设当地的农业人才队伍,促进商河县农业生产的智慧化和专业化。(3)商河县加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

结合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确保满足农民的需求,为其提供专业的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比如,通过农技工作人员入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线上线下答疑解惑、开展试验田等方式来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进步。

1.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注重特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确保当地农业产业具备地方特色。比如,商河县地处黄河下游,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在确定产业结构时,着重从蔬菜大棚、特色水果等方面入手,并不断拓宽规模,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需求,也能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商河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根据当地农产品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分析,落实和优化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确保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既能够保证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又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三是主动融合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其他产业,开发出具有商河县特色的农业旅游和文化产品,带动其他产业销售和发展。四是做好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商河县在分析各区域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域,在土壤肥力较强的区域进行特色作物的种植,在交通以及各类设施便捷的区域进行农作物产品加工和运输,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做好文化和旅游业的开发,不断完善商河县农业产业。

1.3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商河县一是做好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比如,测量和分析土壤情况,实行土壤修复、水土保持等操作,并严格规范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并处于持续性恢复的状态。二是节约和利用当地现有的农业资源。比商河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确保农业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并做好生产成本的节约,保证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3]。三是做好农业科技的创新。主动对接省市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做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更新,并应用到当地农业生产中,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注重培养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让当地的农民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学习新技能和知识,并投身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策略的具体实施

2.1 推动数字化农业转型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商河县积极推动数字化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进程。一方面,结合当地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引入智能农业设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手段,对大面积种植区域进行实时性智能监控。对回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节省人力资源的情况下,也提升了农田环境的质量。比如,在进行种植区域巡查时,应用搭载了高精度传感器和摄像机的无人机代替农民进行巡查,能够精确及时地发现当地的病虫害特点,并判断病虫害种类,提出解决方案;应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农业市场数据变化,判断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为农民提供种植计划,保证当地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生产效率[4]。另一方面,商河县在推动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时,搭建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当地和市场的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农民可以通过平台搜索精准获取技术支持和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比如,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农业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支持等,为后续种植提供极大的信息支撑。同时,开发电子商务,拓宽了农民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也鼓励了更多人投身于农业种植。此外,商河县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数字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比如,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农民数字化技能培训等,为数字化农业转型升级打下基础。

2.2 深化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深化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需要先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商河县采取了以下措施:(1)当地蔬菜大棚、大蒜种植、温泉花卉以及绳网加工和笤帚加工等产业极具代表性。比如,在蔬菜大棚产业中,商河县支持引入智能温室技术,推动蔬菜生产的自动化和精准化,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蔬菜加工环节,将其和冷链物流进行融合,贯穿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2)特色农业产业之间的融合。比如,商河县绳网加工和笤帚加工产业,在进行加工时,融合文化元素创新工艺,保证产品的创新性;在二者生产期间,还可以联合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如邀请游客进行DIY制作等,满足游客返璞归真的体验,也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3)商河县温泉花卉产业和温泉资源的融合发展,每年举办花卉博览会和农产品博览会,开展花卉文化交流等活动,借助当下互联网信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进行宣传,打造类似“淄博烧烤”的知名品牌,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4)完善并延伸产业链。商河县在产业链融合发展时,围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服务组织”产业发展模式,流转土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427家,促进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包括“耕、种、管、收、储、销”。为进一步提升支撑力,当地可以粮食购销公司为纽带,利用其较强的储存能力,与其他食品企业达成合作,推行订单化生产销售模式,实现优质麦优销,提升生产收益。

2.3 实施人才兴农战略

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商河县人才兴农战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做好人才引进,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帮助实现高校优秀农业毕业生的就业,引进科研机构中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型人才,助力商河县的农业发展。(2)发掘并培养本土人才。如通过创业大赛、农业技能大赛等方式进行人才发掘,吸取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能力。(3)利用信息平台完成人才交流。如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农业代表、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线上会议、现场经验传授等,做好人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新技术研发和创新。(4)商河县为创业者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鼓励年轻人和在农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创业者持续奋斗,保证商河县农业产业发展期间的良性竞争。(5)做好人才的留任和稳定工作。通过提高福利待遇、保证工作和生活环境等方式满足人才需求,并阶段性进行评价,提升人才的工资待遇,保证人才在当地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策略实施保障

3.1 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政策与资金的支持非常重要。(1)商河县结合国家和省级政策,分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推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土地流转等多个方面,保证当地农业发展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从而缓解农民和企业经济方面的压力。(2)在财政补贴方面,商河县筹措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品牌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间接提升农户对农业技术使用的积极性,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3)减免税收。商河县根据国家和省级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将相关政策更直观地完成向下传达,确保农业企业和农户能够享受到政策福利,更好地投身于农业发展建设[5]。(4)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确保当地的土地能够提升利用率。资金方面,商河县致力于和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推出了针对当地农户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保证农业企业和农民能够更好地完成融资以此提升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

商河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引入智能农业技术。农技人员指导农业合作社、粮食种植大户安装传感器、无人机巡航等方式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情况,确保能够实现精准化种植;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方面的经济节约。(2)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在全球号召和支持绿色生产的情况下,商河县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农业技术。如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出现农业污染当地土壤、地下水;做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使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内育外引,夯实人才基础,搭建工作新平台。为促进当地农业科技持续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引领、支撑作用,创新引、育、管、用人才机制,强化产才融合,逐渐加深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的交织。商河县深入实施“雁归商河”人才工程,分别签约引进国内外院士、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分别为12人、179人、28 000人,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农业技术创新、发展。

3.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策略的实施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商河县农业水利部门增加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在农业种植区域进行了农田水网建设,对区域内河道进行了清淤和整修,解决了干旱期间的灌溉问题;对当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和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作业效果不同来进行道路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运输和当地农民的正常出行;完善电力通信等方面的建设,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为信息交流平台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商河县将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农产品销售等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让农民能够有具体的、权威的渠道进行第一手信息搜寻;开办了农村电子商务,让农民能够实现线上销售。将二者进行融合,能够保证商河县农业经济的科学提升,并分阶段对当地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4 结论

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策略和保障措施,山东省商河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确保了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创新和完善,实现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君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农机,2023(23):67-69.

[2] 孙恒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和策略研究[J].棉花科学,2023,45(2):27-29.

[3] 扈永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3(15):87-89.

[4] 梁立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村委主任,2023(7):71-73.

[5] 马永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9):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