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梅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9-11朱欢

新长征 2024年8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梅河口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紧贴梅河口实际深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以小切口、大纵深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一、抓牢招商“牛鼻子”,积蓄发展新动能

梅河口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基、推进思想解放的契机、提升行政能力的抓手,以铺天盖地抓招商的态势,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发展动能大提升。一是营造氛围“比起来”。成立梅河新区招商服务中心,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月例会和“赛场赛马”机制,明确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招商责任,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精力向招商引资集中、资源向招商引资倾斜、力量向招商引资整合。二是夯实举措“干起来”。摸清招商资源家底,明确重点招商方向,形成全市招商资源手册,指导全市招商工作。积极参加吉商大会、东北亚博览会等推介活动,抓住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甬梅合作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加快引进一批高端企业和优质项目落地。三是优化环境“热起来”。建立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完善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对于成功引进重大项目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按照投资额给予一定奖励,对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优先使用。

二、筑牢经济“压舱石”,夯实发展硬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梅河口深入贯彻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坚持工业为先、制造为重,保持服务业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一是狠抓工业稳产。紧盯重点减产企业,“一企一策”研究帮扶措施,积极帮助对接产品订单,扭转下滑趋势。医药工业方面,推动加格列净胰岛素等现有品种扩大产能,引进更多销量好、价值高的新药品品种,支持医药企业开展代加工业务,重塑产业竞争力。食品加工方面,支持企业延长产业链、研发新产品,加强品牌营销推广,打造“梅河大米”“梅河食品”“梅河果仁”等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狠抓项目提速。对于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影响施工的“卡脖子”问题逐个研究、逐一突破。抢抓政策机遇期窗口期,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有更多优质项目列入全省规划“大盘子”。三是狠抓旅游提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持续开展特色文旅活动,集中精力打造亮点、爆点、热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拉动批零住餐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游客住得安心、玩得开心、吃得舒心、买得放心。

三、盯牢优势“潜力股”,提升发展竞争力

优势就是发展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梅河口将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好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做强产业、做大总量、做优品牌,借优势谋发展,向特色要效益。一是发挥新区体制和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更加广泛地借鉴国家级、省级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政策体系,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二是发挥交通和流通的“两通”优势,营造尊商、重商、爱商的发展氛围,形成产业蓬勃发展、商业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三是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扭转支柱产业下行趋势,引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医药健康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四是发挥宜居宜业城市环境优势,持续提升对域外群众特别是人才的吸引力,把梅河口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投资热土。五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立足全球最大的松子仁加工中心、亚洲最大优级食用酒精生产基地、中国皇粮御米之乡等特色资源,做好资源转化文章,塑造更坚实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六是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的研究提炼,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以红色基因赓续血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四、握牢民生“幸福线”,增强发展内驱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梅河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守牢民生底线。积极落实促进充分就业的各项举措,结合重点项目投产运营和旅游业发展,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体不落一人纳入保障范围。合理规划公交路线,延长运营时间,提升规范化运行和便民服务水平。完善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解决新能源汽车换电难、充电难问题。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建设水平,为域内外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深化与吉大一院合作,加快建设肿瘤专科中心,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发展康养产业和养老产业,打造健康养生城市品牌。集中精力打造一批教育品牌,完善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布局;加快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支柱产业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提升文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积极举办承办更多具有国际和全国影响力的文体活动,打造国内一流文体活动示范区。三是切实纾解民忧。牢固树立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磨破脚板走遍千家万户,做群众的老熟人和贴心人,充分了解、及时解决群众需求和问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可感可及可信的改革成果造福于民,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作者: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