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

2024-09-11沈德生

新长征 2024年8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辽源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改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就是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新征程上,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行谋划部署,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更加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对接落实好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改革任务,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加注重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对接落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任务,以改革为路径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接落实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点改革举措,以改革为保障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二、坚定不移扛起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使命担当

坚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的“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责任使命,进一步发挥“六大优势”、补齐“四大短板”、落好“五方面明确要求”,全力打开辽源转型发展新局面。

体现新担当,重点是提升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从辽源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提升维护生态、能源、粮食安全的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必须慎终如始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就辽河流域治理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积极探索生态治理的“两山实践之路”。维护能源安全,必须构建风、光、火、生物质等多能互补格局,加快从传统煤炭城市向新型能源城市转变。维护粮食安全,必须践行大食物观,大力发展鸡鹿驴、猪牛羊等特色产业,多向发力保障初级产品供给。

取得新突破,重点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从辽源实际出发,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牢记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科技、产业、教育、人才一体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现新作为,重点是在做大经济总量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振兴,吉林有条件走在前列。从辽源实际出发,实现经济总量突破,是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把内需拉动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主要方式,坚定不移抓产业、抓项目、抓环境,服务民营企业,主动对接落实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抓住“两重”“两新”等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活有潜力的消费。

三、以务实举措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坚持以“新”和“实”为统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树立发展导向、转变工作作风的过程,切实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效上。

以改革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把全会蕴含的目标、理念和要求,贯穿辽源转型发展全过程,以新思路新举措引领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一是以“新”引领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文旅两大新兴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带动冶金建材、袜业纺织、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高精铝加工改造升级,加快构建“5+2”特色产业体系。二是以“新”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企业水电气热、融资物流、审批办证等各类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和投资意愿。三是以“新”保障民生改善。结合“接诉即办”改革,健全完善“12345+网络舆情”民生问题发现和解决闭环机制,抓好菜市场和广告牌整治提升,着力解决好出行难、如厕难、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闹心的“关键小事”。四是以“新”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意识、极限意识,打好防范化解金融、生态、房地产等重大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和统计数据质量线。

以严实作风打开工作局面。通过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各级干部增强行胜于言、说到做到的意识,让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成为常态、成为自觉、成为习惯。一是把“实”体现在纪律建设上。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守“六大纪律”、破解“四不”问题,切实用行动体现担当,以实干诠释忠诚。二是把“实”体现在推进工作上。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开展任何工作都必须盯住事,拿效果说话、以实绩交卷。三是把“实”体现在调查研究上。倡导“四下基层”抓落实、“四不两直”抓调研、“四不放过”抓整改,真正深入一线了解真情况,到达现场找准真问题,帮助基层真解决问题。四是把“实”体现在服务企业上。坚持变“管理”为服务,淡化管制思维,多以现场办公的方式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五是把“实”体现在基层减负上。统筹为基层减负赋能,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相匹配的激励、约束、考核、监督机制,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作者:中共辽源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