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干兑现承诺 用实绩回报信任

2024-09-11刘志成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8期

编者按:月刊今年第四期的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专栏回顾了陈毅同志在普陀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市一届人大代表后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与选民的关系、代表的权利义务等观点,并重点提出了“有计划地来加以解决”的三件事。数年内,陈毅同志郑重许下的承诺均得到落实。普陀区人大常委会查询史料、学习回顾了陈毅同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的承诺与实践。陈毅同志努力为人民办实事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和光辉的榜样。

解 放初期,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由地方各政党、人民团体协商产生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1953年3月,普陀区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传达了上海市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部署召开首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等事宜。

1954年7月7日—12日,普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主要议程之一是选举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当陈毅市长是在产业工人相对集中的普陀区被提名市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消息传开后,普陀区的干部和群众都感到十分振奋,尤其是曹杨地区的工人们更是欢欣鼓舞。1951年4月召开的上海市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陈毅市长提出了“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并亲自选址、命名、决定建造了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住宅新村”的曹杨新村,让1002户沪西各工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率先住进了新居。1952年8月,第二批规模为2万户的9处住宅工程也全面开工。工人们深刻感受到,人民政府时时刻刻都在关心自己的生活。

1954年7月12日下午3时整,大会宣布了选举结果:包括陈毅在内的42位同志当选为普陀区出席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阵阵掌声中,陈毅市长与其他市人大代表们一同走入会场。他戴着军帽,身穿草绿色军装,体态健壮威武,神采奕奕,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向大家行军礼,会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陈毅动情地说:“今天取得了普陀区全体人民代表以及全体人民的信任,是我们党的光荣,也是我个人的光荣。这种光荣,表示着人民交给我们的责任加重了,我个人应尽的义务也增多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在接受人民的信任和人民所给的光荣的时候,感到责任重大和我们应做的事实在太多了。我应当向你们保证,我将坚持不懈地坚决完成各位对我的委托。”

随后的讲话中,陈毅对区人大代表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的许多具体问题谈了自已的看法,认为这些问题代表了广大选民的意见和要求,有许多问题应该在最近期间有计划地加以解决。其中,他认为“应该立即付诸实行”的三件事在会后被一一推动解决,践行了他对代表和选民的承诺。

一是关于工业卫生与安全生产问题。

由于代表们反映了多起本市工厂集体中毒、工人高空作业受伤等工业安全事故,陈毅在会上立即表示:“这种情况极不合理,必须很快改变,不能允许继续存在。代表们提出的许多改进的意见,大都是正确的。我一定将你们的意见提交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来改进这一方面的工作。”会后,陈毅市长大力推进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工作。1954年11月9日,为贯彻1954年5月第一届全国工业卫生会议精神,上海市召开了工业卫生会议,提出未来本市在工业卫生工作上的方向和具体任务。1955年成立了市工业卫生工作委员会。1956年成立了市职业病防治委员会。本市工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使卫生部门密切了与工厂的联系,加强了工厂管理部门对于工厂卫生工作的重视,使保护工人健康、保障生产建设这两个任务有效联结起来,降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率,本市工厂职工1958年的常见疾病发病率比1955年降低了20.7个点。

二是关于工人同志们在文娱生活上的一些要求。

在收到代表们提出建造电影院、体育场、俱乐部等工人文娱场所的建议后,陈毅认为是非常合理的,同时要求同志们“也应从全国全市文娱发展进度和可能来考虑这个问题,不可要求太高太快”。在陈毅市长的支持下,随后几年,建议相继得到了落实,推动了本区工人群众文化的蓬勃开展。1959年11月26日,作为曹杨新村的文化配套设施,曹杨影剧院在枣阳路兰溪路口破土动工,这也是建国以来上海市西北地区新建的第一座影剧院,因兼具电影放映和戏剧演出功能,故定名为曹杨影剧院,1960年4月30日隆重开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便是讲述上海解放的《战上海》。1957年6月23日,光新路工人体育场在光新路431号建成开放,这是普陀区兴建的第一个公共体育场。1961年2月7日,上海市总工会沪西工人俱乐部建成开放,命名以纪念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沪西地区工人工会组织,此后还陆续易名为普陀区文化宫、普陀区工人文化宫,直至1979年2月10日更名为沪西工人文化宫。该处多种游艺设施吸引了广大工人职工和市民,也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

三是关于代表建议修建武宁路桥的问题。

为了给往返浜北浜南的工人、同志提供方便,修建武宁路桥的呼声一直高涨不下,代表们也纷纷提出相关建议。陈毅在讲话中承诺:“这项工作,我已责成市人民政府工务局负责筹划,督促他们早日完工。”在陈毅市长的关心和支持下,1956年6月30日,武宁路桥正式建成通车,解决了老谈家渡附近近百家工厂的生产运输和近万名工人的出行问题,打通了外省市和市郊西北地区进入市中心区域的通道。

陈毅同志作为普陀区选出的市人大代表,对普陀的熟悉与关心,为普陀办的实事,使全区人民久久不能忘怀。他回应代表和群众关切,推动文娱和市政设施建设,开了抓紧“为民办实事”的先河,成为历届市、区领导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上海解放一周年时自己写下的那句话——“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