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至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述
2024-09-11
编者按:九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是跨世纪的五年,是我国胜利完成二十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并为实现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十届全国人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的各项职责,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和其他议案的审议工作,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共同奋斗。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期5年。九届全国人大共有代表2979人,设有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资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9个专门委员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有组成人员155人,其中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19人,秘书长1人,委员134人,设有办公厅、法制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1998年4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199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等助理机构。
●第一次会议
1998年3月5日至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2944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提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委、行、署29个。会议选举江泽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为副主席。会议选举江泽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本届政府设立的29个部、委、行、署的部长、主任、行长、审计长和国务院秘书长的人选。会议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关于八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六个决议。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闭幕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会议
1999年3月5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至二十世纪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期最短的一次。2869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听取了朱镕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要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认真做好金融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和有效利用外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关于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等。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这一修正案,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办法》。会议闭幕时,李鹏委员长发表讲话,表示人大监督工作同立法工作相比,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亟待改进和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制定监督法列入立法规划,在监督法出台以前,还可以制定若干开展有关单项监督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在监督方面开展了“代表评议” “述职评议”等有益探索,全国人大常委会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把那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吸收到监督法和有关单项监督规定中去。
●第三次会议
2000年3月5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2895名代表出席开幕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次单独组团参加会议,故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分为35个代表团。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作的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由委员长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历史上是第一次(此前,报告人均为副委员长)。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次会议
2001年3月5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287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的开幕式、闭幕式和其他全体会议及部分代表团团组会议,均安排了中外记者采访。大会期间举行多场记者招待会,请外交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别介绍我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建设情况和“十五”计划及西部大开发的情况、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经贸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会议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等多项决定。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会议结束时,李鹏委员长发表讲话说,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是我们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现在,奋斗目标已经确定,方针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希望各位代表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宣传并带头贯彻落实这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五次会议
2002年3月5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2866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任期5年。十届全国人大共有代表2984人,设有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资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9个专门委员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有组成人员175人,其中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15人,秘书长1人(兼),委员159人,设有办公厅、法制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等机构。
●第一次会议
2003年3月5日至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2916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建商务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过改革,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8个。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体制,以及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其他机构的设置方案,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会议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曾庆红为副主席。会议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二次会议
2004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赞成2863票,反对10票,弃权17票,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共14条,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宪法修正案于2004年3月14日由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第三次会议
2005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会议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大会最受注目的议程是审议反分裂国家法,最后以高票赞成通过本法。这部法律以宪法为依据,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这个主题,充分体现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这部法律是全国人大察民心、顺民意的重大举措。
●第四次会议
2006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强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方向并指出“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在展望实现“十一五”规划宏伟蓝图时,温家宝总理说:“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多项决议。
●第五次会议
2007年3月5日至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这两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通过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会议通过了《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