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SAFE法则,在共情中看见孩子

2024-09-05唐远琼周香

中学生博览 2024年6期
关键词:小江共情做题

唐远琼

北师大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天府“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国际刊物或获省一等奖,著有《留守的青春不迷茫》《我心向阳——一个心理教师的成长手记》。

周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唐远琼名师工作室学员。曾获四川省微课大赛一等奖,市级赛课一等奖。

孩子上课走神、迟到、说谎、打架、不交作业……面对种种教育难题,若您的手里只有“钉锤”,那看什么都像“钉子”;若带上尊重、共情、倾听、具体化等工具,每个问题都有可能迎刃而解。

周日晚10点,高三学生小江做题有些累了,打开手机蓝牙听歌放松。妈妈推开门送夜宵,见儿子拿着手机,很生气:“怎么又在玩手机?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现在离本科线只差几分,多弄懂一个题就多一份上大学的希望……”“别说了,你以为我不着急啊,我只是想放松一下……唉,一点都不理解我!”见儿子摇头、叹气,皱着眉头,丧着一张脸,小江妈妈既心疼又疑惑:“我也想理解你啊!可是,我该怎么做呢?”

在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小江妈妈学到了对孩子表达理解和关爱的有效方法——共情。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并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对方。为了更好地理解、看见和共情孩子,我们可以借助北师大伍新春教授在《最爱不过我懂你——父母共情陪伴手册》一书中提出的SAFE法则。SAFE法则是指在与孩子沟通时,通过对情境(Situation)、动作(Action)、表情(Facial Emotion) 等的关注,尽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孩子,给予共情式回应,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和接纳。

SAFE法则的要点

1. S——看情境(Situation)

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均会受到时间、地点、人际关系、事件等情境信息的影响。比如,开学之初,学生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孩子在家里一般会比在学校感到更自在;正跟朋友闹矛盾的初中生,对他人的言行会更敏感和在意;身处复习备考情境中的学生,更容易体验到紧张、焦虑等情绪。关注时间、地点、人际关系、事件等情境信息,是全面且准确理解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而做出共情式回应的重要途径。

前述案例中,小江妈妈可以关注两方面的情境信息:一是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儿子压力很大,周末坚持学习到晚上10点(时间),做题累了(事件),想放松一下;二是自己希望孩子抓紧一切可用时间学习,努力上本科线。关注这些情境信息,能帮助小江妈妈看见孩子的不易,觉察自己的着急,进而做出有利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孩子成长的反应:“你说了要认真学习争取上本科的,进来看到你摆弄手机,妈妈感到有些着急和失望。”听妈妈这么说,小江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嗯,做题有些累了,我想听音乐放松一下。”此时,妈妈再给予共情回应:“嗯,你想听音乐缓解疲惫,高三娃辛苦了,来吃点夜宵吧!”这样的看见、共情和支持,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获得成长的力量:“妈妈的理解胜过音乐,我又有力量做题啦!”

2. A——看动作(Action)

动作指“全身或身体局部的活动”“行动”,比如抬头、双手交叉于胸前、跺脚、握紧拳头等。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动作是理解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重要线索。比如,“手舞足蹈”用以表达高兴、喜悦之情,“垂头丧气”常常代表失落和伤心,“捶胸顿足”用以表达愤怒或悲痛,“暴跳如雷”常常代表极度生气和愤怒。很多时候,身体还会有一些不易被察觉的细微小动作,也是理解他人的重要信号。比如,“抠手指、捏衣角”可能是紧张或焦虑的表现,“耸肩和摊开双手”表示无奈,“捏鼻子、皱鼻子、摇头和摆手”等表达否定,而“转笔”可能是感到无聊或不耐烦。当然,一个动作可能包含多种情绪,在不同情境下,同样的动作也有不同的含义。

前述案例中,听到妈妈的指责,小江除了回复“别说了,你以为我不着急啊,我只是想放松一下……唉,一点都不理解我”外,还同时用“摇头、叹气”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委屈和对被误解的不满。好在此时小江的动作被妈妈觉察到,促成了妈妈的反思,停止了指责或说教。

3. FE——看表情(Facial Emotion)

面部表情是内心体验情绪的外显表现,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言+38%的语调+55%的表情,可见表情在信息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和准确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情绪和感受,从而给予共情回应。

愤怒、厌恶、恐惧、悲伤、惊讶、高兴和平静等情绪是由不同的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的。当我们感到害怕时,眉毛会扬起,眼睛会瞪大;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嘴唇会紧闭,眉头会皱起。面部表情是变化的,但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些习惯性表情,例如用微笑掩饰尴尬,遇到难题习惯性皱眉。相比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更加细微、短暂,需要细心观察才能识别到。大多数时候,人们的面部表情是无意识的,与内心感受一致;但也可能存在伪装,具体表现为相反的表情或表情不明显,用以隐藏或掩饰内心的真实感受。

前述案例中,如果小江妈妈进门时留意到孩子的表情,就会发现孩子的疲惫,由此联想到他可能是想通过音乐放松一下,从而给予关心、理解而不是指责。好在后面小江妈妈关注到孩子皱眉、沮丧的表情,对其焦虑和疲惫感到心疼,并有了自我反思。

使用SAFE法则的注意事项

1.增强自我觉察

SAFE法则是看见和理解孩子的线索,关注点在孩子身上,但同时我们也要增强自我觉察,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三看”(看情境、看动作、看表情),“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2.及时验证修正共情

通过看情境、看动作、看表情理解了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后,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比如,小江妈妈说:“听起来你很讨厌我反对你玩手机!”小江会予以纠正:“不是的,妈妈,您反对我玩手机是对的,我感到难过和委屈的是您误解我了,我真的是做题做累了,暂时用音乐放松一下。”

3.给予积极关注

一是要用积极的状态关注孩子,通过目光接触、身体微微前倾、姿势自然开放等,传递“我愿意听你说”的积极态度;二是多关注孩子的积极面,比如焦虑是想考出好成绩、放松一下是想拥有更好的精力做题等,帮助孩子看到自身的积极力量,同时用点头、握手、拥抱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

作为共情的一种方法和理念,SAFE法则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看见、理解孩子,从而提升其内心的安全感、温暖感、支持感和力量感,促成孩子的心理成长。

猜你喜欢

小江共情做题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劝 告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让小江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