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豆的“画里话”,谁能懂?

2024-09-05张涛涛

中学生博览 2024年6期
关键词:小牛来访者豆豆

沉默不语的豆豆

豆豆(化名)是一名初三女生,在上小学时,她常受到同学的欺凌,对学校充满恐惧;母亲精神失常,在生活上无法给予她足够的帮助;父亲整日为生计奔波,也无暇顾及豆豆。现面临中考关键时期,她迷恋上了言情剧和武侠剧,对于学习没有太大兴趣,学习成绩持续下滑,且家庭中父母冲突加剧,心情烦躁,不知道该如何调整。

借用绘画工具,表达难言之隐

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自我探索的一种重要方式,因其利用投射、大脑偏侧化、意向对话等理论的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来访者提供了更隐私、低防御性的表达平台。绘画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豆豆一直沉默不语,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尝试借用绘画工具助其表达,可以降低她的心理防御。在辅导中发现,豆豆当下的困扰与她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我们需要帮助她接纳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与其和解,最后帮助她认识、接纳自我。

画家庭动态图,诉说“伤痕累累”的童年

我对豆豆说:“我们一时难以说清楚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关系,现在我邀请你画一幅小时候记忆里的家庭画面,好不好?这个图画可以装满你的心情和感受,你只需要用笔画出来,按照你自己的内心想法画就可以。我们现在开始吧!”

豆豆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很难过,哭得很厉害。她告诉我,爸爸那时候努力工作,没有时间关注家庭,没有给予妈妈和她一定的关心和爱,母亲非常生气,并且情绪很悲伤且愤怒!父母互相不理解,她夹在中间也不知道怎么做,冷冰冰的家没有一丝温暖。自己每天上学则相当于去了另一个地狱,每天都很害怕,担心又会挨揍。她的身上常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回到家里哭诉,也没有人管,妈妈也不会心疼。她每天晚上都会默默流泪、哭泣,这样以泪洗面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豆豆回忆说,那时候她多次想到自杀,幸亏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现在想来,那时候自己真是很无助,孤立无援。将近两年泪水湿透枕巾的日子,她也总算跌跌撞撞走过来了。

老师:当时你做了什么,使事情发生了变化?

豆豆:给校长写信,让校长知道这件事,然后告诉我家的亲戚,亲戚过来和我一起去找学校领导,事情才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当时亲戚这边还算能帮助到我。

因为父母的性格和身体原因,没能够在当时及时帮助豆豆在学校中寻求老师的帮助,豆豆只能默默承受和忍耐。她现在性格中敏感和内向的部分,可以说和这段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幅家庭动态图里,首先可以从画中出现的人物来厘清豆豆家庭关系的现状,改善家庭关系对她的困扰。来访者会画出家中成员正在活动或是做些什么,正是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动力表现。透过豆豆在家庭动态绘画中的成员排放位置及活动的质量,可以了解到家庭成员的沟通品质。在画里,虽然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出现了,但我们发现,他们都是各干各的,相互之间没有交流,这表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可见,这段痛苦的童年记忆,在豆豆的内心中是一种创伤,并没有随着时间而被治愈。

画家庭动态图,疗愈“哭如雨下”的现在

豆豆向我描述,这是一幅现在的家庭常态化场景。上了初中,爸爸在外做苦力,打两份工,白天拉人力车,晚上去做更夫,几乎不着家。爸爸特别能吃苦,也特别辛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不关心妈妈,不管家——爸爸在逃避,因为妈妈瞧不起爸爸。每次妈妈总是骂爸爸,爸爸不在家,受折磨的就是豆豆。妈妈骂人特别难听,每次豆豆都有想死的冲动,甚至想过,如果从楼上跳下去就解脱了。

老师:我看到你一边扫地,一边流泪,你一定很难过。

豆豆:爸爸妈妈经常打架、吵架,互相根本不理解。爸爸不在家时,妈妈很生气、很郁闷、很窝火,于是就破口大骂,特别难听,但只有我在家,听了之后觉得心里特别难受,也不知道怎么办,每次都偷偷地去厨房哭,而且不是一两次,是无数次。看到家里特别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趁着周六、周日或者寒暑假收拾屋子,一天一天地收拾,特别累,特别辛苦,收拾的时候边干边哭。我每天流的泪都特别多,白天哭,晚上也哭,也没有人管,没有人知道。这个是感受最深的。

从上面两幅图中的线条可以看出,一般画出非常粗重的线条,代表来访者有可能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来访者的内心有很多的焦虑和不安。豆豆在这两幅画中,对很多线条都进行了重复的描绘和加粗,可见她内心中的焦虑和压抑是存在的,虽然过了很久,但是创伤的记忆和情绪,储存在了身体里。而这个绘画的过程帮助她把这种情绪释放出来了。如果线条画得非常轻,可能来访者的个性就是比较柔和,或者犹豫不绝的,也有可能是适应能力比较差的表现;如果是锯齿型的线条,则有可能代表着这个来访者有比较大的内心冲突和攻击性。这两部分线条的隐喻,我们在豆豆的作品里,也可以看到有部分的呈现和表达。

画家庭动态图,满怀“幸福如愿”的期许

老师:这幅画在表达什么?

豆豆:我希望我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妈妈理解爸爸,爸爸理解妈妈,然后爸爸妈妈共同来理解和爱我。

老师:如果妈妈此刻在你旁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

豆豆:如果有下辈子,希望你能来爱我、理解我、疼爱我,心智正常即可。

老师:如果爸爸此刻在你旁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豆豆:希望你对家庭可以有丈夫和父亲的担当,不是遇事总逃避。

老师:你想对自己说点儿什么?

豆豆:我是有能量的小太阳,我可以做自己的女王,成为最闪亮的那颗星。

豆豆画这幅画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了些许光亮。她说自己其实是爱学习的,是有学习目标的。但是,在现实家庭环境面前,剧情的诱惑和学习之间形成了对抗,一方面她很想努力学习,一方面又提不起学习兴趣。每次回到家中,就感觉一片狼藉——父母的争吵,让她的内心产生了极度的矛盾冲突,可是又改变不了现状。快中考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进步,内心产生了焦虑情绪,豆豆说很大程度上与父母总吵架有关,一回家心里就不舒服。在上面的画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母女俩都没有画耳朵。这种情况,如果去问画画的人,来访者多半会回答说自己忘记了,但是从人的潜意识层面来看,这其实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彼此都无法做到倾听对方。

我:“你想想,一头小牛不知道老虎会吃掉它,竟去跟老虎捉迷藏,牛妈妈在一旁看着,它要袖手旁观吗?”

小双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说:“那肯定不能啊!”

我:“所以,牛妈妈会怎么做呢?”

小双想了想说:“它可能会挡在小牛前面去保护小牛,也可能会想办法赶着小牛快点跑远。这就是我妈妈的感觉,是吗?”

我:“妈妈做的事情不一定有效,但是,她一定会去做些什么,让自己的孩子更好。你现在还觉得你妈妈的反应是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学霸女儿吗?”

小双又一次看向妈妈,语速缓慢地说:“妈妈好像只是不想让我落后,不想我以后没有出路。”

我:“据我所知,6本练习册大概需要两三百元,这个数目对于你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小双:“我妈平时很节省的,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这么贵的东西。”

妈妈听了女儿的话,眼圈里有泪水打转儿。

经过讨论,我用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比喻,纠正了小双的不合理认知,引导小双对妈妈产生了共情,心中愤愤不平的感觉平息了。

3.要自主管理,建立生涯目标

看到小双的心理变化,我趁热打铁,引导她建立为自己发展负责的信念。

我:“自然界里,小牛妈妈不能总是挡在它的前面,每次都及时保护它,那么,它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小双好像一个“牛”生导师一样,侃侃而谈:“小牛应该尽快跟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比如,怎么逃跑,怎么用头上的角去顶野兽,怎么用自己的蹄子去踢敌人。”

我接着问她:“小牛要等着妈妈教给它每一种技能,还是主动地学习呢?”

小双说:“当然要主动学了,做一个有心的小牛。”

接下来,我把讨论的话题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和小双一起讨论了她的人生理想,她想当一名护士——白衣天使。于是,我引导她利用网络对护士相关的信息进行了一番探索。

她发现,自己乐观的性格、动手的能力都符合护士的职业要求,但是,护理专业课要学习的知识特别多,而且不容分毫差错,这就非常考验她的学习能力。

她沉默了片刻,说:“老师,我要是现在开始好好学习,还来得及吗?”

我肯定地望着她:“当然,你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呢?”

她一边思考,一边说:“我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了,改一改马大哈的毛病,要是以后给病人治疗中出错,那是会出人命的!”

我建议她,给自己每天放学以后的时间做一个规划,尤其要解决“放松时间和学习时间的比例”“先玩儿还是先学习”等问题。把自己的计划写出来,让妈妈监督,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又能缓解妈妈的焦虑,还能增加妈妈的信任,真是一举三得。

通过网络搜索,小双走近了自己白衣天使的梦想,当梦想照进现实,小双的委屈不见了,眼神当中充满了笃定。

4.定亲子协议,化解矛盾关系

听了我和女儿的对话,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为了让今后母女之间的沟通更具建设性,我们商定了一份“亲子协议”,希望她们基于协议,彼此约束,彼此成全。

小双和妈妈的约定(片段)

妈妈要做到:

第一,每天回家以后,至少用15分钟陪孩子聊聊天。话题可以涉及各自遇到的新鲜事、麻烦事,也可以聊学习,但是,关于学习成绩,每周最多聊一次。

第二,每周末要指导孩子做至少一顿饭,或者教孩子做一种家务活。

第三,尽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父女、姐妹之间增加沟通。

第四,课外练习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妈妈不再检查,除非孩子邀请妈妈督促、监督。

女儿要做到:

第一,做好每天的时间规划,可以小幅调整,尽力坚持执行,学习的事情自己做主。

第二,遇到问题及时跟妈妈沟通,不做极端的事情伤害自己。

第三,虚心向妈妈学习,每周学会一种生活技能。

第四,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努力提升自己。

为所当为,亲子如是

两周以后的一个课间,我又和小双不期而遇了,她蹦蹦跳跳地来到我面前,说:“老师,您的办法真i管用。我妈不逼着我写练习册了,这几天老师还表扬我作业写得认真呢!”

从小双班主任反馈的情况来看,近一个星期,小双的情绪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课上小动作少了,数学课能主动回答问题了,手勤、腿勤,有眼力见,就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接话茬,班主任老师相信她还能有更大进步。

辅导反思

对于像小双妈妈这样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来说,对“双减”政策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会用自己的经历——学历不高,工作难找——当作反面教材,给孩子制造“被淘汰”的恐慌,导致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今后,社会和学校,包括心理老师可能要多做一些努力,让政策的内涵真正走进每一个家长的内心,引导家长们成为那个“路边鼓掌的人”,从容淡定地陪伴孩子成长,为孩子更长远的发展奠定生活技能、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人生各重要领域的基础。

总之,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协作。在“双减”背景下,家庭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引领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质”和“效”,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小牛来访者豆豆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小牛背鹭在哪里
自由自在的豆豆
快乐的小牛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豆豆过夏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买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