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自杀性自伤谁在发出无言的求生呐喊

2024-09-05张春艳武金红

中学生博览 2024年6期
关键词:北京市教委特等奖冰山

武金红

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心理研修员,高级心理教师,从事青少年心理工作23年,北京市教委心理平台督导师,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突出贡献“特等奖”,多次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培班授课,《中小学心理辅导》杂志特约编审。做心理个案1000余个、心理讲座500余场。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心理基本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心理成果连续多年获北京市特等奖、一等奖。多篇文章在《北京考试报》《中小学心理辅导》等报刊发表。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自伤行为就像一座未知的冰山,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如果你看到有人用割伤 、咬伤、抓挠、灼烧、击打、拽头发、吞异物等方式伤害自己,他们并非想要自杀,而是在用无言的方式发出求生的呐喊。

调查发现,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我国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高达22%,已成为青少年群体中较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自伤少年如同被困在迷宫里的一只蚂蚁,气味路一旦被阻断,在寻找出口的途中会把自己划得满身伤痕,却沉醉其中。这是一种求生的信号,是糟糕情绪的宣泄,是权力争夺的抗争,也是感知力的自我唤醒。致命的不是他们身上的伤疤,而是看不见的自我破坏力。自伤少年,到底怎么了?

本期话题聚焦“非自杀性自伤”,从自伤行为的识别与评估、自伤行为的心理动因分析、自伤干预的有效策略等角度,谈如何对学生进行非自杀性自伤的危机干预。

猜你喜欢

北京市教委特等奖冰山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从美育视角谈城宫计划舞蹈教育
2019年首都体育学院推广普及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情况总结
特等奖作品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特等奖作品
特等奖获奖作品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