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的造梦之路

2024-09-04和志君

壹读 2024年8期

任何一个文艺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戏剧,导演工作都至关重要。导演是剧作思想的揭示者和舞台演出艺术的创造者,他们负责将剧本的思想内涵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作品。

作为一个在影视领域工作近十九年的基层从业者,我曾参与过众多宣传片、音乐电视的导演工作,大型活动的导播工作,还策划、组织、导演并拍摄了多部剧情微电影,甚至执导过院线电影,并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同时担任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重要角色。通过这些实践经验,让我对导演的业务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有新的感悟。

导演是造梦者,他需要对即将执行的这个作品进行充分的想象,这个想象不同于一般的想象、片段的想象,而是一次有计划、全面、细致、综合、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想象,说得通俗点,以电影导演为例,影片在还没有具体执行前,这个影片的具体画面和声音已经在导演的脑子中完整地放过很多遍了,有些桥段甚至有了许多个版本,导演需要把这些版本进行细致地对比,分析出哪个版本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所以这个想象更多是基于心理学层面和导演对各类艺术的综合认知的。导演在脑子里造梦的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我想讨论的是导演在经过自己的想象过后如何开展具体的导演工作。

导演作为幕后工作者,是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是一个看似笼统但专业细分极高的工种。

如果说编剧可以天马行空地构思和编撰剧本,那么导演就是将所有具体工作落实的总指挥。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影视导演的导演工作可以用“调度”两个字来概括,即调度场景、服化道、演员的走位、表演、台词表现和情绪,以及摄影机机位、运动、焦段、景别,还有整个影片的色调和色彩、声音、音效、音乐,以及影片的剪辑等一切能够影响观众心理变化的元素,来表达影片所要展现和传达的思想。

一 调度场景

调度场景,初次接触这个词可能会觉得奇怪,我们通常只听说过调度人、调度车,场景怎么能调度呢?然而,对于导演来说,当他们熟悉剧本并深入剖析后,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画面。越是经验丰富的导演,这种画面感就越清晰、越细致。这些画面是在脑海中形成多个画面后,经过潜意识筛选留下的。接下来,导演需要根据剧本内容和筛选后的画面进行研判,确定这个场景需要具备哪些特点才符合剧情需求,例如场地的大小、地形地貌、建筑风格等。特别是全景镜头,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优秀的导演选景要求都会非常苛刻,就比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在拍《十面埋伏》最后一个场景时就选择了远在千里的乌克兰,选择了那里的白桦林,因为他认为那个白桦林更符合他想象中的场景。一个电影场景,通常要走访的地方太多了,可以让副导演或制片先做前期调研筛选,然后带着摄影师和导演组的其他人员一起去堪景,到了场景,要了解每一棵植物、河流走向、泥土的颜色,建筑的样式、年代感等,都是要和电影规定情境相符合。如果觉得不满意,那以上工作就需要再找其他场景重来一遍。要是拍摄或者远景包含的环境信息量太过巨大,出现一个错误,对于电影来说就是灾难性的,因为全景是描述电影真实性的重要一环。

当然,也可以凭空制景,像冯小刚导演拍的《芳华》,为了拍这个电影,花巨资建造了一个当年的部队文工团大院,但这种做法不仅需要大量的制景投入,也非常考验美术团队,小制作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做导演就一定要建立场景调度思维,平时就养成收集场景信息的习惯,到了需要某个场景时,自己就能在脑海里第一时间做出预判,为堪景做好准备,也为后续美术部门置景提供了参考。总之,场景调度的好坏是一部影视作品在拍摄环节里的基础,也是所有的服化道部门,摄影部门,演员表演等施展才华的场地。

例如,在电影《寄生虫》中,导演安排男主一家住在比道路还矮一截的半地下室,一来体现出了他家的贫穷,暗示了他家一家人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将他家人住在里边的压抑感,通过镜头带给了观众,同时还为后来下大雨他家被水淹这个场景提供了合理条件。如果只是需要体现贫困也可以选贫民窟作为他家的场景,但戏剧张力就绝对没有半地下室强。这也体现了场景调度对导演工作的重要性。

二 调度服化道

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服化道和服化道的重要性,服化道是指服装、化妆和道具,在影视、戏剧、摄影等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精心的服化道不仅让人看着赏心悦目,对于剧中人物角色的塑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服化道的选择应与影片的时代背景、人物身份和角色特点相契合,同时要考虑色调和色彩的搭配,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风格。

其次是提升视觉效果,精心设计的服化道不仅让人看着赏心悦目,还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审美体验。例如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所穿的旗袍和妆容,无一不为女主角的角色形象增光添色,配合王家卫导演的灯光调度和镜头调度,使整个电影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再者还能塑造人物形象。服化道能够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对于剧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所扮演的女主角在花楼里所穿的衣服、妆容和鼓舞中所用的道具鼓、玉碗和豆子,都极好地塑造了一个在花楼里盲女头牌舞者的形象,特别是衣服在舞蹈时所起到的飘逸而华丽的感觉提升了整部影片的质感。而女主变回帮主女儿的时候,她的服装和妆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姿煞爽的江湖女儿的气质立马让观众接受了她是帮主的女儿这个角色定位。精致的服装和道具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时代氛围。

在影视剧创作中,如果服装、化妆和道具跟环境不搭,那么就会显得很low,服化道的选择应该与作品的主题、风格、文化背景等相匹配,以达到最佳的呈现效果。精致或者有创造力的服化道可以让作品脱颖而出。如果演员没有了服化道的支撑,表现力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影响观众的审美代入感。因此调度好服化道也是导演的一门必修课,虽然服化道工作有专门的部门完成,但这些部门的工作是基于导演对服化道的审美要求的,最终是需要导演拍板决定的。

三 调度演员

调度演员,暨导演指导演员采用适合角色的表演风格,包括演员的走位、表演、台词表现和情绪情感表达等方面,使演员能够准确地诠释角色,准确传递角色的情感,传达出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导演通过安排演员的造型风格运动轨迹,所处的位置,以及演员之间发生联系时动态或静态的变化,塑造不同的视觉造型,从而刻画人物的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演员调度一方面是在于导演的安排,另一方面还在于演员的演技,演员调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演员在画面中构图的美感,还应遵循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逻辑与动作逻辑。这也是导演自身的一种体现。那么在这之前,导演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挑选适合剧本角色的演员,每个演员都有一定的外型特征和演绎风格,导演要调度好演员首先就要能选择出适合该角色表演的演员,选到合适的演员就能在调度演员上事半功倍。例如最近很火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中的演员选择非常精准,男女主角和配角们光靠外型就让观众感觉像是真实发生一样,再加上导演调度演员的走位,肢体语言、情绪都非常到位,这就很容易让观众入戏,没有违和感。

对演员动作的调度方面,动作调度既包括演员是如何出场的,出场位置以及演员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包括演员的姿态、线条、对话语言及行为方式的设计,甚至连细微的表情、眼神动作,都属于演员动作调度的范畴。演员的出场环境往往体现着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安排在碧波荡漾或浪漫的环境中出场,与将人物安排在狭窄逼仄、潮湿阴冷之所登场,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此外,导演还需设计好人物的具体出场方式。例如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功夫》中,人物的出场设计就堪称经典,由包租公引出烧饼仔、裁缝、引出龅牙珍、再引出酱爆,再引出包租婆,短短的几个片段、几个镜头既交代了环境和人物关系,还把这些人物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人物印象。在徐克执导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每一次出场均是以脚作为切入点,缓缓地走向画面中心,这种出场方式就能让观众感到隐隐的恐惧和不安。

演员从哪里入画,到哪里去,中途有什么行为动作,最后以怎样的方式出画,这些都需要导演事先精心安排。对演员行动路线的安排必须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目的性,而不是漫无目的、随机的走动或停顿。例如,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导演对人物的出场顺序和行动路线进行了精心设计,使观众可以相对容易地看出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恶警史丹菲尔,从而使影片内容更容易理解。例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导演对演员的走位、情绪的精准调度,使得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四 调度摄影机

调度摄影机,包括调度摄影机的机位,运动、镜头的焦段、景别,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节,通过合理的机位选择和运动方式,展现出最佳的画面效果,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选择合适的焦段和景别,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电影的场面调度是在戏剧的人物调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机镜头调度,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演员表演,使用不同景别,不同机位,不同的焦段、不同的运镜,观众理解和感受演员的表演强弱程度是有巨大差别的。在实拍过程中,每换一个场景,导演首先要确定拍分镜本中的哪个镜头,摄影机摆在哪里,演员在哪个区域表演。这里主要说一下摄影机的各方面调度,影视剧导演在此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该场戏中整组镜头的连贯性,需要由几个镜头完成,每个镜头的景别是什么,镜头连在一起能否流畅地表现出该场戏的主要内容和戏剧张力。第二个问题就要考虑每个镜头具体的构图和镜头焦段,是选用哪一种构图更能让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影视剧中人物调度是引导观众改变注意力,镜头调度则是强制改变注意力。

在电影中,镜头的调度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镜头不动,人物运动;第二种是镜头运动,人物不动;第三种是镜头和人物一起运动,这种镜头和人物的配合最难,例如电影《空军一号》中有一个经典的镜头和人物一起动的镜头,摄影机运动和人物的运动配合得天衣无缝,把简单的对话场景拍出了强烈的戏剧张力。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甩都是需要导演认真思考后再决定用哪种运动拍,绝不能不加思索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每一种运镜给观众的感受和心理暗示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桥段适合用固定机位拍摄,更能让观众沉浸其中,如果为了酷炫用了运动镜头,反而会破坏那种感觉。有些镜头则适合快速运动镜头拍摄,如果用固定机位拍摄就会少了氛围感,使观众感觉枯燥、单调,所以说让每个具体的镜头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引导观众进入角色是最能体现导演功底的一项技能。

例如,在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男主骑着自行车快速地穿过马路,包从自行车上掉下,爱美丽从远处跑来捡起掉下的包这一个连贯的运动镜头不仅讲述了故事内容,还让观众潜移默化地体会到了爱美丽此时此刻的心境,创新的摄影机调度和人物调度使这个镜头成为了影史的经典镜头。冯小刚的电影《芳华》中的那个六分钟战争长镜头,摄影机镜头调度和人物调度与道具等调度的配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面对战场上那种不可预估的危险而产生的深深的无力感,更映射了主角刘峰内心既有面对现实的无力又想牺牲后当战斗英雄的矛盾心情。

从镜头的角度方面看,一般有仰拍,平拍和俯拍三大种。仰拍角度可以塑造人物高大形象,英雄一般都会用仰拍;俯拍可以塑造娇小可人的效果,一般用在表现小女孩的可爱;平视比较中性,一般用来正常叙事,每一部电影都会灵活运用这三种摄影角度来增加画面的情绪渲染效果。

五 调度光线

调度光线或灯光,视觉艺术的高级感到底来自于哪里呢?可以用三个方面概括,那就是光影的层次感,空间的层次感和色彩的层次感,而提高光影的层次感就需要做好灯光的调度,这里就需要提一下堪称教科书般的电影《教父》,影片一开场就是随着摄影机非常缓慢地向教父推,教父在聆听着对面人物的叙述。这个场景最经典的地方就是灯光的使用,现场使用了顶光,灯光从顶部照在教父的脸上,利用眉骨遮挡,使眼睛刚好处在阴影区,使得整个画面能看到教父的轮廓却又看不到教父的眼睛,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看不到眼睛就会摸不透对方,导演正是用了这一种心理特性,运用灯光效果增加了教父的神秘感,使得影片一开场就用光线塑造了一个黑帮大佬的神秘形象。如果说《教父》这部影片一些观众没有看过,那么前段时间王家卫导演的《繁花》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都说王家卫导演是国内用光最牛的导演,《繁花》的灯光表现堪称一绝。王导为每一个角色都精心设计了特定的灯光效果,把每一个角色最美的角度呈现给了观众,甚至有观众说看《繁花》光看画面都是一种享受,这就是一部影片运用好灯光的效果。

布光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和总结的技艺。一般来说,影片尽量采用侧面光,也就是让面部有阴影面,用阴影拉开画面的层次,阴影面积越大,人物的神秘感越强。电影中还会使用很多布光方法,像伦布朗光,蝴蝶光等等,灵活运用这些布光都会让影片变得高级,让影片更有质感。但这里边有个比较大的矛盾,要想画面更高级更有质感,就得更加精细化布光,而精细化布光需要花费大量的灯光器材和人员,会增加成倍的时间。而时间在剧组拍摄现场是非常宝贵的,像《繁花》的拍摄就花费了三年的时间,耗资五亿,也只有像王家卫这样的顶级导演才能获得那么多的投资。对于普通导演来说,就需要在灯光调度和效率上根据投资情况设置一个平衡点,既让影片有光影层次,又要让灯光调度现实可行。

调度影片的色调和色彩,大家都知道,色彩是表达情感的窗口,是一种心情写照。黑色代表庄严、神秘,红色代表爱情、暴力、欲望,黄色代表纯真、温暖、怀旧和权利,绿色代表迷茫、清新、自然和希望,蓝色代表压抑、孤独、忧郁、梦幻和科技,紫色代表幻想、诱惑、死亡和矛盾。

色彩具有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增强影片视觉效果的特点。电影色彩体现了电影的主旨精神,也反映了导演对电影思想的把握,电影色彩不仅可以奠定影片的整体基调,也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色彩化表现,是导演们常用的一种手段。

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就很好地诠释了色彩对电影的作用。电影运用了六种颜色来讲故事,秦王高兴地让无名进入大殿和自己对饮,我们看到秦国宫殿是黑色,庄严、神秘、冰冷、严肃,在无名讲述他如何杀长空的时候运用了原色的消色效果,给人以讲述一个严肃的故事的感觉,在无名讲述他如何用计使飞雪和残剑反目成仇,最终飞雪杀死残剑的这段戏中又运用了红色影调,使得这段戏既体现了中国红的美,又渲染了情欲,还让观众多少感觉美得有点不太真实。在秦王讲述飞雪和残剑闯秦宫时,张艺谋导演大胆地选择了最难驾驭的绿色,让闯秦宫的这场打斗戏就像看舞蹈一样美。后来秦王根据自己的想象讲述无名与残剑在湖中打斗的那场戏选择了蓝色,配合桂林的湖面,呈现出了一场美轮美奂梦幻般的画面。还有后面飞雪与书童在胡杨林的那场像舞蹈一样的女子打斗选用了灿烂的金黄色,简直就给观众呈现了一场金灿灿的女子双人舞。最后无名被万箭射死的那场戏又选用了黑白两色,更体现了英雄牺牲了的那种苍凉。整部电影简直就是用色彩叙事的典范。

又例如,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全片运用黑白色调,唯独有一个镜头,导演给一个小女孩一抹红色,其余的全是黑白,这个小女孩与集中营就像天使与恶魔所在的魔窟,独特的色调处理不仅强化了这种强烈反差,更强化了影片的主题。

六 调度声音

有一句话在业界很有名: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在电影院看电影效果比其他地方好,原因除了大画幅的银幕和全黑环境的视觉体验外,还有影院至少7.1声道提供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和环境音。我们再回想一下,是不是在嘈杂的环境中看电影,总是不能集中精力看片,再或者我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把电影音量开得很小,还是会使观影体验严重下降。这些例子无不证明了声音对影视剧的重要性,调度好影片的声音不仅可以提升影片的听觉效果,还能进一步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声音一般包括演员的对白,环境音,音乐和特殊音效四大类。

演员对白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表达思想感情,在戏剧冲突的高潮中,一句关键性的台词不但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也同时表达剧中人的思想和情操。例如《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一句“向我开炮”,即表现了这位钢铁战士视死如归的坚强性格,又表现了志愿军英雄为了抗美援朝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心情。因此对白的录音首先要让演员的情绪需要符合影片的氛围,导演不仅仅要注意演员表情、肢体语言的表现,也要注重演员对台词情绪的把控,另外录演员对白一定要录到清晰的无杂音的对白,如果前期拍摄时不能够排除拍摄场景的其他影片不需要的声音时,还能在后期再把演员请到录音棚重录,也可以请专业的配音演员录音,这些都是调度对白录音的一些方法。

环境音具有信息性和情绪性两方面的作用,起信息性作用的环境声可以塑造“真实”感,而情绪性作用的环境声可以烘托当时的氛围,强化影片的戏剧性。例如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夜晚的雨声、旧楼道里的脚步声等环境音,营造出了一种怀旧、静谧且略带忧伤的氛围,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故事所处的时代和情境中。一般环境音的录音可以在每个拍片的现场单独录一段空白的环境音,也可以按照导演自己想象中的环境录制相应的声音,比如拍摄室内戏时是晴天,但导演想把这个场景的戏拍成下雨天的室内戏,在声音方面就需要在下雨天录一段下雨的环境音,后期加进去,就能营造出雨天室内的感觉。

音乐不但可以给观众美的享受,还对剧情发展和氛围烘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影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还有助于对电影相关情节进行诠释以及进行情感的表达。比如《泰坦尼克号》中那首经典的《我心永恒》,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当杰克和露丝在船头相拥时,音乐响起,将浪漫的爱情氛围推向极致,同时也让观众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加刻骨铭心。经典的音乐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因此如何更好的制作、调度和选择音乐也是考验一个导演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如果导演只注重画面的表现,而对音乐随意使用的话,只会让影片减分。

再例如电视剧《繁花》中使用了五十七首经典老歌,王家卫导演选择的那些歌都是对应那个时代的经典,仅仅几个音符就把观众拉回到那个年代,观众一听到歌就能立马知道在哪个地方,哪个时间,就像画面放到日本场景的时候,背景音乐就响起《东京爱情故事》。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就能把观众代入那个时代的创业激情中,姜育恒的《再回首》频繁搭配在各个角色回忆时的画面中,宝总想初恋情人时就会响起张学友的《偷心》。《繁花》就是影视剧中使用经典老歌的典范。

特殊音效可以作为连接镜头的手段,将不同内容的镜头连接起来,产生一种整体感。特殊音效也可以用来渲染情绪,放大情绪的瞬间,在重击、碰撞等打击场景中比较常见。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光剑挥舞时的独特音效,不仅增添了科幻感和神秘感,还让观众在听到这个音效时就能立刻联想到光剑和相关的激烈战斗场景,强化了影片的标志性元素。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导演必须把这四类声音运用好,调度好。

七 调度剪辑

大部分的优秀电影电视剧,特别是恐怖片悬疑片,总是能让观众不知不觉地走入导演创作的世界,但是我们在看一些微电影时就会发现,明明拍的是剧情片,明明故事还不错,演员也还可以,场地也还行,但是影片就是让人看不进去,这是新手最常犯的错误,造成这个的原因就是没有代入感,除去前期拍摄,好的故事片剪辑就是让人看不到剪辑点的存在,合理安排镜头的顺序和长度,把握影片的节奏和张力,使影片更加流畅和富有表现力。剪辑是整个电影流程中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序,我们在看一些美国电影时,时常会听到一个名词——导演剪辑版,一般美国的电影制片流程走的是制片人制,制片人会单独安排剪辑师来剪辑影片,但导演感觉剪辑师没有把影片剪辑成他想要的效果时,导演就会自己剪一个版本,我认真分析了电影《正义联盟》的影院版和导演剪辑版,同样的素材,同样的故事,剪辑师不同,给到观众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这也足以说明剪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剪辑是一次感性的艺术二次创作,同一个剪辑师不同的心情下剪的版本也会不一样,这也再次证明了剪辑的重要性。

例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通过精妙的剪辑将层层嵌套的梦境场景自然切换,营造出虚幻又引人入胜的氛围,让观众沉浸其中,若没有恰当的剪辑,这种复杂的梦境结构将难以清晰呈现。电影《教父》里,不同场景和时间线的转换依靠剪辑来实现,使得家族故事的叙述张弛有度,情节发展流畅自然,增强了故事的连贯性和节奏感。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回忆与现实的交织通过剪辑完美融合,比如老年露丝回忆过去和年轻时在船上经历的来回切换,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力量。电影《阿甘正传》中,通过剪辑将阿甘经历的众多历史事件和个人生活片段有机组合,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若剪辑不当,故事的完整性和感染力会大打折扣。

一个好的导演一定要懂得剪辑,只有在前期带着剪辑思维去拍摄,后期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剪辑效果调度好影片的剪辑。

总之,导演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调度工作,需要导演具备丰富的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艺术感觉,才能通过对各种元素的精心调度,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文中所涉及的艺术门类和范围比较广,导演并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一定要懂,这样才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导演思维调动各个部门,共同打造好影视项目。实际上,导演是一个造梦者,而那些专业知识、个人的艺术感觉与经验是造梦者造梦路上的左膀右臂。导演的造梦之路,充满挑战,但我一直在路上前行。

责任编辑:和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