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钞铸币的特殊意义
2024-09-04鲁振翔
深色的悼念
双色币是采用两种不同金属颜色所制造出来的金属币。相较于单色币,双色币的铸造成本更高,工艺更复杂,观赏性和防伪性也更强。目前常见的双色币主要有两种,一种币面外环为镍白色,内圈为金黄色,如10泰铢硬币;另一种币面外环为金黄色,内圈为镍白色,如墨西哥10比索硬币。我国自2015年往后发行的二轮生肖贺岁纪念币亦均为双色币。
加拿大现行流通的硬币主要有1、5、10、25、50加分和1、2加元七种。作为加拿大普制硬币中的最高面值,2加元硬币(图1)采用双色设计,铜芯外镍,币面外环为镍白色,内圈为金黄色。硬币正面图案是一只站在浮冰上面的北极熊;背面图案是伊丽莎白二世侧像。
2022年9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不仅是英国前任国王,同时也是英联邦王国加拿大的前任国家元首。当加拿大皇家铸币厂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关人员开始对后续铸币进行调整,他们将2加元硬币外环的颜色由先前的镍白色改为灰黑色,以此悼念伊丽莎白二世。在国际货币事务协会(IACA)举办的2023年卓越货币奖中,这枚“黑环版”2加元硬币(图2)因其独特的设计被评为最佳新流通硬币。
纵观历史,在我国的钱币发行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案例。1943年,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因车祸不幸逝世,享年75岁。当局为表悼念,特意对中央银行于1941年(民国三十年)发行的部分20元面值纸币进行了修改,将钞票正面的签章与纸币号码由原来的红色改为蓝色。因此,这版由美商保安钞票公司印制的20元纸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普通红色版,一种是悼念林森逝世的蓝色版(图3)。
借钞明志
1937年,七七事变拉开了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同年,北平、天津、太原、苏州、上海、南京等地陆续沦陷。1938至1941年间,为救亡图存,我们与侵华日军之间又先后进行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等诸多大型战役。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前方浙赣会战打响,金华和衢州接连沦陷;后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遭遇日军疯狂扫荡,河南又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饥荒,抗战陷入被动状态。一时间,投降派、绥靖派等消极言论四起,部分将士情绪低沉,对抗日失去信心。在此危急存亡的特殊背景下,国民政府发行了一版具有特别意义的10元纸钞(图4)。该钞正面为孙中山肖像,背面以长城为背景,右侧是一名身着戎装,头戴钢盔,肩背长枪,神情肃穆,正在吹号的战士,吹响的是集结号,也是冲锋号!
钢铁长城,吹号冲锋,效命疆场。此时发行该钞,不单为发钞,更重要的是借钞明志——以向国人传递信号,借此彰显当局的抗日决心,树立民众的抗日信心,鼓舞抗战士气。号召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赴国难,誓驱日寇。
此后,解放区的华中银行、北海银行(图5)发行的部分纸钞也沿用过这一图案。现今,钱币收藏界通常把这类纸币俗称为“吹号”“长城吹号”,它们不但极具收藏价值,且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
儿童与钱币
BBC Children In Need是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的一个慈善机构,旨在帮助英国贫困和残障儿童,改善他们的生活。为帮助该慈善机构筹集善款,苏格兰银行和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15年11月联合发行了一种面值5苏格兰镑的慈善性质塑料钞票(图6),这也是苏格兰银行第一次发行塑料钞。钞票正面图案为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肖像,背面是吉祥物帕德西小熊(Pudsey Bear),小熊的右眼被缠上了绷带,它虽然残疾,却依旧保持着微笑,乐观开朗。据悉,该钞总发行量仅有50张,采用拍卖形式进行销售,拍卖价格从1.2万到16万不等,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BBC Children In Need的公益活动。
这张钞票因质高量少,现已成为钱币收藏圈中可遇不可求的名誉品,它的官方名为BBC资助困难儿童慈善钞,也有人称其为“小熊钞”。钞票中的帕德西小熊图案由12岁女孩凯拉·罗布森(Kayla Robson)绘制。而这也并非儿童首次参与钞票设计,2011年,英国皇家铸币厂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发行有29枚一组的相关纪念币,其中田径比赛(Athletics)主题纪念币(图7)图案就是由9岁女孩弗洛伦斯·杰克森(Florence Jackson)设计的。
借助发行相关钞票,使更多人关注到儿童公益这一领域;通过拍卖所发钞票,从而筹集更多善款;选用儿童画作作为钱币图案,让儿童也能参与发钞铸币的设计……上述种种,何尝不是发行钱币的另一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