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4-08-31王丽丽
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时代感与政治性,为贯彻并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提供重要的载体,也引领了青年学生在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奉献自己的力量。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智慧及养分,推进思政课建设,让思政课教学更具情感温度、实践力度及理论深度。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融入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基本原则,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高校思政课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PracticeandReflectionontheConstruc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inUniversities
—DrawingWisdomfromtheRepor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
WANGLili
CollegeofMarxism,YanbianUniversity,Yanbian,JilinProvince,133000China
Abstract:Thoroughlystudyingandimplementingthespiri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promotingtheintegrationofthespiritinto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textbooks,andstudents'minds,isconducivetoenhancingthesenseofthetimesandpoliticalnatur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inuniversities.ItprovidesanimportantcarrierforimplementingandlearningtheinnovativetheoriesandlatestachievementsoftheParty,andalsoleadsyoungstudentstocontributetheirstrengthin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moderncountry.Drawingwisdomandnutrientsfromtherepor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andmak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moreemotionallywarm,practical,andtheoreticallyprofound..Thearticlecombinesthevalueimplicationsandbasicprinciplesofintegrat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otherepor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andproposesspecificpracticalstrategies.
KeyWords:Therepor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Constructionpath
高校思政课作为持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其育人价值不仅取决于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理论基础,更取决于思政课内容的科学设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不仅奠定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还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已发治国、增进民生福祉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及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从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智慧,吸收养分,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是不断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及创新思政课教育工作的精神动能,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1党的二十大背景下思政课建设价值
首先是增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时代感与政治性。党中央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的科学论断[2]。通过发掘“三个务必”的智慧,使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中,有利于将国家的政治论断及政治要求,渗透到人才培育的不同环节之中,使思政课建设更具政治性。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战略、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将其渗透进思政课建设中,可以切实提升思政课建设的时代感,让思政课能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方针路线及形势政策,有针对性地培育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次是引领青年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党的二十大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纳入心任务之中,而将党的中心任务纳入思政课建设之中,不仅有利于青年学生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使其将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充分、全面地结合起来,砥砺前行,不断为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奉献自己的青春及热血,还响应了“凝心聚力地描绘出复兴新蓝图”这一号召,为我党持续推进各类战略工作提供新的动能。而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智慧,持续将新思想、新论断、新观念,渗透到思政课建设中,还可以用党更新的理论成果,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让学生在持续努力、顽强拼搏中,做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及接班人;做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力量,从而以坚定的信仰、饱满的精神,持续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为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提供动能[3]。此外,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掘智慧,可以重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思政课的育人范式,从国家建设的角度出发,让国家战略发展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方向、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新成果”,成为人才培育的新依托,让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新特征及新特点。
2党的二十大背景下思政课建设原则
党的二十大召开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一件大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智慧,是提高思政课政治性的必要举措。但要想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实效性、有效性、全面性,还需要高校明确基本原则,确保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及智慧,能全面、充分地纳入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
2.1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原则
在思政课建设中,教师必须全面、深入、系统地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由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现实表征,所以高校思政教师要将其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内容。换言之,我们要在讲解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以党的二十大的“创新理论”为抓手,深入阐释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以及其如何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核心要义,同时也要从精神实质出发,通过阐释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价值与深邃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
2.2坚持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的原则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智慧,提高思政课建设的成效,要求我们坚持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政治性引领思政课建设方向,以学理性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智慧源泉,推进思政课建设,必须要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只有突出思政课建设的政治引领性,才能确保思政课建设各环节、各成眠、各要求都能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要求、新任务、新主张,从而保障“各项学生培育工作”能够始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引领青年学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底线思维”“理想信念”,始终在行动、政治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时,也要坚持学理性,高校必须以创新理论为抓手以思政教育内容为媒介,用新理论解答学生的困惑,培养学生的信念。而促进学理性与政治性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而思政课建设中,还能以强化学理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3党的二十大背景下思政课建设路径
“凝心聚力地描绘出复兴新蓝图,号召全体人民团结奋进以创造历史新伟业”,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不仅要发挥育人作用,更要担负起政治任务,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及政治性,引领时代青年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要想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智慧”,推进思政课建设,还需要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深刻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党中央”在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5]。这两个拥有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拥有鲜明的价值及意义,不仅能在政治优势及品格上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作用,使理论教育更具思想性及政治性,还能坚定党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让思政教育更具历史担当、责任、自觉及主动性。为此,要深入推进“两个拥有”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及理论教育中的融入,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引领,持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品格,强化其责任意识推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启示、思想内涵、发展阶段、历史进程,持续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中,要从历史进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传承性、阶段性及连续性特征,要对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启示和思想内涵,做出深刻阐述及全面理解,要结合我国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深化理解党的二十大创新理论成果,进而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等层面,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当然,在思政课体系建设中,不仅要推进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新理论的引入,还要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成果,渗透到思政课建设中,将其讲好、讲透[6],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学理性。
此外,将与党的科学理论相关联的方法论,贯穿到立场观点的阐述中。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发掘智慧,构建思政课建设,要把握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方法论,使其贯彻到思政课建设的不同环节中。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抓手,重新阐释、分析“六个坚持”,从多个视角及角度出发,阐述其对中国改革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指导意义。而“六个坚持”是学生最需要把握的内容,是学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明确的内容,需要思政课教师在贯彻科学理论的方法论的过程中,将“六个坚持”渗透到各类教学实践工作中,从而使所有教育内容都成为方法论、立场观点的呈现载体。
4结语
深入推进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是推进思政课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掘党的二十大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用党的创新理论,夯实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造就出肯奋斗、能吃苦、有理想的时代青年的必然举措。努力汲取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发掘党的二十大报告智慧,加强理论阐释,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基。我们要在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融入载体,加强多方协同,做到知行合一,从而让思政课建设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
参考文献
[1]滕仕矿.曲靖: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用心浇灌青少年理想之花[N].曲靖日报,2024-05-30(1).
[2]莫日格乐高勒.地域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3.
[3]卢红,吴丽,薛继红,等.山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14):33-36.
[4]刘海霞.中职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实现路径:基于6省(市)中职学校的调研[J].教育与职业,2024(10):107-111.
[5]郭华梅.关于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研究: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开展专题调研报告[C]//中国共产党柳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2023年柳州市直机关党建理论研究征文汇编.柳州市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心党支部课题组,2023.
[6]季鸿铭.论新教材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