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有行股价创历史新高
2024-08-26黄顺威

7月16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价盘中齐创历史新高。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6月下旬以来,A股上市银行密集实施年度现金分红,银行股再次受到投资者关注。
wind显示,截至7月18日,A股41家已宣布2023年年度分红的银行,已有38家(超过九成)实施了现金分红,合计6015亿。在“国九条”背景下,多家银行响应号召提升分红力度或频次,目前已有多家上市银行宣布拟中期分红。
分析认为,低利率时代,银行股凭借更高的股息率,确定性更强的分红,获得低风险偏好资金青睐。但也需要指出,现金分红将消耗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部分经营基本面承压的银行,如浦发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线仅在1个百分点上下。未来,银行分红能力将取决于资本能力,最终仍需回归银行盈利。
上市银行年度分红已超6000亿,派息完成率超九成
上市银行年度分红接近尾声。截至7月18日,41家已宣布2023年年度分红的银行中,已有38家实施了分红派息,完成率已超过九成,已现金分红合计6015亿。
剩余3家未实施派息的银行中,重庆银行、光大银行将于7月19日、7月24日实施派息;截至7月18日,西安银行依旧未公布2023年年度分红股权登记日和派息日。公告信息显示,西安银行2023年年度分红比例为10.11%,在41家分红银行中垫底。
wind显示,A股41家已宣布2023年年度分红的银行,现金分红总额达6131亿,平均分红比例为26%;其中,6大国有行现金分红超4133亿,占比超67%。
7月16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行,股价盘中齐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今年以来,A股上市银行中仅有的4家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的银行。
对比近3年A股不同类型上市银行分红,国有行平均分红比例最高,且现金分红比例保持稳定,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稳定在30%。
股份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27.6%。其中招商银行2023年现金分红率33.9%,为A股上市银行中最高;平安银行2023年现金分红率较2022年大幅提升近18个百分点达30%,在A股股份行中提升幅度最大。
城商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下滑,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下滑至25.2%;其中西安银行、兰州银行、青岛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分别较2022年下降20.14、8.86、3.97个百分点,在城商行中下降幅度最大。
农商行2023年年度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3.3%,在各类银行中最低,同比基本持平。
低利率时代,投资者追求高股息
在上市银行密集实施年度分红的同时,A股银行板块亦开启了新一轮上涨行情。6月下旬以来,上市银行年度分红派息提速,银行板块同期实现了明显超额收益。截至7月18日,同花顺数据显示,银行板块自6月20日以来上涨4.3%,明显跑赢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0.2%,更是大幅领先中证2000同期涨幅-8.9%。
今年以来,wind显示,截至7月18日,31个申万二级行业年涨幅(算术平均,下同)平均下跌19.3%,仅银行板块录得上涨,且以20%涨幅大幅领先。
华创证券银行研究团队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存在“追求高股息”的行为。根据学者(Jiang Hao and Zheng Sun)在2020年发布的研究,在长期低利率的环境中,投资者对于股票、特别是高股息的股票,具有行为上的青睐;且在利率快速下行的周期,高股息股票的估值反弹空间更大。
和其他行业相比,上市银行分红率更为稳定,是当之无愧的高股息板块。wind数据显示,2018-2023年上市银行分红率标准差仅为1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稳定性最高;若以2023年年度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计算,截至7月18日,A股银行整体股息率依旧达5.2%。
此外,新“国九条”强化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多家银行提升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部分银行已公告2024年中期分红相关事项,有望进一步增强分红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18日,已有包括6大国有行、2家股份行、7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在内的17家银行,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宣布拟进行中期分红派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金分红主要来源于银行未分配利润,会影响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根据监管要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7.5%。
2024一季度,受贷款重定价、费率调降等政策影响,银行息差净收入、手续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整体下降,不少上市银行在一季度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净利润如果不能保持稳定,将对部分银行分红持续性和稳定性形成制约。
兴业证券分析师陈绍兴表示,从资本约束来看,短期内上市银行融资压力不大,分红可持续。
然而,部分规模扩张较快的银行资本补充压力相对较大,如杭州银行、成都银行2024年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8.5%左右,但两家银行可转债目前均处于转股期间,转股后有望夯实资本;而部分经营基本面承压的银行,如浦发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线仅在1个百分点上下。
陈绍兴认为,未来银行分红能力取决于银行的资本能力,最终仍需回归银行盈利。在维持现有规模投放和分红能力下,当前银行资本能力仍可以支撑至少3年发展,但后续银行在面临资本临近监管要求底线的情况下,势必要面临规模扩张和分红比例的再调整。
部分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派息情况(截至7月18日)

机构大幅加仓银行股
“国家队增持、ETF扩容、险资OCI账户配置、部分北向资金回流,助推银行板块上涨。”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团队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分析称,上半年高股息策略强势演绎,在资金面催化下,银行板块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明显。
银行股近年来是高股息的防御性投资策略的重要标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收盘,动态股息率高达5%以上的上市银行有20家,其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4家机构股息率超过6%。此外,除郑州银行以外的41家上市银行2023年度计划分红总额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逾4%。
资金面看,“国家队”是增持银行股的重要资金来源。去年10月,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在6个月内在二级市场增持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股份。今年4月,四大行纷纷发布增持进展,截至4月10日,中央汇金分别累计增持2.87亿股、4.01亿股、3.3亿股、7145万股股份,按照日均收盘价测算,汇金公司累计增持金额约49亿元。
公募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加仓银行股。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银行标的市值为约为1111亿元,较去年末环比增长约29.3%,超出申万银行指数同期涨幅18.73个百分点,显示出有较大力度的增持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央汇金直接增持四大行以外,“国家队”资金也持续增持指数ETF,作为指数主要权重的银行板块也有增量资金进入。据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团队分析,ETF扩容方面,股票型ETF资产净值规模由年初的1.45万亿增长至年中的1.82万亿;同时6月多家沪深指数样本股进行了调整,包括交行、邮储、浙商银行、南京银行等调入上证相关指数。他认为,在ETF规模大幅增长、多家银行调入重要跟踪指数的共同推动下,资金的被动流入也是板块估值修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