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擒王击敌于七寸之处
2024-08-24徐坤鹏

"陈汤斩首郅(zhì)支
" "单于
战起
公元前49年,西汉宣帝刘询统治时期,北匈奴的单于郅支不满汉朝扶持南匈奴的单于呼韩邪,杀死了汉朝的使者谷吉。随后,郅支率兵向西逃到了康居(古西域国之一,领土大致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中亚部分地区),不断在西域扩张自己的势力,残杀西域人民,掠夺诸国财产。
设计
公元前36年,汉元帝刘奭(shì)统治时期,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奉命出使西域。行军途中,陈汤与甘延寿商议讨伐郅支,甘延寿认同他的观点,准备上奏请示。陈汤认为上奏的话,事情不一定能被准许,于是趁甘延寿生病的时候,假传朝廷旨意,调集汉朝在车师(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地区的屯田军队*,并对西域诸国发出征召令。一听说要讨伐郅支,15个西域国都派兵前来助战,共聚集4万大军,形成了汉胡联合部队。
公元前36年冬季,汉胡联合部队分成了6路纵队,直进到阗(tián)池(今中亚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伊塞克湖)西岸,陈汤与当地的康居首领饮酒为盟。当地人怨恨郅支的残暴,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匈奴人的信息尽数告知了陈汤。汉胡联军势如破竹,直逼都赖水(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塔拉斯河)河畔,在距单于城1.5千米处扎营。
计成
汉胡联军从天而降,郅支措手不及。所谓的单于城只是一座外面有两层坚固木城的土城,联军发动攻击后,匈奴人全力抵抗,但他们的军队仅有3000人,面对汉胡联军,堪称以卵击石。
联军对木城发动火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成功攻破了单于城,一举击杀郅支,斩杀北匈奴阏氏(音yān zhī,指王后)、太子、名王以下1500多人。
郅支伏诛后,汉朝宗室大臣刘向对此战给予高度评价:“……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南匈奴的单于呼韩邪听闻此事,只身前去长安朝觐汉元帝,表示自己“愿守北幌,累世称臣”,并自请为婿。汉元帝赐婚呼韩邪与宫女王昭君,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的由来。自此,南匈奴的命运彻底与汉朝绑在了一起,汉朝的匈奴边患得到了解决。
"刘秀昆阳大捷
战起
公元23年,王莽*命手下将领王邑、王寻出兵镇压反抗新朝统治的绿(lù)林军*。莽军兵力雄厚,以10万大军包围了绿林军的重要城池昆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当时的绿林军将领、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奉命突围出城,去各地召集援军。
设计
待刘秀率援军返回昆阳时,王莽的大军已将昆阳围得水泄不通。刘秀带来的援军数量不多,就算加上守城的部队,与莽军相比也处于绝对的劣势。如果盲目地与其作战,堪比飞蛾投火。
经过反复考虑,刘秀决定擒贼擒王。他从援军中抽调精壮将士,组成了敢死队。他们决定进攻莽军的统帅部,大队人马则紧随其后,一举捣毁敌人的指挥中枢,使敌人陷入混乱。同时,守城部队配合出击,就可以造成内外夹攻的有利局面。
计成
攻击敌人的时刻到来了。刘秀亲率3000名勇猛强壮的敢死队员,从昆阳城东迂回到城西,来到莽军中营的附近,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
莽军统帅王邑和王寻不清楚这支部队的意图,便命令各营不许擅自行动。二人亲率1万人马前去迎战,认为足以应付来敌。岂料刘秀手下的敢死队员狂风一般扑了过来,刀劈枪挑,勇不可当。莽军其余的部队没有接到出击的命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秀的敢死队和后援部队进攻。混战中,王寻被杀,王邑逃跑。莽军失去了统帅,顿时乱成一团。
昆阳守军见援军旗开得胜,信心倍增,立即打开城门,呐喊着冲了出来,配合援军夹攻莽军。莽军见势不妙,向江边仓皇逃窜,此时正是河水暴涨的时节,淹死者不计其数。王邑最终只带走了几千残兵败将。刘秀在这一战重创莽军,为绿林军入关和新莽政权的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张巡巧击叛将
" "尹子奇
战起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将领尹子奇率10万劲旅进攻睢(suī)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辖区)。唐朝将领张巡此时正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击退敌军攻城20余次。见士兵疲惫,尹子奇只得鸣金收兵。
当夜,尹子奇军队的士兵们刚准备休息,就听睢阳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激战。张巡却“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却又一直紧闭城门。尹子奇的军队被折腾了一整夜,将士们疲乏至极,终于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这时,只听城中一声炮响,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军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张巡和将士们一鼓作气,斩杀50余名敌将、5000余名士兵,敌军大乱。
张巡急令部下擒拿敌军将领尹子奇,但他从未见过尹子奇,这人此时又混在乱军之中,无从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们把秸秆削尖,当作箭射向敌军。
敌军不少人中箭,本以为自己就这样丢了性命,没想到中的是秸秆箭,顿时心中大喜。他们以为张巡军中已经没有箭了,只能拿秸秆充数,争先恐后地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没想到无形中也暴露了尹子奇的位置。
张巡立刻辨认出了尹子奇,急令手下的部将、神箭手南霁云放箭,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顿时鲜血淋漓。中箭的尹子奇仓皇逃命,众将士看到主将中箭,负伤逃走,立刻也如潮水般溃败。
兵法解析
“擒贼擒王”一词,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字面意为想要打败敌人,最好先抓住敌人的首脑,比喻行事要抓住要领。
它也是《三十六计》的第十八计,在擒贼擒王的策略中,“王”意指国家、军队和各种组织机构的首领或核心,是开展集体行动的指挥调度中心,也是组织机构发挥整体力量的枢纽和关键。因此,想要消灭或瓦解敌人,就应把攻击重心放到“王”身上。现代战争中的军事术语“斩首行动”,可视为“擒贼擒王”的最新版本。
王及其代表的重要目标多会受到严密的保护。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很多名将之所以能擒贼擒王,不仅要靠“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勇气、“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军速度,有时还会将引蛇出洞、声东击西等计策作为辅助,以达到一击命中的目的。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攻敌要害,才能瓦解敌方的整体力量,取得胜利。
你还想了解哪些谋略?请扫描二维码告诉知力君,我们将邀请专家为你解读!
知识链接
屯田制
屯田制,指官府组织人员开垦和耕作田地,多在边陲和内地无主荒地上实行。汉武帝刘彻时期,为开垦荒地、储存粮食、防御外敌,汉朝开始在西北边境实施屯田,分为军队耕作的军屯和普通百姓耕作的民屯。后世朝代继承了这一制度,明朝又招揽商人屯田,称为商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看作屯田制的延续。
知识链接
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西汉末年外戚(汉元帝皇后之侄)。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自立为天子,国号为“新”,依托《周礼》等儒家经典进行改制,史称“王莽改制”。历史上,关于王莽的争议极大,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改革家”,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拙劣的政治野心家、篡位的乱臣贼子。王莽的改革一味托古,虽有进步性,却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很快,全国掀起了反莽的浪潮,23年,王莽被农民起义军所杀。
绿林军
新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军,因驻扎在绿林山(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部),得名绿林军。后世引用“绿林”一词,泛指聚集在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团伙。
知识链接
安史之乱
节度使是唐朝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统领边防军镇,威权极重,既掌控兵权,也兼管民政和财政。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混乱,军备多集中在边关,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叛唐;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之后反唐叛乱的“主角”是安禄山的同乡、支持者史思明,因此历史上将这场叛乱称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经8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 美术编辑 / 韦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