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宝藏的述说——丙午神钩
2024-08-22
新长征 2024年7期
现代社会,时尚是许多人的追求。但你知道吗,中国古人对时尚的追求同样精致,甚至更胜一筹。从这件古人佩戴的小饰品便可见一斑。它是古人穿衣束带时使用的带钩,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在褒衣博带的中国古代服饰中,带钩是必备的服饰品之一,也记录着古人的生活和审美情趣。《淮南子》中记载:满堂之座,视钩各异。描绘的是在一场千年前的聚会中,每个人腰带上的带钩都不尽相同,而像“丙午神钩”这样有特殊含义而精致的带钩,更能彰显使用者尊贵的社会地位。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丙午神钩”,于1968年在吉林省榆树县(今榆树市)刘家乡福利村出土,体量小巧,通体采用错金银镶嵌工艺制造,多处镶嵌宝石,造型繁复,工艺水平高超。这件“丙午神钩”,它首部似龙,尾部似凤,龙眼镶嵌红色玉石珠,前额装饰水滴状绿松石。钩体正面有神兽双手搂抱一条大鱼在怀中,正欲吞食,怀里的鱼可以活动却不会脱落。钩体背部中央有一圆纽,纽面中心镶嵌红宝石。整体造型呈S形,婀娜多姿,尽显奢华。钩背错金八字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不仅是反映铸制神钩时的天象吉祥,也是对主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不仅仰赖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核心和引领作用,更是得益于广阔边疆地区的古代文化、人群源源不断地汇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大进程。“丙午神钩”为我们揭开了那个时代的一角,见证了中原与夫余——这个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字解说: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宝藏》栏目制片人姜涵予)
责任编辑/高嘉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