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头赋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024-08-21徐潇源
中国棉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大会链接新机遇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棉纺织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多渠道保障棉纺织原料供应,近日,中国棉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开展的“2024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次会议以“供需新格局,链接新机遇”为主题,分析了发展环境与国内外纺织市场变化趋势,研判了棉纺织市场原料供给和需求形势,探讨了如何加强风险管控,激活新质生产力,加快结构调整与创新转型。
明势论道:
培育棉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棉纺织行业面对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困难挑战。为此,棉纺织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棉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表示,近两年,棉纺织行业淡旺季周期性减弱,终端有效需求不足影响行业未来发展信心,国际纺织品服装供应链也发生较大变化,企业原有的产销渠道、产品价格、资金周转纷纷承压,经营压力显著加大。
对于棉纺织行业未来发展,董奎勇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唱响棉纺织高质量发展光明论;二是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是从原料端做好风险控制。
近年来,受海外地缘政治多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种因素影响,棉花、棉纱价格波动加剧。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郭淑华表示,郑商所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不断提升棉花棉纱期货运行质量,助力棉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固本培元,提升棉花期货产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发展,丰富棉纺织产业链风险管理工具。
当前棉纺织企业经营环境仍较困难,产业链各环节存在“成品高库存、原料低库存、产能利用率下降、市场信心不足”等情况。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涛表示,诸多的不确定性给涉棉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如何科学决策才能化险为夷是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这也是此次会议的主题和意义所在。交流碰撞思想、思辨启迪智慧,报团取暖、共克时艰、同舟共济,共同为中国棉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宏观分析:
深化供应链“双循环”发展格局
银河期货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鹏在题为“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与资产走势展望”的报告中表示,2024年下半年,海外宏观焦点或将围绕“美国经济韧性+货币转向宽松”摆动,需要不断通过宏观数据等信息确认降息落地和预期切换的时点和方向,经济韧性仍是不可忽视主题,对预期的冲击可能大于实际经济走势;国内宏观焦点或将围绕“经济缓慢复苏+通胀温和上行”摆动,进出口和制造业投资仍是扩张需求的重点,消费和基建投资维持现状,房地产下滑趋缓一定程度减少经济压力,货币政策值得期待。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际贸易办公室贸易政策专员崔晓凌在题为“全球纺织供应链布局新趋向”的报告中表示,2000—2022年,世界前十大纺织品服装进口国的全球占比从71.3%下降到 49.1%。我国纺织全产业链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支撑国际纺织供应链稳定运转,中国纺织业国际化布局稳步扩大,纺织供应链共建合作迈向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3—2023年,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20亿美元,项目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全产业链各环节。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占行业对全球投资比重50%。
在题为“全球棉花供求形势分析和展望”的报告中,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娜娜表示,从供应端看,2024/202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增长5.6%至2617万吨,主要增长来自巴西和美国,从单产趋势、比价关系、支持政策等因素来看,全球棉花产量趋于稳定或者增长,风险来自于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从消费端看,短期内需要关注开机率是否提升以及季节性订单的下达情况,长期内要关注由于替代、产能利用率下降等原因是否会导致棉花对供应矛盾相较于需求矛盾更为敏感。
多方合力:
提升棉纺织产业链竞争力
“莱赛尔已经被纺纱企业视作未来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张子昕在题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中表示,近年来再生纤维素纤维保持快速增长,莱赛尔纤维纱线开发、生产及其应用成为行业热点,越来越多的棉纺企业正从纺纯棉或其它纤维尝试转产纯纺或混纺莱赛尔纤维,以适应市场需要和增加产品附加值。
在“涤纶短纤市场发展现状及展望”的报告中,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管理部主管钱稼丰表示,目前涤纶短纤产能周期进入了均衡增速的发展期,预计2024年底短纤总产能突破1000万吨,2024年消费量增速放缓。产业逻辑重新主导市场运行,宏观要素阶段性弱化,短纤产业链自身的供需对价格影响的权重逐步增加。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纺纱总工程师莫振恩作题为“家纺市场纤维原材料需求变化及形势”的报告,他表示,纯麻与各类天然纤维混纺带来无可比拟的艺术优势和舒适质感;莱赛尔釆用磨毛工艺更好的发掘和体现出秋冬季床品的独特魅力;聚乳酸短纤维可以通过纺纱、织造生产针织和梭织面料,应用于服装、家纺等领域。通过融入新业态与绿色制造协同发展,未来中国家纺行业的发展包括外贸市场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针织用纱已经成为棉纺类纱线占比最大的部分。”嘉兴宏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印平在“针织行业市场分析及纤维应用趋势”的报告中表示,不同面料品种对纱线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单面用纱适合汗布类面料,注重纱线条干、三丝和棉粒;双面用纱品种多样化,注重抗起毛起球;卫衣用纱要求抱合力好,不易起绒后纤维掉落。
立达喷气纺产品中国区负责人沈浩介绍了喷气纺纱线和后道的应用,与环锭纱和转杯纱相比,Com4®jet喷气纱织物外观均匀,密度高,纱线直径大,织物的毛羽少,织物纹理清晰,耐磨性高,织物使用寿命长,水洗后起球少,多应用于高端医用纱布、婴童内衣、针织床品、高档毛巾、商务衬衫、工作服等领域。
郑州商品交易所商品三部祖力以“期货市场持续服务棉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介绍了期货期权功能、棉纱期货规则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等。他表示,在服务纺织行业实体方面,郑商所不断优化棉纱期货交割布局,扩大棉纱交割区域至广东,系统推进市场培育措施,持续开展市场推介活动,多措并举促进棉纱期货流动性与功能性。
在“棉纺织企业如何利用棉花、棉纱期货避险稳收益”的报告中,厦门国贸纺原有限公司三部总经理郑圣伟表示,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可实现现货解决不了的锁定加工费、降低套保成本和增厚收益的目的,棉纱期货新合约活跃后,基差将明显有效,企业可在相对低位或高位积极进行期现正套或反套。期权作为衍生品工具,可以加持期货套保的效果,优化策略后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或者增厚收益的目的。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郭占军在“新疆棉纺织产业发展趋势与内地棉纺织产业升级方向”报告中表示,2014年以来,在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凭借区位优势及国家政策,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优化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新疆和内地棉纺织产业通过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和市场竞争,共同保障了我国棉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探讨交流:
为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主题论坛环节,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昌雄、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海荣、江苏悦达棉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冬成、上海棉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肖时国等嘉宾以“激活新质生产力:棉纺织企业结构调整、创新转型与抗冲击能力”为主题,围绕企业产品结构及变化、原料结构变化及使用诉求、产品销售市场变化、企业应对策略及发展规划、下半年市场形势判断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对话。论坛由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总裁黄红雨主持。
为研判行业发展方向,商讨行业应对策略,保障行业原料供应,促进棉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与合作,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原料产业链分会会议同期召开。会上,原料产业链分会成员单位及行业内部分企业代表,围绕当前市场形势,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宏观政策的意见及建议;纺织企业原料使用现状,下游消费对原料使用偏好及变化,下半年市场形势判断;如何充分发挥分会平台作用,为企业业务开展、经营策略、发展规划提供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景慎全表示,当前正值行业的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加大,面对消费不振和越来越卷的市场,希望棉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通过此次会议充分沟通、交流协作,为促进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原料产业链分会会长、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表示,去年以来,原料产业链分会围绕原料保障、市场运行、行业发展等方面,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调控建议。同时,加强国家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新疆棉的使用,并与相关机构合作,提高新疆纺企的技术水平,提升新疆纱的质量,保障我国棉纺织产业链平稳健康发展。
董奎勇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棉纺织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三组关系需要探讨和明确。一是处理好传统模式与“产业+科技+金融”模式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新疆与内地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国内与国外的关系。合作、协作是中国棉纺织产业的必答题,而且是必须要答好的题,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原料环节要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会议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原料产业链分会承办,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郑州商品交易所和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的支持。
合作、协作是中国棉纺织产业的必答题,
而且是必须要答好的题,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原料环节要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