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2024-08-21刘林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闻记者面临着信息过剩、虚假信息泛滥、呈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变革、受众个性化需求增长等诸多挑战。与此同时,新媒体也为新闻报道形式与传播渠道、信源获取渠道、个性化定制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随后分析了新媒体给采编工作带来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新闻记者应当提升专业技能、把握机遇、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5.03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新媒体已全面走进大众生活,正在重塑信息传播的格局。作为承载新闻内容、传递社会声音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平台给传统新闻传播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闻传播的中坚力量,新闻记者们如何适应新媒体带来的新形势、新需求,提升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新闻记者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入手,分析新闻采编工作的新形势,并就新闻记者的应对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1. 新媒体时期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新媒体时期”,是指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各种新型媒体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渠道多元、互动性强、覆盖面广、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新媒体的崛起奠定了技术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些先进技术就难以想象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传播途径广泛,传播方法多样,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它也打开了媒介传播内容的限制,不仅可以实现手机看报还可以看电视、看新鲜视频,相比之下内容更丰富、多样[1]。首先,它可以为受众提供大容量的信息,另外服务对象的年龄分段也会大大减小,受众面会更广。传统媒体在报道时会注重内容的完善,尽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链,但新媒体给受众提供的是相对零散和短小的内容。从当下使用量多的微信、微博两个软件来说,他们对信息内容的字数限制就有一定的标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受众的阅读习惯,不看深度报道,只看信息大概。其次,新媒体的传播改变了受众的地位,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要看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2. 新媒体时期新闻记者采编工作面对的挑战
2.1 信息爆炸和内容过剩问题严重
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任何人只需一部手机,就能在网络上轻松发布各种形式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在网络空间中像野火一般疯狂蔓延,信息量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据权威机构统计,当今世界平均每天产生约200万TB的新信息,相当于给每个人发送174份报纸。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洪流,新闻工作者需要极其敏锐的嗅觉和过硬的甄别能力,从这片杂乱无章的信息海洋中准确识别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发现蕴含丰富新闻资源的内容。比如,在某旅游景点发生安全事故时,网上也存在大量谣言和虚假信息,新闻工作者必须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及时发现并抵制假信息的流传[2]。
2.2 虚假信息泛滥带来严峻挑战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创造了温床。这些虚假信息对公众产生极大误导。面对虚假信息在网上肆虐的严峻形势,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努力发掘事实真相、客观报道、甄别虚假信息、传播客观真实信息的神圣职责。他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审核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热点新闻事件更要深入核实,多方求证,不能被谣言和假新闻所蒙蔽、误导[3]。
2.3 新媒体平台对新闻报道形式和传播渠道提出全新要求
采编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传统新闻采写能力,还须精通利用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展现形式,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个性化的阅读习惯,创新性地挖掘新闻报道的最佳呈现方式。比如,一些记者利用短视频形式报道新闻热点,生动直观地展现事件现场;有些新媒体使用卡通动漫等轻松方式解读严肃话题,吸引年轻受众群体。此外,记者还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微博、快手等新兴传播渠道的优势,主动融入其中,实现无缝衔接传播。
2.4 网民获取个性化新闻的需求较大
在新媒体时代,网民获取个性化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无疑给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加速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即时化进程。网民对突发热点新闻事件反应迅速,他们希望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如果一项重大事件发生,仅仅过了半小时,社交媒体上就会涌现大量相关评论和讨论。这要求记者保持高度敏感,时刻关注各种信息源,第一时间捕捉到新闻线索,快马加鞭地进行采访核实,加快新闻生产的节奏。另一方面,网民对新闻内容和呈现形式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他们不再满足于统一的新闻产品,而是希望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获取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服务。以体育新闻为例,部分球迷偏爱足球赛事报道,另一些则更喜欢篮球比赛;有的关注战术分析,有的则偏重球员花絮。这就要求记者在采编过程中,及时调整报道角度和内容形式,努力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4]。例如,一些新媒体平台会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描绘用户的兴趣画像,针对不同人群推送定制化的新闻服务。某财经新媒体就会根据用户的职业、收入水平等,推送相应的金融投资类新闻。
3. 新媒体时代采编记者应把握的机遇
在采编工作遭受困境的同时,其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3.1 新媒体平台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形式和渠道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基本只能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一平面或线性方式进行。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仅依赖文字或声音,缺乏直观性和吸引力。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形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拓展。记者们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再现新闻事件,使报道更加形象生动、吸引人眼球[5]。例如,报道某新车型上市,记者可以拍摄精彩的实车视频,展示车辆的外观内饰,甚至可制作三维动画全方位展示车辆卖点,让受众对产品有更直观的了解。此外,新媒体时代也拓宽了新闻传播渠道。记者们不再被纸媒、电视台所束缚,可以通过自媒体账号、社交平台等新型渠道实现突破时空界限的全方位传播。
3.2 新媒体给新闻采集提供了全新的信源和渠道
3.2.1 社交媒体成为重要信源的机遇
首先,在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上往往率先出现大量现场图文视频分享。记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这些现场素材,迅速掌握事件实况,为后续深入报道奠定基础。其次,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独特见解和发现,可能成为记者发现独家新闻线索的源泉。另外,民间反映的热点问题,潜藏着无限新闻挖掘空间。通过社交媒体,记者能收集到来自不同阶层、地区、背景的民众对事件的各种反馈和评论,这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民意诉求。最后,记者可利用社交媒体,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听取他们的疑问和建议。这有助于记者及时调整报道角度和侧重点,更贴近受众需求[6]。
3.2.2 网络舆情成为热点追踪源的机遇
通过舆情监测,记者可以及时发现网民热议的社会热点话题,迅速掌握舆论走向,把握报道时机。借助舆情分析工具,记者能深入挖掘某一热点话题的发酵过程和原因,发现背后更深层次的新闻价值所在。通过对网民评论、转发等行为的舆情分析,记者能较为精准地判断出舆论发展的态势和导向,为报道把握焦点方向。网民在谈论某些热点时,可能衍生出一些蛛丝马迹般的隐性线索。记者如能敏锐捕捉,就可能发现新的值得深挖的新闻点。
3.2.3 线上调查获取大众声音的机遇
新闻记者可以通过线上调查,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量受访对象,收集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为大样本调查提供便利。并且,线上调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受访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与调查。这让调查过程更加自由灵活,提高了完成率。相比传统实地采访,线上调查更注重受访者自主权,减少了对受访者的压力,同时匿名性也更好地保护了被访者的隐私。线上问卷可包含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使调查形式更生动多样,还可根据回答动态做出调整,满足定制化需求。线上调查数据可直接导入分析系统,大大节省了数据处理时间。记者还可借助专业工具,从多个维度解读结果。
3.3 新媒体时代还孕育了新闻个性化定制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为大众提供了诸多个性化信息获取的机会,从而为新闻生产和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定制化机遇。首先,新媒体平台实现了信息流动性和用户互动性。阅读者可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自主订阅感兴趣的信息源,在海量资讯中精准挑选。记者们正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受众群体的精细化划分,有针对性地生产定制化内容。其次,智能推荐系统使新闻更贴近用户兴趣和关注点。基于大数据算法,网络平台能分析用户的浏览记录、搜索习惯等,为每个人推送与其喜好高度相关的新闻资讯。这种“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再者,新媒体平台扩展了新闻呈现的多样性。图文、视频、动画、VR全景等丰富形式,为记者提供了更生动具象的呈现手段。可根据新闻主题和受众偏好,选择最贴切的呈现方式,以期吸引更多关注。此外,互动体验性的增强也彰显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个性化倾向。人机交互技术让受众能更直接地与新闻内容互动,如留言评论、在线提问、虚拟化身沉浸其中等,使受众在个性化体验中获得身临其境之感。
4. 新闻记者在新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
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闻记者应当积极作出调整和创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期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占据优势。
4.1 提高多媒体采用和制作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呈现形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单一的文字或声音报道方式已难以吸引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因此,记者必须熟练掌握图文、视频、动画、VR等多种表现手段,创新性地采用最适合主题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报道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沉浸式体验优势,努力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注意力。例如在报道某款新车型上市时,记者可创作三维动画,全方位展示车辆卖点等。
4.2 拥抱新兴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渠道如报刊、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已日渐式微,记者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融入自媒体账号、社交平台、视频号等新兴传播渠道,高效实现内容在各平台的无缝传播。利用这些平台独特的圈层文化和传播方式,可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与此同时,记者还需熟练掌握网络数据分析、舆情监控等技能,及时发现热点新闻线索,从海量网络信息中智能识别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对网民评论、转发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可较为精准地预判舆论发展态势,为报道把握最佳切入角度和重点。
4.3 着力培养个性化定制能力
在信息高度碎片化、场景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和传播已不再是“一刀切”的统一模式,而是呈现出个性化定制的发展趋势。不同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呈现形式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记者时刻贴近用户,深入洞察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取向。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及时调整报道角度、内容深度和体裁形式,努力满足他们的个性化诉求。
4.4 恪守职业道德操守
在虚假信息泛滥、谣言横行的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担负着为公众传递客观真实信息的神圣职责,必须时刻秉持职业操守和使命意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记者要保持高度敏锐和谨慎,对所有素材的来源和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努力甄别真伪、发掘事实真相。对于重大热点事件更要深入核实求证,勿被谣言蒙蔽。同时,报道内容也要客观公正,用理性视角引导民意走向,避免煽风点火、引发舆论风波。只有矢志不渝地坚守职业操守,新闻工作者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维系新闻传播的权威性。
5.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闻记者面临着信息爆炸、虚假信息泛滥、呈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变革、受众个性化需求增长等严峻挑战,这无疑给记者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为新闻报道形式与传播渠道、信源获取渠道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面对这一新形势,新闻记者必须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全面提升专业综合能力。首先需熟练掌握多媒体技能,创新性地采用最佳的呈现形式;其次要主动拥抱新兴传播渠道,高效实现跨平台无缝传播;再者需着力培养个性化定制能力,洞悉不同群体需求,为用户提供贴心服务;最后是要时刻秉持职业操守,甄别虚假信息,客观报道事实真相,引导理性民意走向,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只有在时代洪流中主动求变、与时俱进,新时代新闻记者才能充分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机遇,保持行业的优势地位,为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拉茸西乐.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J].记者观察,2023(35):70-72.
[2]王韵荣.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23(16):36-37.
[3]努尔曼古丽·达吾提.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改善策略[J].记者观察,2023(21):57-59.
[4]卢宝晓.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创新[J].采写编,2022(11):57-59.
[5]黄建伟,李学钦.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改善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8):167-169.
[6]王海东.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探讨[J].中国地市报人,2022(05):54-56.
作者简介:刘林(1983—),女,四川大英县人,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