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2024-08-21张志远孟令芳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4年7期

摘 要:探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以提高项目进度、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降低风险。分析现有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包括通过IT技术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运作,采用BIM技术优化设计与施工,实施IPD等合作模式以实现整体目标,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支出,确保项目安全与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BIM技术;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4)07-0052-03

0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不断发展,使得管理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与不断提升的客户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不足。一个高效、灵活且适应性强的新型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以满足日益严苛的行业要求。

1 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管理是对建筑工程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指导,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种专业化管理活动。它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预算、时间、质量、安全、环境、人力资源和物资等方面。

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是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性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完成项目,并在预算和工期内达到或超越业主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包括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其主要任务是确保各个环节高效协同,合理分配资源,运用先进技术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管理还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平衡设计、成本、质量、工期、安全和环保等多种需求,以实现项目整体优化。

2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筑工程领域,项目经常面临时间进度紧迫和成本压力的挑战,这就需要管理层设计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整体效率。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小不必要的项目延误,对标准流程的优化可以让工程进度更加顺畅。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协同软件能够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实现迅速地协调与信息传递[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业务流程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有效降低了因重复工作和低效协调所产生的成本。

2.2 有利于优化资源分配

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注重多方共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新型管理模式关注于预算控制、风险评估以及详细的施工计划,为项目全过程的优质资源分配奠定了基础。可通过预判和预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资源分配策略,以便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创新模式还注重综合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有效地降低了材料、人力和时间成本,为项目贡献更高的利润空间。

2.3 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是创新管理模式追求的核心目标。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对工程效果、环保指标、功能与美观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新型管理模式能够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质量目标,可及时发现并改进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先进工具如BIM技术进行建模、模拟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实现预防性质量管理,从而在早期阶段发现设计或施工缺陷,减少隐患,有效地提高了项目质量与安全性,赢得业主和市场的认可。

3 现有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3.1 信息沟通不畅

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下,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受制于技术和流程的局限,导致沟通效率低下且不实时。这种情况容易引发项目过程中多种误会和失误,不但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往在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由于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手段和平台,CAD模型和相关数据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产生传递错误和低效协同。各部门之间常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使得跨部门合作变得困难且低效,进而增加了决策风险。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实时动态的信息获取和反馈成为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管理层和现场一线员工在信息和流程上的脱节,导致部分重要决策过时或基于错误信息。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的文件和资料处理方式颇为繁琐,这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人力投入,也影响了整体工程的进度。在处理大量的工程数据和图纸时,手工操作和纸质资料更容易出现漏洞、损坏和丢失,导致信息的有效传递受阻,繁复低效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机制,使得关键数据难以在项目团队间形成共识和快速反馈。团队协作在传统模式下同样受到挑战,管理层与现场人员之间的信息和意见反馈存在阻碍,从而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开展[2]。

3.2 资源利用低效

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下,资源分配过程往往依赖于人力分析与经验推断,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例如,企业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往往难以预测资源供应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暂时性资源紧张,使项目成本增加,影响工程期限。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源闲置的现象。由于未能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工程期间存在大量设备等资源未得到合理安排。资源调配和利用的方法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相对滞后,很难针对具体项目需求进行实时调整。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增加了项目成本,并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丧失竞争优势。因此,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资源利用方面迫切需要变革和优化。

3.3 技术应用滞后

在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下,许多先进技术的应用普遍程度较低,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实时定位系统(RTLS)这些领域内的创新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已被证明具有降低风险、提高项目质量以及节约成本的明显优势,但它们在建筑项目中并未得到合理利用。

传统管理模式在技术应用方面更注重理论而较少投入实践,这导致了实际执行中所能体现出的优势并不明显。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为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变革,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应对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以及技能提升方面的投入仍然存在不足。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在面对新技术快速更迭的挑战时,往往缺乏先进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合理的技能提升机制,这使得企业难以跟随行业发展的步伐,甚至可能因此落后于竞争对手。

4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4.1 实施信息化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改进建筑工程管理,有利于优化整体运营效率。可通过创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诸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将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实现自动化。例如,使用像Microsoft Project和Primavera这样的项目管理工具,可实时跟踪项目行程和资源分配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采用工程共享应用软件,如Procore和建筑智能协同管理系统(BICMS)等,有助于各部门之间信息和数据的有效共享,增强团队间的合作共识。利用移动端应用软件,如钉钉和企业微信等,可实现项目现场与管理层的实时互动和沟通,保障项目信息流畅传递。借助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传感器的实时数据监测以实现远程监控施工进度和安全状况。

对于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和ABAQUS)在设计阶段进行分析和验证,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在构造方案决策和成本管理方面,可以利用建筑工程费用预结算与计价系统(如PKPM-C3)提高对项目成本掌控的精确度。

结合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措施,能够在项目各阶段推动资源有效利用,显著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这类创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可以解决现存的管理问题,将现代化科技手段与建筑工程管理贯通,赋予行业新的活力。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成功具有重大价值,促使行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性发展[3]。

4.2 运用BIM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它有助于提升设计、施工和运维各个阶段的质量和效果。BIM技术在工程设计早期通过进行虚拟建模,为各种方案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了直观依据。

在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实现对构件间的碰撞检测和信息协同,避免工程施工中的潜在问题。例如,进行数字模型上的材料用量分析和计算,确保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运维阶段,利用BIM技术跟踪和管理项目设备状况,降低运营开支并提高项目全面效益。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作为BIM技术的一种开放式数据标准,能够有效支持模型交换和数据共享跨平台。

BIM技术的运用还能促进设计团队与施工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BIM模型快速制作出实体模型,方便各方对建筑形象、结构和各项设施等多维度信息全面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构建信息模型对比实际施工情况,可以进行实时的质量检查和监测。在施工中,利用BIM技术的4D计划与5D成本管理功能,策划团队便可以实现时间、成本以及资源的受控管理,提高项目效率。

BIM技术的应用还使得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的整体要求[4]。例如,借助BIM模型进行日照分析、绿色建材选型和节能设施设计等环保措施,有利于项目在建设及运营阶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字化工艺标准库、施工管理规程库及技术规范库,BIM技术方便了各相关方的知识共享与沟通交流。

4.3 应用集成项目交付模式

集成项目交付(IPD)是一种以协同治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它强调项目参与各方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紧密合作。IPD的目标是通过参与方在设计、建设及运维等阶段的全面合作,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以及保证工程质量。例如美国建筑协会(AIA)采用C41型标准协议作为支持IPD在国内建筑业的推广与实施方法,为该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验证。针对实际项目场景,将BIM技术与IPD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互动流程,可为项目管理提供更为高效的解决途径。

在IPD模式下,利用先进的BIM技术,可以实现各相关方之间的高效信息交流,从项目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到后期运维阶段,共享关键信息。据工程专业组织如美国结构工程师协会(ASCE)报告,采用IPD与BIM技术的组合能显著提升减轻项目冲突,降低返工率及优化工程进度的效果。借助实时数据交换的优势,项目可在需求变更、资源调整或风险控制方面做出及时判断与反馈。

使用BIM技术以及相关工具如Navisworks、AutoCAD,可以在项目前期设计确认阶段就发现并解决设计问题,为整个项目提档升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元素进行模拟试验、精细沟通,避免项目中的现场问题,保证交付过程的高效。

4.4 跨领域协作与知识共享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强调不同专业领域的协同合作与经验交流,以实现多方面、全面的项目运行。例如,通过结合环境工程、结构工程、园林景观等诸多专业领域共同参与建筑设计与施工,将合作精神和专业知识贯穿整个项目实施,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用户和社会对建筑工程品质的高要求。运用知识共享平台,如企业知识库、在线学习平台及助手系统等,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经验积累的效率,激发企业创新潜力,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完善企业决策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可借助业内的优秀案例,比如在建筑项目中引入LEED和WELL建筑标准,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整个生命周期。引进节能措施,如绿色墙体、太阳能光伏等技术,可保障高性能建筑的实现。可通过结合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过程,开发景观适应性与居住舒适度的平衡,提高建筑文化层面的表现。在项目现场采用RFID (射频识别)技术,智能追踪物资流动,并将耗材、设备和人力整合进项目施工过程。

关注企业内部技能培训,通过定期举办新技术研讨会、技能竞赛或在线培训等,提高团队整体技能水平和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将专业知识传承和经验分享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各类资源,优化企业决策,从而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行业挑战和客户需求。通过将跨学科协同与经验传承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市场竞争优势提供坚实支撑。

5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领域,它致力于实现项目目标,并兼顾质量、成本、进度、安全以及环保等多方面需求。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成为关键。通过实施信息化管理、利用BIM技术、采用集成项目交付模式以及强化跨领域协作与知识共享等策略,能够对建筑工程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审查和优化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对业务运营与市场竞争中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俊红.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4):161-162.

[2] 孙巍.解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9(23):195-196.

[3] 吴若绮.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2):253-254.

[4] 王铁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