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古月清 墨笔香溢
2024-08-20王思锐
19年前,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这座江南小城于发展洪流中握住了那飞逝的笔迹墨痕。湖州,历经千年文化积淀,既是俯首察看时针轨迹的老者,也是翘首盼望明天的青年,正在灼灼地凝视着足下绿水,向周围拔地而起的大城市不卑不亢地辐射着独属“湖笔之都、蚕花圣地”的光芒。
毫锋书华章,提腕,笔下有乾坤
读书人总是对文房四宝颇感兴趣,那就从堪称一绝的湖笔讲起。我寄寓南浔湖笔小镇,期许着能于笔杆里恰逢古时文人墨客的清傲风骨。湖笔的触感是我始料未及的,羊毫、兔毫、狼毫,根根有致,细腻顺滑又柔中有刚。湖笔之精妙不在于选材用料,更在于每位匠人积淀半生的沉稳老到,是以精炼重锤刻出无法比拟的工艺品。
欲探制笔究竟,必先至中国湖笔博物馆内,一览铺陈于玻璃展柜中的馆藏。或原毫,或书作,从笔料、水盆到择笔、刻字,凝聚着千百匠人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最终成为执笔者的掌心圣物。文人以湖笔的温柔写出字字泣血的风骨,是古来便被称为儒雅的江南人向这积攒了无数天南地北风情的华夏大地掷出的定海神针,正是:湖人如湖笔,外柔内刚。
随后,请跟我走入蒙公祠,去拜访“湖笔之祖”蒙恬将军。文人不离身的伙伴竟源自征战沙场的武将之手,不论传说是否真实,都是挥笔如挥剑的写照吧!走过展示蒙将军生平的长廊,我仿佛看见落难此地的他,正和妻子一道抚触细嫩的笔锋,打磨每一根向上的竹管。蒙公塑像端坐堂中,底枕金丝布,那是将军的威严庄重。我抚摸着院里的香炉古树,在院后小池边闲坐,这一刻,清风拂过古朴的小镇,带着湖笔笔尖上浓浓的墨香。
青山立天地,举目,绿染万物苏
水在江南是受到极高的推崇的,她像是江南的图腾,是上天赠予江南人的礼物。天降甘露,落在湖州,便成了太湖。西湖名动天下,游人如织,我却认为弗如于太湖摇橹船中寻得一时清净。虽无“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疯狂之美,但于晚春驶过一池水莲也不失为一种消遣。我一天的游览便由东方既白而起,观日出,看地平线随着波光抬升;待嬉戏一天,回到这方水域,此时已至日落,虽为残晖,一轮红紫却格外分明,消弭,升起,匿迹,又再升起,恰如水之周而复始,湖水又或化作雨水滴落,再一次滋润湖州这块无瑕的美玉。
这雨水又或顺着陆羽古道流下,看着自己的尾迹沿古人的车辙延伸。我于山脚下寻得一条平常道,唯有一块路碑昭示着前方是古人踏过的土地;和朋友爬到山顶,方觉那一片的绿——即使是偶尔覆雪的冬日也一样,从零星的枝头蹿出来,像一块水种绿翡翠那样钩住游人的眼眸。山路都泥泞,秋叶覆道中,这是江南的印记;冷不丁又被脚底蹿出的笋尖使绊子,这是大自然最喜欢的把戏,让人类敬而远之又禁不住去感受它的心跳,寻找那隐藏在山林里的进化的秘密。
炊烟起深山,抬眼,成事在人为
我常常愿意至余村,一睹清泉上伫立的那块受过无数人瞻仰的石碑,那是领袖留下的教诲,也是来自自然的忠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一蹶不振的矿石工业到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先行示范镇,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靠山吃山留下的伤疤,饱饮了山洞里流出的乌烟瘴气,却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改造的经验和勇气。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又如制成湖笔的竹竿那样,被精挑细选,优胜劣汰,留下湖州人的洁净心肠,奉献给一拨拨游客。
我独爱家乡的特产,它们是湖州小山小湖的特殊礼遇,都献给了耕耘这片沃土的人民。如今白茶、山核桃已不再是偏僻深林里的独飨,陈列在货架上的是十余载努力发展的产业足迹;“太湖三白”也不再独属于起早摸黑的渔民,现今远道而来的游人也能一尝其鲜。于绿水青山搏出金山银山,已然成为湖州乃至浙江人集体的荣勋。
这里有自然的恩赐,也有人的风度和执着。“湖”,其“水”“月”“民”古老而又新鲜。古水凝成的湖笔,清月铸就的绿水青山,这便是湖州。
指导老师:顾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