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黑陶烧制技艺:中华瑰宝,匠心传承

2024-08-20文雨

旅游世界 2024年8期
日照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邢葆东(右)
黑陶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日照黑陶烧制技艺是山东省日照市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013年,日照黑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陶器的巅峰之作

日照不仅是中国黑陶文化之乡,更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陶文化源远流长。距今约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这些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缕孔。各类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蛋壳黑陶高柄镂孔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 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被世界考古学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据考证,日照制陶的主要方法为水润闷窑法,这也是烧制实用性黑色陶器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当地,黑陶在1990年前被称为日照土陶,多为实用性生活器皿,包括黑碗、黑盆、青砖、青瓦等,土陶中的工艺品如泥哨、泥塑等也有记载。1990年以后,日照土陶改称为日照黑陶,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从百姓生活中的灰黑色实用性土陶,发展为高档黑陶工艺品,如花瓶、人物雕塑等。黑陶的形态也随之变化,从花盆到花瓶,青砖青瓦到平面浮雕、陶制大缸到大型工艺品、泥哨到各种模制工艺品、雕塑。工艺由简单的雕刻工艺发展到镂空、挑点、剔泥、平雕、浮雕等近80种工艺技法。

“黑陶邢”邢葆东在制作黑陶

生长在日照的龙的传人,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黑陶制作工艺,弘扬灿烂的中国文化,黑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特别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照文化、文物等相关部门,着手系统地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龙山文化黑陶技艺,成立了日照市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研究所,集民间和科研机构之大成。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照黑陶技艺的研究也日益成熟,不仅使黑陶艺术瑰宝重现异彩,而且还研古创新,在制作、烧制待方面较前人有了发展与创新。在制作上采用轮制与模制、印坏、灌浆、手塑等方法;在造型上讲究美观、古朴、高雅,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陶面有浮雕、烤彩,并刻有古字画等,融古老制陶工艺与现代美术、工艺于一体;在烧制上,一般采用高温密封窑烟渗碳之法,根据不同要求,可分别掌握达到毛光、乌光、漆光的程度。形成仿制、复制、创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等六个类别300多个品种,并已形成规模生产力。

作为龙山文化中最典型的黑陶之一,日照黑陶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通体漆黑,闪闪发亮,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带有原始气息的古拙的美。正是这种朴素的美,恰恰符合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时尚,而成为人们欣赏和收藏的精美艺术品。

龙山文化的继承者

日照黑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邢葆东,是日照黑陶邢艺术厂厂长、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馆长、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级技师,曾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黑陶艺术大师”“山东手造大工匠”等荣誉。

邢葆东1962年生于河北馆陶,自幼随祖母学习民艺,师承著名艺术家汪易扬、黑陶大师寇维军先生,致力于黑陶事业复兴创新和发展。在研制黑陶技艺、泥料、窑型、烧制、工具(刻制)发明技术上获重大突破,艺术风格上吸收了中国传统书法、人物、绘画、装饰工艺的艺术精髓,同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造型设计上古今融合,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装饰、生活色彩为创作源泉,其作品融声、色、形、艺为一体。他的“高温渗碳法”被认为是破解了“蛋壳陶”的技艺,从而被公认为“标准黑陶”。

从“小学徒”成长为黑陶振兴的“黑陶邢”,邢葆东以匠心独运的技艺、执着坚守的精神,守护着黑陶烧制这一古老的工艺,并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

1996年,邢葆东在陶艺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日照黑陶邢艺术厂,目前已成为我国代表性黑陶文化产业基地。他所研发的《八仙瓶》《福寿葫芦》《岁寒三友瓶》《龙瓶》《刘勰瓶》《孔子竹简》《山东大嫚》等先后荣获全国大奖,尤其是《盛世龙瓶》《盛世龙盘》《蛋壳镂空黑陶高柄杯》等作品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奠定了邢葆东在中国黑陶艺术史上的地位。

黑陶作品《孔子竹简》
黑陶作品《八仙瓶》
黑陶作品《龙龟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