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
2024-08-20李洪忠
公元754年的冬天,唐代大诗人李白应好友韦权舆、高霁的邀请,聚会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画家,目睹了山峰的秀美险峻之后,互相作诗唱和,于是有了千古名篇《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也成为九华山的“定名篇”。
众所周知,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之一,更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
九华山,号称99峰18景,其中有名的山峰70余座,千米以上的高峰30余座,其主峰十王峰高达1344.4米。拱卫其周围的群峰,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山间植被森林茂盛,清泉潺流,秀溪萦环,银瀑飞泻,水景迷人。
佛教名山 参禅悟道
相比于黄山的美、华山的险,九华山在险峻与秀美之间,更多了一些禅的味道。“天下名山僧占多”,九华山亦是如此。
九华山佛教的兴起,始自南北朝,历经唐、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史料记载,公元401年(东晋)天竺僧杯渡在九华创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九华山。公元503年(南朝),僧人伏虎在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僧人檀号来此修行。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到清朝末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150余座,僧众多达4000余人,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不光如此,传说在唐朝时,新罗国有位僧人叫金乔觉,法号地藏,他是新罗第七代国王金理洪的儿子,从小就厌倦宫廷奢华的生活,于是削发为僧。
在唐玄宗时,金乔觉乘船渡海来到中国,当他路过安徽池阳时,见九华山峰峦叠嶂、树木茂盛、山泉瀑布不断,鸟语花香,是个修行的好地方。于是,金乔觉停下来,在九华山结茅棚苦行修炼,这时他已经近六十岁,但身体非常健壮。后来,得到乐善好施的山主闵公的护持。闵公早已听说山中有一位法号地藏的新罗僧人,非常虔诚地信奉佛法,便想邀请他赴商宴。
地藏在商宴上请求闵公廉舍他一块袈装大的地方,作为修行场所。闵公欣然答应,然而让他惊奇的是,地藏将袈裟一抖,竟把整个山都罩住了,在场众人目瞪口呆,闵公更是心悦诚服,不但让出了九华山,还出资修建了“化城寺”,并让儿子随自己一同出家,护持地藏。于是,九华山成了地藏菩萨的道场。
地藏虽是化成寺的开山祖师,但他仍然苦修,深受信众敬仰。地藏在九华山修行了几十年,在他九十九岁的时候,一天,他召集弟子与众人来到自己跟前,嘱咐一番后,安然坐化,他的肉身被放在月身宝殿里。人们在地藏圆寂后三年,准备开缸安养时,却惊奇地发现他的遗体不但完好无损,而且绵软,容貌寂静慈祥,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敲击他的骨节会发出金锁般的响声。寺僧将地藏肉身移葬到三层宝塔之中,此塔被称为“肉身宝塔”。地藏入灭的那天是农历七月三十日,世人便将此日定为地藏菩萨的涅槃日。时至今日,每年七月全国会有不少信徒来到九华山,到塔下膜拜,还会虔诚地通宵为地藏王“守塔”。
九华山民居式与宫殿式有机组合的寺院建筑群,在汉地佛教独树一帜。现存99座寺院中,化城寺等9座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寺院,小天台等30座寺院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寺院。这些外观朴实秀美、内部金碧辉煌的梵宫玉宇和玲珑别致的茅棚精舍,或雄踞于峰崖陡壁之上,或散布在山谷丛林之间,高低错落,鳞次栉比,把九华山装点成“人间佛国”。
风景如画 清凉避暑
夏日登上九华山,微风拂面,清凉宜人。除了凉爽的气候,九华山的美景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清晨,云海从山谷深处喷涌而出,在山间翻滚、飘逸,为游客呈现出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画卷。日暮时分,群峰被夕阳染上一层淡淡的蓝色,天边则泛起一抹红晕,美不胜收。
位于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西麓的天台景区,是九华山自然风光最为壮观的地方。游客可以乘坐索道直达山顶,俯瞰群山连绵、云海翻腾的壮丽景象。此外,天台寺作为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寺庙,也是游客朝拜的重要场所之一。
以奇峰怪石、云海雾凇而著称的花台景区也不可错过。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壮观的天然睡佛和独特的高山杜鹃花海。同时,高空栈道也为游客提供了刺激的探险体验。
此外,九华山还有“九华十景”和“新十景”等著名景点,如天台晓日、化城晚钟、莲花云海等,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的底蕴。
在九华山,游客不仅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还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宁静。无论是漫步在山间的小道上,还是坐在茶园中品茶聊天,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轻松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