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旅游产业语言景观探析
2024-08-20张路
摘 要: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其极具红色教育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南太行自然资源相结合,构成了多层次、厚文化的综合性旅游产业。语言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且作用巨大的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规范景区语言使用现象,更深层次地促进旅游业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语言景观;旅游资源
一、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语言景观建设基础
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就包括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红旗渠,说道:“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旅游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链条作用在不断增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成了我国旅游业新的发展主题。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指出,“以具有一流水平的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景区为基础,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强化景区科技应用水平,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红旗渠风景区作为5A级景区,其在林州市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非常独特。围绕红旗渠红色精神内核,同时依托南太行秀丽的自然风光,林州市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系统。
红旗渠(图1)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共削平了1 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了各种建筑物12 408座,挖砌土石达2 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总长1 500公里,是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一锤一凿奋战出来的。随着地方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规范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地方旅游业语言使用行为,净化语言使用环境,更好地规划语言使用方向,急需对红旗渠红色精神和南太行旅游资源中的语言景观尤其是红色精神语言景观进行探究。
二、语言景观在旅游景区中的多重作用
“语言景观”于1997年由加拿大学者兰德里和波希斯提出并使用[1],最早被用于城市中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户招牌和公共标语研究。他们认为,这些在大众视野中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是一个宏观、整体性的概念,在公共空间中的各类语言招牌都是其构成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了语言景观。
目前,学术界关于语言景观的研究一般关注的是语言标牌在社会空间中的存在和运作方式,包括标牌的布置位置、字体样式、图案设计等方面,并分析其中的文字意义,以此揭示这些标牌所传达的信息、意义和目的。例如武晓平提出,通过分析标牌的语言行为,可以了解语言规划机构(如政府、商业机构等)在设计和发布标牌时的意图和目标,以及语言使用者(如广告商、店主等)在标牌上选择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同时,研究标牌读者的反应和解读过程,可以揭示不同群体对标牌信息的接收和理解方式[2]。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空间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对语言规划和传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语言景观在旅游景区地方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语言元素的呈现,能够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增强景区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中英双语语言景观,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其影响范围,使其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这可以通过语言景观与图像、声音、建筑、食物等旅游资源的融合,构建成熟的旅游社交系统来实现。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中外旅游文化差异,打造中外旅游者都喜爱的表现形式,以满足各类旅游者的需求。通过国际化的语言景观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语言景观在旅游景区中的基本功能是构建传递信息的社交系统。车春柳提到,语言景观承载着旅游信息服务和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双重作用[3]。在旅游过程中,语言标牌是游客获取信息和导航的重要工具。语言景观研究可以帮助设计者和规划者更好地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从而通过合适的语言标牌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引和信息,帮助游客更好地融入目的地的文化和环境。
语言景观不仅是通过可视性符号如公共标牌等来建立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还是展示所在地文化和文明的直观载体。语言景观映射着全域文化品位和人文情怀,代表了现代化和开放性水平,展示了全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化开放程度,具有重要的美学、文化和经济价值。语言景观是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重要工具之一。
语言标牌作为语言景观最常见的形式,其字体、颜色、图案等元素都可以传达出特定文化的风格和氛围,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尤其是清晰易懂的语言标牌,可以为游客提供准确的位置指引、景点介绍、交通信息等,方便游客的导航和决策。语言标牌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可以呈现和传达特定文化的历史、传统和故事。例如,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场所的语言标牌可以通过文字和图像的组合,向游客展示特定文化的背景和内涵。这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欣赏,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语言标牌通过合理运用本地语言和文化元素,承载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和故事,有利于保护和传承目的地的语言文化。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和设计,可以进一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增强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提高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多语种语言景观还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和桥梁。通过多语种的语言标牌或翻译服务,可以使游客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这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合作和互动,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相关景区语言景观情况
(一)林州市红旗渠精神内核相关景区语言景观情况
通过对林州市红旗渠精神内核相关景区调研采样(图2),针对景区门票、宣传标语、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物说明介绍牌、公共信息图形等标识牌,以及红旗渠沿线相关配套设施使用红旗渠精神相关文字情况展开分析,结果如下:
红旗渠精神内核相关景区作为依托红旗渠精神建设的景区,大部分为现代建筑设施,以宣传红旗渠精神、进行红色教育为主。红旗渠精神结合南太行自然景观,随着周边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共同构成了一个以建筑与设施景观为核心,地文景观、遗址遗迹和旅游商品景观相结合的复杂语言景观场合。红旗渠风景区、红旗渠纪念馆、安阳太行大峡谷景区作为林州旅游业核心景区,在语言文字使用上比较规范。景区标识语言文字种类主要有汉语、英语、韩语三种类型,未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盲文。在核心景区及周边景区中,部分景区提供导游服务,语种主要有汉语(普通话)、英语,未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当地方言。
(二)景区常见语言景观问题
大量的语言景观类研究表明,在语言景观问题中,语言标识问题最为突出,表现在翻译、文化差异、信息差、标识样式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探讨语言景观在未来景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还应该注重语言景观与景区的融合度、适配度等问题。经多方面观测,常见的问题如下:
1.翻译错误
林州市以红旗渠风景区为代表的核心景区主要以中、韩、英三语进行景观标识。多语种环境下,翻译错误是常见的问题,包括词汇、语法或俗语等。这极易导致游客因语言表达不贴切、信息传达不准确而理解错误。
2.忽视文化差异
红旗渠精神内核景区作为经典红色旅游资源,在国际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有大量来自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游客前来游玩,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包括语言表达、惯用语和文化习俗等。忽视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或不适当的信息呈现。因此,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至关重要。
3.信息过载
语言景观中的文字和标识应简洁明了,能够传达核心信息。如果文字过多或信息过载,可能使游客感到困惑或疲惫,难以理解信息。在进行语言标识设计时,除了必要信息外,应减少过度修饰,注重精炼度和重要程度,突出信息传递的明确性。
4.缺乏合理的标识和指示
语言景观应该提供明确的标识和指示,以帮助游客找到目的地或了解景点的重要信息。林州市地靠南太行,各类景区建设时都不同程度地依托了南太行的自然资源,风景秀丽、壮观的同时,也反映了其山势的复杂、线路的交错。而明确的语言标识和指示,能够更好地帮助游客安排旅游线路,全方位体验景区的各类旅游资源。
5.忽视可访问性
语言景观应该考虑到不同需求的游客,包括残障人士和其他特殊群体。提供易读易懂、易于访问的语言景观对于提升旅游景区的可访问性至关重要。
四、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景区规范语言景观
注意事项
林州市在未来旅游资源建设中,应抓牢抓紧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地位,以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等红色旅游资源为内核,依托南太行自然旅游资源协同建设。语言景观作为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未来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制定规范和标准。相关的机构和管理者可以制定语言景观的规范和标准,包括语言标牌的字体、大小、布置位置、颜色等要求。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确保语言标牌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第二,考虑社会和文化因素。在规范语言景观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于涉及多种语言的区域或国际旅游目的地,可以提供多语种的标牌或翻译服务,以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理解和参与。
第三,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语言标牌应该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包括位置指引、景点介绍、交通信息等。标牌上的文字应简洁明了,使用易于理解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并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
第四,注重文化性和融合性。红旗渠精神作为极具红色教育意义的精神资源,以其精神为内核的景区在进行建设、开发、整改过程中,应注重对红色精神的保护和宣传,不应过度娱乐化。在景区建设时,尤其是依托南太行自然资源进行景区开发时,可以依托自然资源,如地势、水文等,或是人文资源,如舞台剧、歌舞剧、话剧等传统视听作品,或是借助现代视听技术,如全息投影、无人机光阵等,将红色文化进行艺术性开发。
第五,注重可视性和易读性。语言标牌的设计应注重可视性和易读性,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考虑标牌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度和可辨识度。同时,标牌的布置位置应该便于游客浏览和理解,尤其要注意残障人士和特殊群体的需求。
第六,定期维护和更新。语言标牌的维护和更新是规范语言景观的重要环节。定期检查标牌的状况,及时修复破损或模糊不清的标牌,与时俱进地更新标牌的内容和设计,以适应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参考文献:
[1]LANDRY R,BOURHIS R Y.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1):23-49.
[2]武晓平.城市语言景观形象构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探析:以长春市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1):31-34.
[3]车春柳.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研究:以语言景观国际化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22(11):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