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美学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探究
2024-08-20江汛王静宜廖婵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是变化最明显的方面之一,环境越来越舒适,生活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如今的景观环境,体现了过去的私家园林景观美学逐渐转变为用于人人共享的公共生活空间营造,但由于设计水平、建设水平、年久失修等因素,在社区中的景观场地变得不再具有美观性与实用性。因此,整合规划提炼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运用古典园林造景美学,再加以转化为更加实用的社区景观空间,使社区成为人人共享的多元化人居环境空间。
关键词:老旧社区;古典园林美学;公共空间
一、古典园林美学传承的表现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提升,古典园林美学的传承成了当下一个重要的议题。古典园林美学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独特的居住环境的营造方式,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追求的一种体现,对现代居住环境的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如今居住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造园景观元素的传承
古典园林由独特的造园手法和景观元素构成,如假山、水池、亭台、廊桥等,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居住环境。在社区的居住环境规划中,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水景、石景、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居住氛围。同时,由这些景观元素营造出的场景还可以作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得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更加多元,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对意境理念的传承
中国人对于意境的追求,在古典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我国,古典园林多由文人建造,因而其可以说是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且二者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神思和韵味[1]。在造园过程中,造园者常常以自然山水为蓝本,通过模仿自然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富有意趣的居住环境。在社区居住环境的规划中,也可以通过引入古典园林营造中所用的诗画创作技巧,打造一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居住环境。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现代居住环境规划中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对植物的艺术处理手法的传承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香气等方面内容,通过巧妙的植物搭配,营造出一种四季皆宜、富有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在社区居住环境规划中,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手法,运用多种植物材料,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搭配,营造出一种丰富多彩、富有层次感的绿化景观。由此,可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的视觉效果,丰富居住空间的面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四)对富有层次感的空间组织的传承
古典园林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将不同的景观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这一方法亦可用来丰富城市居住环境的层次感,使居住空间变得更加有趣、可游。
古典园林的造景美学在城市居住环境建设中越来越常见,逐渐成为居住空间营造的一大特色,但对于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还需多提炼、多总结,在运用的同时实现传承,在传承的同时加强创新,以古典园林美学为基底,用现代化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居住环境做出有意义的更新与改变。
二、城市老旧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而老旧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规划与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老旧社区的风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的部分老旧社区中,由于长期缺乏对原有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设施主体老化陈旧,功能缺失,导致社区整体环境质量下降,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老旧社区在当下面临的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缺乏自身的独特性、设计随意、场地利用率低等方面的问题,都使得社区环境不断失去活力,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对居住空间的期望无法得到满足。
(一)与自然环境不协调
在部分老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中,缺乏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主要表现在对地形、植被、水源等自然元素的忽视和破坏。例如,一些居住区在建设中填湖造地、砍伐树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强调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从而打造宜居、宜业的居住社区。
(二)缺乏本身的独特性
缺乏自身独特性,即缺乏独特的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部分老旧社区的建设追求千篇一律的风格,导致建筑和景观缺乏个性和特色,当地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风貌认同度不高。即便不认同,其也无法改变,故而对社区的自主建设意愿就不断减弱。这不仅使得居住区缺乏吸引力,也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因此,应该在居住区规划和设计中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打造具有独特意蕴的现代社区,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生活场景。
(三)设计随意,场地利用率低
部分老旧社区在当初建设时的随意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设计师在缺乏深入调研和论证的情况下,随意划分功能区,安排景观模块,导致设计方案背离了实际需求和居民意愿。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可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需要强调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意愿,打造人性化且符合功能性和美观性要求的居住空间。同时,在社区的建设中,场地利用率低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居住区在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效率,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为了提高场地利用率,需要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空间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同时,也可以采用立体绿化、地下空间利用等手段,增加居住区的绿化率和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居民的主体性弱
在以往的社区建设中,建设方大多通过对以往案例的借鉴甚至照搬,或基于对场地的简单调研而展开设计并建设,希望由此减少部分工作量,但在这过程中,其往往忽视了居民在社区中的重要性,削弱了居民作为社区主体的积极性,同时也减少了社区的活力,导致了建成后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优化改造老旧社区的过程中,要深挖场地问题与居民需求,发挥居民在社区中的主体性作用,以居民为中心,这样的社区才具有真正的可持续性。
老旧社区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场地的独特性、加强施工监管、优化设计方案和提高场地利用率等措施,可以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满足居民对生活空间质量不断提升的美好愿望。
三、古典园林美学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
部分老旧社区在设计中忽视了因地制宜的理念,只是想当然地将景观元素孤立放置于生活空间内,与场地、人没有形成一定的联系,再加上社区内缺乏管理、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原本的景观空间逐渐变为了废弃的公共空间,严重影响到了社区居住环境的面貌。对古典园林美学的借鉴不能仅停留于景观模块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总结出古典园林美学的内核,再将其与现代化的构造与材料运用在公共空间内,同时也要提炼整套的设计元素,不能设计混乱,导致场地具有分割感。这既是一种对古典园林美学传承的有效方式,也是对现代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一种积极探索。
(一)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
古典园林的营造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现自然和谐的生活场景。这种理念在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中同样适用。在老旧社区的规划中,应尊重当地自然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打造更加自然、和谐的公共空间,营造宜居的居住环境。同时,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元素和人文景观,丰富社区的景观层次,提升视觉美感,打造多元共享的社区公共空间,优化居民的生活场景。
(二)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
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曲径通幽”,通过蜿蜒曲折的道路和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老旧社区的更新规划可以借鉴这种手法,通过设置曲折有致的道路、绿化带、水系等,丰富居住区的空间层次,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此外,古典园林还注重空间的对比与呼应,如远近、高低、虚实等关系的处理,这对老旧社区的规划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营造也十分重要,通过种植丰富的植物、设置水系、构建生态驳岸等方式,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老旧社区更新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如增加绿地覆盖率、建设雨水花园、引入生态技术等,以营造宜居、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古典园林还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即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老旧社区改造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
有层次的空间布局及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在老旧社区的更新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将原本单调的社区公共空间变得丰富多元,也使公共空间更为开放、共享,场地被活化,居民可参与,以不断改善的生活环境逐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善于通过借景、框景等方法,将园内景观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同时起到延展空间的作用,使各个区域相互连接、渗透,彼此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进而营造深远、丰富的意境。老旧社区更新也要求设计师将目之所及作为设计范围,以地平线为空间参照,突出不同功能分区的融合,并结合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打造激发无限想象的外延空间,丰富场地文化意蕴[3]。
老旧社区的规划可以借鉴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将传统元素融入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设置有趣的景观节点,建设多样的活动场所,不断改善居住环境的风貌,以提升老旧社区居住环境的内涵和居民的素养。同时,通过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特色,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后可以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地方社区一大特色,实现现代化的社区更新改造。
因此,从古典园林美学中提炼精髓,再将其运用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构建中,可较大程度地提升老旧社区整体的居住环境,使文化意蕴、时代气息、人性关怀弥散到社区的每个角落,使其成为人人共享、人人可游的公共生活空间。
四、结语
老旧社区更新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而日益凸显,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设计工作者面对新阶段所要努力的方向。在新的社会生产环境下,要想营造生态宜居的健康家园,就能以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为基础,由此既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需求,也满足人与自然进行情感交流的需求[4]。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撑下,要实现新的功能要求,应当着力学习,继承古典园林营造中的精妙手法,而不是简单对形式进行模仿,更不是用简单的工艺手段制作简化的经典元素,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仅限制了创造力,还将让公共空间走向下一个恶性循环。
充满古典园林美学要素且多元化的社区空间能为居民提供舒适、优美的宜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于古典园林美学开展老旧社区的改造,需要对优秀园林成果实现选择性的吸收,同时不去过分追求西方的古典园林风格,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宜现代人居住的社区空间[5]。另外,要尊重原有地形,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保留居住区的自然空间特色和个性,使居住区兼顾社会交往、活动和休闲功能,促进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已破坏的自然生活环境的恢复,加大长期管理维护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86.
[2]杜成威,张葳.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探究[J].建设科技,2023(5):15-18.
[3]于胜男.浅析居住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古典园林元素[J].广西城镇建设,2021(1):53-54,95.
[4]陈永丽,王超.中国古典园林理论在居住小区中的应用:以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山澜苑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3(1):95-98.
[5]曹翔雨,冯柯.谈中国传统园林美学思想在居住环境中的体现[J].山西建筑,2020(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