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恢复理论下的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研究
2024-08-20孙志远
摘 要:注意力恢复理论属于环境心理学的领域,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对缓解人们心理压力和精神疲劳的作用。辽宁省沈阳市文艺路城市公园是沈阳市高密度城区当中宝贵的自然景观,将注意力恢复理论运用到城市公园的改造设计当中,对其周边社区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针对高密度城市当中的居民目前面临的问题,结合注意力恢复理论和恢复性环境的评价方法,对沈阳市文艺路城市公园进行恢复性环境评价,提炼出注意力恢复理论下的城市公园设计原则,并提出了针对居民生理、心理和人际交往三个层面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注意力恢复理论;城市公园;公园改造
目前生活在高密度城市当中的居民面临身心方面的诸多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社会层面,激烈的竞争导致人们学习压力过重,部分学生及成年人出现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障碍;环境层面,城市居民远离自然,与自然缺少互动和接触,居民与自然割裂的这一问题又被称为“自然缺失症”[1];在个体层面,社区居民之间缺少社会交往,数字媒体时代,居民的社交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导致居民面对面的交往减少,在现实的社交场合当中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助,缺乏自信心和社交技巧。
一、注意力恢复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一)注意力恢复理论
注意力恢复理论最初是由Rachel Kaplan和Stephen Kaplan在1989年提出[2],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能够缓解精神疲劳。该理论框架提出了自然环境的四个特征,分别是身心逃离感(being away)、吸引力(fascination)、延展性(extent)、兼容性(compatibility)。这一理论是根据Stephen Kaplan和Janet Frey Talbot在1983提出的恢复性环境这一概念进一步优化得出的[3]。
(二)注意力恢复理论相关概念
注意力恢复理论属于环境心理学范畴,是研究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理论,该理论与减压理论、康复景观、场所依恋等理论有较强的关联性。Ulrich的减压理论主要研究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如何在自然环境中适应和进化[4]。康复景观是指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景观类型,景观要素通常和医疗功能结合。场所依恋主要是指人与场所之间的情感联系[5]。
二、文艺路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
(一)文艺路城市公园项目概况
文艺路城市公园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8号,处于沈阳市高密度城区之中。该地块南起南五马路南湖大桥,北至文艺路,东起三好街,西至方型广场。公园占地面积21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1公顷)。公园建于1936年,原名锦江公园,后改为鲁迅公园,1982年之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6],北侧是原鲁迅公园,南侧部分是目前的文艺路城市公园。文艺路城市公园在1978到2008年之间发展较快。2008年至今缺少规划,逐渐丧失吸引力。
(二)恢复性环境评价方法
恢复性环境的评价主要分为生理、心理和人际交往三个层面。结合注意力恢复理论的四个特征和八类感知属性进行评价。八类感知属性包括平静性、自然性、空间性、物种多样性、眺望性、庇护性、社会性和文化性[7]。前六种属性和注意力恢复理论的四个特征都属于自然属性,八类感知属性主要从文化性和社会性方面作为对注意力恢复理论的补充。
(三)文艺路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
身心逃离感方面,公园丰富的植被会给人以视觉上的放松和享受。公园围合感较好,会一定程度上隔绝城市的噪声。西侧南运河滨水区有较好的自然声景体验和物种多样性,总体上会给人带来一种身心逃离感,缓解精神疲劳和心理压力。
从吸引力和丰富性方面分析,文艺路城市公园中缺少体育运动场地,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居民活动场地的类型较少,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多样性活动需求。文艺路城市公园中的健身器材等公共互动设施已经过时且破损严重,没有足够多的功能,对居民缺乏吸引力。
从兼容性方面分析,部分场地目前的利用形式和它应有的功能不匹配。西侧滨河区本应是最佳的观景地点,但是目前堆满垃圾,环境污染严重,且靠近居民活动场地,严重影响居民游憩时的心理感受。篮球场地本应该是运动场地,但是目前被封锁作为停车场,对喜爱篮球的社区居民很不友好。
文化性方面,文艺路城市公园没有明显的文化主题,只有零星的传统样式的浮雕、亭子等构筑物,文化性感知较弱,与其北侧河对岸的鲁迅公园联系性较弱。社会性方面,地块位于沈阳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高,公园中的活动人群较多,大多为中老年人,人群活动类型丰富,有很好的社会氛围。
三、注意力恢复理论下的设计原则
(一)距离感——营造身心逃离感
身心逃离感是指从身体上远离让人产生精神疲劳的环境并且感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放松。通过自然空间和环境元素的设置来促进心理上的远离,使居民从日常学习工作的压力和焦虑中脱离出来。
(二)丰富性——优化功能和内容
在视觉和感官上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激发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城市公园的居民活动场地设计中,应包含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材质肌理和色彩等。利用各种自然和人造元素,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且功能丰富的环境。
(三)吸引力——形成场所依恋
吸引力是指环境能够引起个体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促进心理恢复。可以通过创造有趣、有挑战性的互动元素等来实现。场地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从而让居民形成对场所的依恋。
(四)兼容性——场所功能相匹配
兼容性又称适应性,一个好的环境应当支持使用者有目的的行为,并且与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环境要与个体的需求、愿望和目标相匹配。
四、注意力恢复理论下的设计策略
(一)居民生理层面恢复性环境设计
1.丰富设施,增强体育锻炼
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公共互动设施,让社区居民在挑战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例如加入丛林滑索和吊桥,激发居民的探索乐趣,引导居民之间进行竞技和比赛,同时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类的活动,让居民们在互动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2.迷你菜园,趣味农耕体验
文艺路城市公园中有十二处雨水花园,可以在其周边划分出一小块区域作为迷你菜园或者花园。通过园艺疗法让居民们体验农耕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耐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3.五感结合,丰富感官体验
在林下空间中加入赤足体验路线,通过在地上铺设各种不同质感的铺装,丰富居民的触觉体验;听觉感受方面,除了风声、鸟鸣和流水等自然声景外,还可以加入音乐互动设施,为居民创造一个充满音乐旋律的活动空间;在场地中设置花箱,种植具有芬芳气味的植物,使居民在活动时能够闻到清新的花香,增强嗅觉体验;视觉体验方面,通过选择色彩丰富的观叶植物,为居民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视觉环境;在场地中种植可食用的果实类植物,让居民在采摘和品尝果实的过程中体验到自然的馈赠,增强居民的味觉体验。
(二)居民心理层面恢复性环境设计
1.回归自然,增强自然体验
人为设计要与自然有机结合。王向荣将自然分为了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和第四自然[8],分别是原始自然、农业生产的自然、人造的美学自然和人为破坏后自己逐渐恢复的自然。当代的城市公园景观一般属于第二自然,即人文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然的四个层次,合理分配这四种自然所占的比例。在文艺路城市公园中要着重考虑第一自然,居民活动场地要设置在宁静且环境优美的林下空间,让居民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玩耍,保证既有清新的空气又有很好的遮阳作用。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自然水体的动静之美,例如居民戏水区动态的喷泉、西侧南运河水景的静态美等。
2.文化挖掘,体现场所精神
设计可以从鲁迅的文学作品当中提取出名言名句、人物角色、故事场景等设计元素作为文艺路城市公园的主题及IP形象。鲁迅作品《朝花夕拾》描写了鲁迅回忆过往的各种故事和趣事。公园场所精神的体现可以从《朝花夕拾》的篇章当中提取故事情节,设置具有故事场景的活动区域,不仅提供一个有趣的自然环境,也使居民在公园游憩时感受相关的文学和历史知识。
3.塑造主题,形成场所记忆
在整个公园大的场所精神和文化背景下,可以将不同的居民活动场地划分出不同主题的小区域。公园拟定设计五个居民活动场地,在居民主要的活动场地融入不同的主题,可以取材《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山海经》,从中提取神话主题,在居民活动场地当中加入《山海经》中描述的各种造型奇异的上古神兽的雕塑,使居民不仅可以与之互动合影,也可以激发居民的好奇心。
4.寓教于乐,遵循全面发展
将鲁迅的读书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鲁迅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等,通过具体的形象设计,用居民能够理解的图案的形式展示出来,巧妙融入公园环境。例如《朝花夕拾》中提到的鲁迅早年接触的一些物品,可以用图片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居民能够直观感受鲁迅文章当中的故事情节,在休闲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居民人际交往层面恢复性环境设计
1.开放空间,鼓励集体活动
空间布局时考虑空间类型的对比,既要有私密空间,也要有开放空间。设置开敞的大草坪能起到很好的心理疗愈作用,还可以作为家庭在春天郊游时野餐的场所,也能够供多人进行飞盘、踢足球等集体运动。城市公园应当有足够的开敞空间,以供居民自由地跑跳、嬉戏、打闹。通过各种开敞空间的设置,将居民们聚集到一起,进行集体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人际交往。
2.居民互动,促进家庭沟通
在公园中设置戏水区、综合性互动设施区,作为很好的居民互动场地。戏水区也是一种开敞空间,社区居民在戏水时可以放开自我,一起开展打水枪、泼水比赛等活动。在林下空间设置赤足路线和丛林栈道,居民可以赤足漫步,感受大自然。通过各种活动场地、互动设施、不同功能的建筑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将不同的家庭聚集在一起,促进家庭之间的沟通。
3.学习交流,激发思想碰撞
将文艺路城市公园西侧滨河原有的废弃建筑改造成阅读室,命名取自鲁迅作品当中的“三味书屋”,和自然体验区的“百草园”形成对应,为居民提供一个互动式学习的平台,引导居民互相分享知识、交换想法。将公园南侧的废弃餐厅改造成各个年龄段居民都适合的艺术体验馆,作为居民学习、创作等活动的场所,并且定期举办艺术展览,促进艺术交流。
4.活动组织,信息及时更新
文艺路城市公园改造完毕之后,园内的办公管理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吸收国外优秀公园的优点,开通公园的官方网站或者利用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媒体矩阵进行信息发布。根据不同的季节、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并且及时在媒体上公布信息。通过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周边的居民以及不同家庭参与互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人际交往。
五、结语
结合注意力恢复理论和恢复性环境的评价方法,对沈阳市文艺路城市公园进行恢复性环境评价。以注意力恢复理论的四大特征为基础,提炼出了注意力恢复理论下的城市公园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将文艺路城市公园打造成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能够把居民留住的、利于居民身心健康恢复和全面发展的室外活动场所,从而解决居民目前面临的学习工作压力过重、与自然脱节和缺少人际交往这三大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自然之友编译团队,郝冰,王西敏,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9-90.
[2]KAPLAN R, KAPLAN S.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7-200.
[3]KAPLAN S, TALBOT J F.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a wilderness experience[M]//Behavior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oston, MA: Springer US,1983:163-203.
[4]ULRICH R S. Aesthetic and affective response to natural environment[M]//Behavior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oston, MA:Springer US,1983:85-125.
[5]SCANNELL L, GIFFORD R. Defining place attachment: a tripartite organizing framework[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0(1):1-10.
[6]王玉晶,刘卫东,郑智,等.沈阳城建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480-483.
[7]GRAHN P, STIGSDOTTER U K.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 of urban green space and stress restor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3/4):264-275.
[8]王向荣.景观笔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