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果果挂满枝头
2024-08-19褚玉涛
褚玉涛,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秘书长,2023年7月开始任省委统战部驻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救师口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救师口村的梨清甜、汁多,吃过的人都说好!它生长在清江之畔,马鞍山的脚下,这里昼夜温差大,山涧的溪流潺潺而下,穿过梨园,浇灌这片土地,孕育了这份甘甜。
去年7月,我作为新一轮驻村工作队长轮换到岗,摆在我面前的是:村产业园里的葡萄光长叶子不结果;几年前种的金银花卖的收入抵不上工钱;还有那几亩蓝莓地也不成气候。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没有退缩。我坚定地认为,任何一个村都必须要有它的优势特色产业,这样才能富民增收。于是,我和队员们走进群众中间,倾听群众意见,希望能找到出路。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村里的梨树虽然产量不多但口感很好。随即,我们和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将梨作为救师口村“土特产”重点发展。
梦想很美好,问题却是一箩筐。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村民们根本都没信心。前些年的尝试让他们意识到,搞农业生产是要技术的,自己技术不行,如今年龄大了也学不会。发展产业的拦路虎,就是没人,没技术。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就先从驻村工作队做起,党员干部带头干,用一腔热血把农业技术死磕到底,用看得见的成果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2023年9月,我们带着村“两委”成员和部分种植骨干走出去,到梨苗供应地参观。当看到梨苗生长在高低不平的碎石地里时,大家才意识到我们村那平整肥沃的地,怎么能种不好!12月,我们又带着大家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南河村,同品种的梨他们一年卖了70余万元。梨园里剪枝的人,年龄大多是六十有余。他们两人一组,手起枝落,几分钟就剪完一棵树。大家也明白了,年龄大也不是问题。
同时,我们积极联系省农科院果茶所的果树专家杨夫臣博士,将平架梨技术运用到生产当中。一开始,村民对这位戴着眼镜的博士还不太信任。杨博士要求对梨树进行疏果,村里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疏早了将来刮风下雨会减产;去年没疏果也长出了梨子……
我明白,这时候如果不统一思想,是很难把科学的技术要求执行到位的。于是我告诉大家,省农科院的专家走遍全省大江南北,有理论有实践,如果不信他们,我们还信谁。商量后,大家一致决定就按杨博士说的干。
今年春天,梨花一开,杨博士就作了专门提醒,要求花谢之后就打药。4月1日一大早,我来到园子里发现树上的花没了,便问村里是否该打药了。可是,接下来几天都有雨,现在打是不是没有用?我专门请教杨博士,他的态度很坚决,要求中午不休息,立马打药。于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下午4点全园打完,而6点雨就开始下了,我们都认为白打了。
4月9日,杨博士来到村里,很惊喜:“走了几个县发现你们村的锈病预防是最好的,锈病就是容易在连续下雨的天气里暴发,必须要在下雨之前给以压制。你们的成功就在于坚决执行了技术要求。”
如今,一颗颗硕果挂满了枝头。放眼望去,扩种的80亩梨苗正摇曳生枝茁壮成长,带有IP形象的包装盒已设计完成,抖音直播“寻梨”正式上线,救师口村以梨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已成势见效。从春天里的繁花盛开,到夏日里的盛夏果实,正因为我们把推进产业发展摆在首位,紧扣农业技术这个薄弱点,工作队带领党员干部带头死磕到底,才有了今天的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