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式监督要不得
2024-08-19吴顶
党员生活·下 2024年7期
“可能是照片产生了错位,看着像是在给局长打伞,其实不是的。”近期,河北保定一文旅局局长在调研活动中的照片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一些网友认为,该局长的官谱太大,调研现场有人为其打伞。然而,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是去乡镇解决问题的,不知道有人在后面给自己打伞,而且不认识打伞的人。笔者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好事,但是这种脱离事实依据的“找茬式”监督,会让真干事的党员干部束手束脚、畏首畏尾。
信息时代,党员干部正受到更为广泛的舆论监督,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受到制约的一种良好信号,能倒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网民缺乏深入思考,靠猜测、靠捕风捉影、靠碎片化信息就随便下定论的“找茬式”监督也越来越多。殊不知,这种不求真相、随心所欲的挑错找茬,掀起的舆论声浪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伤害,更会严重透支社会信任。
舆论监督是党的优良传统。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网络监督在本质上就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新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要想让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更多积极的正能量,作为网民就不能为了博取流量,一味地“找茬”“揭短”,拿着放大镜找毛病、过度解读,而应多几分“慎重”。面对社会现象或网络事件,尤其是对不明所以的图片、没头没尾的视频片段,不可随意下结论、给评价,应审慎发声。要多核实一下信息源,弄清事情原委,不应戴上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要认清网络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社会稳定而存在的。
监督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不能让“找茬”之风盛行。只有正常的网络舆论监督,才能发挥“警示吹哨”的作用,更好地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