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曲艺经典》:中华艺术和美学传统的曲艺篇

2024-08-19胡一峰

曲艺 2024年8期

著名曲艺家姜昆先生主编的《中国曲艺经典》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继《中国曲艺志》《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历代曲艺作品选》以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之后,曲艺文献汇集和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从体裁上看,《中国曲艺经典》是一部作品集,但笔者更愿意将其视为一部作品形态的曲艺发展简史,或者说,一部曲艺作品简史。经典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既是历史之流冲刷和沉积的产物,又为历史之流奔涌不息标识方位、植基夯础。对于文艺而言,经典蕴含着创作规律、彰显着艺术精神,遴选、汇编经典作品的过程,就是著史、传道的过程。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作品在文艺从业者和研究者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推出高质量的作品,越来越成为文艺行业的自觉追求。提高作品质量,不仅要植根现实,从火热的生活取材,还应接续文脉,向深厚的传统取经。曲艺是我国传统艺术,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传承。推动曲艺创作繁荣发展,更离不开曲艺艺术传统的滋养。古往今来,历代曲艺人千锤百炼而成的经典作品,正是向传统学习的最好教材。《中国曲艺经典》共收录作品103篇,其中包括古代曲艺作品15篇、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近现代曲艺作品64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当代曲艺21篇,少数民族曲艺作品3篇,涉及的曲种多达50余种,并配有包括演出剧照、生活照、实物照等200多张图片。收入本书的曲艺作品经过课题组和专家的优中选精,全书扼要而完整地展示了中国曲艺经典宝库,为了解中国曲艺历史、学习曲艺传统、品味曲艺美学提供了基本文献。

收入本书的作品如《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是唐代敦煌抄本之一种,源于《史记》和《汉书》的《季布传》,全篇唱词640行,一韵到底,生动讲述了楚霸王麾下猛将季布在汉朝建立后被刘邦全国通缉,经过一番巧妙周旋,化险为夷,官封齐州太守,刻画了季布文武双全、胆识过人、从善如流的形象。编者将其系于篇首,与第二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共同昭示了中国曲艺的艺术源头,以及高台教化、劝人向善的文化传统。同样属于古代板块的经典作品,还选入了《韩擒虎话本》、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诸宫调《董谢元西厢记》、词话《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历代史略鼓词、弹词《再生缘》、子弟书《露泪缘》、木鱼书《花笺记》、潮州歌册《陈三五娘》等,这些作品不但涵盖了从唐至清中国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曲艺创作成果,而且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曲艺特色,让读者对中国古代曲艺及其发展演变有了直观了解。而在诸宫调《董谢元西厢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子弟书《露泪缘》《忆真妃》这些作品中,我们还能遇见诸如《西厢记》《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长生殿》等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大IP,领略它们在曲艺艺术演绎下的别样风采,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文艺大家庭一员的曲艺与包括文学在内的其他文艺门类交融互渗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与创造力。

近代板块是全书收录作品最多的一个部分。从曲种来看,包括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徐州琴书、乐亭大鼓、铁片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丰调大鼓、沧州木板大鼓、大调曲子、南阳三弦书、河南坠子、京韵大鼓、岔曲、单弦、联珠快书、梅花大鼓、东北大鼓、评书、相声、莲花落、数来宝、二人转、二人台、兰州鼓子、潞安鼓书、西宁贤孝、陕北说书、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州评话、四明南词、扬州评话、绍兴莲花落、扬州清曲、扬州弦词、常德丝弦、福州评话、南音、粤曲、四川清音、四川竹琴、金钱板、四川扬琴、湖北小曲、湖北渔鼓、广西文曲等数十种;本书还专设了少数民族曲艺作品板块,收录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的片段,尽最大可能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文艺百花园的多样芬芳。一卷在手,从白山黑水到江南水乡,从东海之滨到南海之畔,从中原腹地到西北边陲,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中国曲艺繁花图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毋庸讳言,作为表演艺术,曲艺的魅力需要在舞台上才能得到生动展现,尤其是对于近代作品来说,许多经典的演绎者留下了丰富的影音资料,构成了我们关于近代曲艺的集体记忆。本书的编者应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为入选作品选配了精当的图片,有效弥补了案头呈现的不足。比如,关于京东大鼓《丑末寅初》收入了骆玉笙老师的演出照,当我们读到“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拱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 朝西坠,我听也听不见 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那敲 钟儿听不见那撞,锣儿听不见那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那晃……”耳边仿佛响起她韵味醇厚的演唱。相声《扒马褂》配了马三立老师的演出照,让人在阅读时不由地回想马三立老师对这个作品的演绎,为这一许多相声演员表演过的文本赋予了“这一个”的独特内涵。这样的处理有助于把“案头”与“舞台”结合起来,使读者眼前的经典文本与心中的经典演出在阅读中形成互动,进一步深化对曲艺经典之体认。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曲艺经典》对红色题材曲艺作品的遴选和收录。正如本书“前言”所说,“红色经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曲艺作品的突出亮色,传达了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曲艺红色经典是凝聚了我们时代的高光和人民温度的作品。”收入本书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汽车司机大老郭和小张智取敌人军用卡车,一车高粱米换来一车美国俘虏的故事;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讲述张大娘为战士小李做军鞋,小李怕犯纪律不敢收,指导员让小李收下,然后给大娘青布也让大娘给他做双鞋,部队走后大娘打开青布,看到指导员留的纸条,解放军将青布送给大娘的女儿小琴,大娘十分感动,表示亲人留布再做鞋送亲人,军民团结心连心;评书《肖飞买药》选自小说《烈火金刚》,以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对文学形象进行再塑造,让智勇双全、临危不乱、机智果敢的英雄侦察员形象立在舞台上,长留人心中。这些作品雄辩地证明,红色题材和传统题材一样,都是曲艺创作的富矿。

在当代板块中,多有反映时代生活的经典之作。比如,侯宝林大师于20世纪50年代改编并演出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彰显了讽刺艺术的不朽魅力;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通过张老汉挑着扁担送女儿桂兰上大学,讲述了新旧社会人民生活的强烈对比;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相声《五官争功》《虎口遐想》又把读者的思绪拉回到改革开放初期……这几十年是中国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历史时期,思想日益多样,文化不断更新,审美悄然迭代,这些作品中的个别词语或表述,今天的年轻人读来或许有些陌生了;但是,作品所彰显的独属于相声艺术的讽刺力量和警世意义,却历久弥新,至今仍能发挥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这正是它们不愧为“经典”的原因所在。同时,当代板块的这些作品也完成了全书敞开式结构的建构,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紧跟时代,深入生活,曲艺才能在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中不断开辟新境界、走向新天地。

读完全书,笔者不禁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的重要论述:“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中国曲艺经典》集中呈现了中国曲艺所蕴藏的真善美、家国情、英雄气、历史观、人性论以及文化理想、审美追求和艺术技巧,必将与它收录的经典作品一样,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绍述先贤,启迪当代,沾溉后人。

(作者: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