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精妙的反讽,诙谐生动的表演
2024-08-19韦静怡
铁片大鼓早先在天津又名乐亭大鼓,实际上与唐山的乐亭大鼓关系不大,其唱腔源于民国初年在河北方向流传的部分小调。当时京津冀的一些艺人已经在表演这个曲种,但那时它的音乐板式是一板一眼,演唱时音域不广,唱腔较为平稳单调,特色尚不明显。20世纪30年代初,王佩臣锐意进取,对铁片大鼓的唱腔、板式加以改革,改用一板三眼的板式,增加了唱腔和节奏的多变性,从而使铁片大鼓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成型。继王佩臣之后,姚雪芬是铁片大鼓另一位知名演员,除了表演传统曲目,她还不断结合现实生活推陈出新,《良心》就是一部反映当代生活、寓讽于谐的佳作。
《良心》唱词叙事性极强,讲述了这么一件事:寒冬腊月,冯科长下班回家后和妻儿包了三鲜饺子,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听着相声,其乐融融之际家门被冯科长的老母亲敲响,夫妻二人赶忙将饺子藏起。原来老母亲被冯科长的哥哥以月底已到,她该到冯科长家吃饭的理由赶出,投奔而来。冯科长一听,便批评哥哥没良心,将母亲无情驱赶,冯科长的爱人对此极力赞赏。两人回屋却发现儿子小明将老母亲接回了屋中,并声言要学习父母,将来也如此对待他们,令冯科长恐惧汗颜。这部作品深受观众欢迎,艺术价值较高,被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唱片和CD光盘出版,还被收入了《中国曲艺名家名段珍藏版》CD光盘。那么《良心》在艺术上有何优良之处?笔者认为这个作品好就好在叙事、立意和表演均有较高水准,文本叙事通俗生动,生活气息浓厚,配合姚雪芬生动诙谐的表演,对社会生活中普遍的不良现象进行了高明的反讽。
一、细致精妙的反讽
《良心》的讽刺技巧相当高明,修辞上综合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情节设计和人物对话上使用了多种反讽类型,然而这些讽刺技巧都隐藏在细致入微的客观生活刻画之中,整段唱词基本无一议论之词,却将反讽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几乎达到了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时所说“无一贬语,而情伪毕露”的艺术境界。
首先是象征手法的运用。铁片大鼓中有许多传统唱段,如《刘伶醉酒》《姜太公卖面》《王二姐思夫》等,这些传统唱段的故事情节已为大众熟知,但就新编唱段而言,情节和人物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陌生新鲜的,如何让观众快速进入唱词所描述的情境是一个编创当代作品面临的挑战。《良心》的应对策略是通过极富北方特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贴近群众生活的饮食产品迅速搭建起一个典型的北方干部家庭的生活场景。开篇唱到“腊月里下着大雪还刮着西北风,屋外边滴水就成冰”,是对北方地区腊月时节天气特点的凝练概括。接下来唱到全家做晚饭的场景:“三鲜馅的水饺馅已和成,猪肉、鸡蛋、虾仁用香油搅拌,外加点姜和葱,还放了些味精。富强面和得是不软也不硬。”“冯科长今天特别高兴,拿出来久存的茅台还有多半瓶。现成的松花、香肠、酱牛肉,一样一样放在盘中。”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还承载着最广泛最普遍的日常生活记忆,市民的生活中永远不可缺少饮食,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之间饮食文化都各具特色。三鲜水饺、富强面、茅台、松花、香肠和酱牛肉都是带有北方地域特色且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饮食产品,无疑能最快唤醒听者的生活记忆,让他们身临其境。
这些饮食产品的功能不止于此,当母亲到来时,这些饮食产品就成了承载反讽意味的象征物,冯科长“藏饺子,关电视,一阵快如风,饺子忙用棉被盖,茅台酒就往立柜里边扔”,只给老母亲扔了一块白面饼。食品在此之前象征着冯科长的优渥生活,现在则生动地刻画出了他的吝啬、无情和自私。更巧妙的是关于富强面的细节,在母亲还未到来时,唱词写道:“富强面和得是不软也不硬”,反映出冯科长喜悦的心情,而母亲到来后,白面饼咬得老太太牙疼,冯科长却谎称:“上等的富强面烙饼就是硬”,前后的鲜明对比使得反讽意味不言而喻,而又冷又硬的假富强面也起了象征作用,影射、象征着冯科长冷硬、无情、虚伪的心灵。
其次是夸张手法的运用,《良心》的唱词多次在生活细节处对人物的言行进行漫画式的夸大和讥讽,充满了趣味性。如听到母亲到来,冯科长“就好像外边强盗来行凶,慌里慌张飞快行动”,藏起酱肉、香肠的时候“扯过来擦脚布就往上边蒙”。《良心》的讽刺对象不止一人,冯科长的哥哥、冯科长的爱人也是这部作品讽刺的对象。当冯科长的母亲远去,冯科长的爱人,一位妇产科医生,拉住了他,夸赞道:“你真不愧是个科长,堂堂男子汉,处理问题果断英明还雷厉风行。都因为你有坚强的原则性,为了咱全家福,你不顾母子情。在我心目中你伟大神圣,在我的心目中,你是英雄。我爱你爱得要得癫狂症,我爱你爱得要发疯。”冯科长无情无义的行为却被爱人称为“果断英明”“雷厉风行”,“不顾母子情”的行为在她心中居然是“有坚强的原则性”“伟大神圣”的表现,何等讽刺!冯科长的爱人还因此夸张示爱,“要得癫狂症”“爱得要发疯”之语,无疑是通过夸大式的正话反说对冯科长爱人自私冷漠的内心进行揭露。
除了在修辞上的使用反讽技巧,在情节设计和人物对话上,《良心》也是反讽叙事手法的运用典范。反讽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相关理论在语言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都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和讨论,文学上反讽的类型有多种分类方法,最主要的有两种,语言反讽和情境反讽,语言反讽可以理解为正话反说,将坏事说成是好事,将好事说成是坏事。冯科长说硬得让人牙疼的白面饼是上好的富强面,冯科长爱人大力夸赞冯科长的种种话语,唱词末端,儿子小明直言要学习父母等都是语言反讽。除此之外,《良心》还使用了情境反讽,情境反讽指的是通过展示人物的处境进行讽刺,“讽刺者被观众取代,观众在明白人物的真实境况之前已得到暗示,因此可以期望和看到现实使人物的理想遭受挫折。”①可以说《良心》的唱词在整体上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反讽。冯科长和爱人冷漠无情的行为启发了聪慧的儿子小明,他在父母面前陈述自己将要如何效仿父母,让他们“活受罪”,令冯科长听后“浑身哆嗦站也站不住,就好像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嘴里直哼哼。”小明的一系列设想和冯科长的恐惧展示了他将来的处境,引导听者想象他会因为自己的不孝得到什么样的下场。
情境反讽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感应,加之冯科长夫妻此类人物具有典型性。《良心》反映的不是某个家庭的独特经验,而是众多多子女家庭在赡养父母过程中普遍常见的不良现象——互相推诿赡养父母的义务,有了小家庭之后便将父母的恩情抛之脑后。《良心》没有对此现象进行死板直白的批评,那样是很难被曲艺的欣赏者所接受的,而是以设置情境反讽的方式,通过小明的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冯科长的未来命运处境,来暗示一个道理:我们对待自己父母的方式是将来自己被对待的方式,不孝的父母将会养育出不孝的子女,这就潜移默化地实现了传递正确价值观念的目的。
二、诙谐生动的表演
姚雪芬1962年起跟随王佩臣学唱铁片大鼓,她艺术禀赋出色且刻苦勤奋,在继承王佩臣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将多种表演技巧融会贯通,有“小王佩臣”之喻。《良心》的表演具备唱、演、说结合的特色,整体呈现出生动形象、自然清新、活泼诙谐的风格特点。
首先,在表演上能看出姚雪芬极强的模仿能力,她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演绎出了冯科长夫妻二人、冯科长母亲和冯科长儿子小明,男女老少4个人物的特性。表演冯科长时,音调低沉,动作沉稳;表演冯科长爱人时,眉飞色舞,音调较高;表演冯科长母亲时,便转为说的形式,此时伴奏停止,一个老年母亲的神情语气被模仿得栩栩如生,语音颤抖苍老,神情哀切,令听者动容,同时也将冯科长的冷酷无情反衬得极为鲜明,而在表演小明的时候,姚雪芬通过绷直身子,缩起脖子和噘嘴等一系列动作表情精准地模仿出孩童的形象,唱到“爸爸的好传统我一定要继承”时,姚雪芬将头歪过一边,双手张开拍向大腿两侧,十分生动诙谐。
其次,在唱腔上,姚雪芬注意音调高低的变化,时常改变咬字的节奏,冯科长将母亲赶走时,“当的声大门关了一个紧绷绷”一句猛然翻高,把冯科长的决绝无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唱到“对你们两个老帮子绝不动私情”时,将“老帮子”唱成重音,并辅以眼珠转动的细节表现孩童狡黠的神情,惹得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唱到“到了夏天,我叫你们站在雨水里,雨天洗澡用水冲,三天我给你们两顿饭”时眉开眼笑,辅以用力洒水的动作,仿佛真是一个的孩子在快乐地想象自己如何苛待父母,使得这出表演的讽刺意味在幽默诙谐的形式中达到了顶点。结束小明欢快的唱段之后,音调回降,音乐节奏略缓,以“要不然就是他的良心起了反应,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后半生”结束表演,最终将这出曲目的教育意义点明,在欢笑后留给观众思考和体会的空间。
如上所述,《良心》的叙事运用多种讽刺技巧,讲述的故事贴近生活,唱词通俗活泼,立意富有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虽然是严肃的立意,但是配合着精巧的叙事手法和姚雪芬诙谐生动的表演,寓讽于谐,寓教于乐,确不失为铁片大鼓当代新编曲目中的佳作。
注释:
①张葆霖主编译:《当代文学评论术语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54页。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