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2024-08-17侯晓娜
摘要:信息化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和技术能力。文章就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这一主题展开探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现代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数字转型;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7.077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7-0-03
Exploring the Path of Improving 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HOU Xiaona
(Datong Normal College, Datong 037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zati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teachers, as the main participants in teaching work and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need to possess certain digital literacy and technical abilitie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me of how to enhance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aim of further enhancing their modern teaching ability and level,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 competence; digital literacy; upgrade path
0 引言
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教育机遇,也是教育挑战。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担,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因此,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是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 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数字素养已经成为了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字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数字技术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1]。其不仅涉及掌握数字工具和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还包括对数字信息的获取、评估、处理和创造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数字素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字化技术理论的认识以及对其实践应用的能力。
1.1 对数字化理论的掌握
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提高他们对数字化理论的了解认知和掌握程度[2]。数字技术理论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领域的理论知识,能够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作为授业者,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用扎实的数字技术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素养,掌握理论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后续的实践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数字理论的学习,要掌握数字技术的含义、原理和其运行的内在逻辑性,明白其应用,并且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其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相关影响等,以构建科学、正确的数字技术认知。
1.2 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基础,只有了解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运行逻辑和应用领域,才能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数字技术背后的原理和逻辑,从而更好地指导技术应用,有效地将数字技术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然而,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才是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所在。对于高职教师来说,数字素养的应用,就是教师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来创造更多样化、丰富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关键环节。
1.3 对数字信息的整合能力
除了对数字技术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外,高职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还需要提高对数字信息的整合能力[3]。要能对自己已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并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分析,能够最大程度放大其价值,这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研究和创新,推动教育态势的良性发展。
2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
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2.1 加强高职院校对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重
视程度,优化顶层设计
教师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受学校的管辖和领导,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同样需要从院校着手。应加强领导层面对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优化顶层设计,以发挥纲领指导作用[4]。首先,学校要明确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并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要针对各个教师岗位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制定明确的数字素养培养目标,包括基本要求和进阶要求,以便教师了解自己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数字技能,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打造理论加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在校教师设计培训课程,包括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教学应用技能、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数据信息的整合等方面,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帮助教师快速提升数字素养。同时,要针对教师的不同现有水平和需求,建立个性化的数字素养培养机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帮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数字素养,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5]。最后,要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开展数据驱动的多元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标,涵盖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创新、数字化教学应用、教学成果等方面,从不同维度来评估教师的数字素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要利用教学数据、学生反馈、教师自评等方式,依据学习管理系统(LMS)、在线教学平台等技术工具,收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教师开展数据驱动的评价,并将其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数字素养。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与数字素养培养相关的激励机制,如评选数字化教学优秀案例、设立数字化教学奖励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数字素养提升的深入发展。
2.2 加快高职院校数字化新基建,营造数字
技术环境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数字化就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推动了现代文明步入新形态。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必须要解决“生产力”问题,即建设数字化校园,发挥环境的影响力[6]。只有将教师融入数字化校园环境中,才能够让他们亲身参与数字化教学活动和技术应用,通过实践来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并且不断摸索和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数字化教学的本质和方法,逐渐掌握技能,提高数字素养。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要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体系。因此,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就必须先提升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7]。一方面,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时代,网络基础设施是高校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优化网络基础设施要从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增加带宽和网络容量、建设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等内容着手,以满足多样化的数字教学和科研需求,保证师生在任何地点都能够访问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升级校园基础设施。要升级教室设备,如安装交互式白板、投影设备等,提供多媒体教室;改造实验室和科研设施,引入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提供智能化的图书馆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空间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满足数字化教与学的需要,促进教育创新和实践。
2.3 建设数字化平台,引进优质数字化教育
资源
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支持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一步,要开展广泛的需求调研,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数字教育资源需求[8]。然后,基于需求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确定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的功能、特点和技术架构。第二步,要拓宽教育资源采集的途径和来源。可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学术机构、教育科技企业等合作,获取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教学文档、教学工具等。搭建开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支持教师和学生上传、分享和交流教育资源。同时,可以采用开放式标准和技术,确保平台与其他教育资源系统和工具的兼容性,实现资源的互通互联。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荐和定制服务,根据用户的学科、年级、兴趣等特点,精准匹配适合的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户满意度。此外,还可以和其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共同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通过联合采购、资源交换、共建共享等方式,丰富平台的教育资源内容,提高资源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过程中,要加强版权保护和质量监管,确保资源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的资源审核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对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和评价,及时清理和下架低质量或侵权资源。
2.4 构建数字化虚拟教研室,促进教师顺畅
地进行数字化协作与交流
数字技术不仅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也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会[9]。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协作,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模式,双方之间的沟通,还依然依赖微信、QQ等媒介,这对于数字化模式常态性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利用数字技术,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一种模式。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单位,是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专业教学研究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各个教师可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研究并探索教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从教研室这个角度出发来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搭建一个数字化虚拟教研室平台,包括在线论坛、博客、社交网络群组、在线会议和协作工具等架构,为教师提供在线交流、资源共享和合作的功能。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现代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跨专业的教研交流,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互相借鉴与学习,推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10]。因此,在数字化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过程中,要打破地域、学科等的限制,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库、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库等,促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相比于传统的实体教研室,数字化虚拟教研室要保持开放性的姿态,让教师可以随时加入、分享和讨论,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多样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并能及时响应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和创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教育必然朝着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是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优化顶层设计,加快高职院校数字化新基建,营造数字技术环境,建设数字化平台,引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虚拟教研室,促进教师顺畅地进行数字化协作与交流,以促进教师数字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和数据信息整合能力的同步提升,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育的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丹.地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化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4(2):187-190.
[2] 于浩.数字时代下的高校教师素养框架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1):48-55,60.
[3] 庄浩.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及培养路径[J].科教文汇,2024(2):12-15.
[4] 赖艳,张睿.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泰语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4(3):87-89.
[5] 朱建军,王金龙.高校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教学数字化机理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1):141-143.
[6] 黎桦.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进阶研究:基础、短板及提升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0(6):84-90.
[7] 韩丹.数字素养能力提升在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3,39(4):123-126.
[8] 朱凯歌,廖梦怡.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结构模型构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38(3):110-115.
[9] 赵恒斌,徐文旭.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育人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ChatGPT为例[J].计算机应用文摘,2023,39(17):1-3.
[10] 周良发,张梦雪.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现状与培育路径[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3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