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本科职业教育传播机制研究

2024-08-17陈胜红李宁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7期

摘要:该文探讨媒介在本科职教政策传播中的重要性,分析信息技术和媒体演变带来的挑战。针对传播不足,提出优化策略,提升政策知晓、理解和支持度,优化传播效果,应对新媒体挑战。

关键词:媒介;职业教育;媒介即讯息;传播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4.07.072

中图分类号:G 719.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4)07-0-03

Research on the Dissemination Mechanism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dia as Message

CHEN Shenghong, LI Ning

(Huangg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It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dia. In response to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policy awareness,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optimize communication effects, and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new media.

Keywords: media;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communication effect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传统的政策传播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有效地传播本科职业教育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率、理解度和支持度,已成为教育领域和传播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媒介即讯息”理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1 媒介即讯息理论概述

媒介即讯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播理论,突破了传统信息内容的局限性,将焦点从“说什么”转向了“怎么说”以及“通过什么渠道说”。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媒介本身,而非仅仅是其传递的内容,对信息的解读和接收具有深远的影响[1]。换言之,传播工具或媒介的性质,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留下其独特的印记,从而影响信息的最终呈现方式和受众的感知。该理论最初由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著作中提出,他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更是信息的一部分,有时甚至媒介的影响力会超越信息内容本身。例如,在电视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们更注重画面和声音的即时感受,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流动和碎片化阅读成为主导。这些媒介特性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还重塑了受众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了媒介的技术特性对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作用。

2 媒介即讯息理论在本科职业教育政

策传播中的应用

2.1 政策传播媒介的多元选择

在政策传播过程中,媒介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介各具特点,对政策传播的作用和效果也各不相同(见表1)。在选择媒介时,需根据政策的目标受众、传播目的以及媒介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例如,针对年轻人的职业教育政策,互联网媒介可能更为有效,因为它符合年轻人使用数字技术的习惯。

2.2 媒介对政策解读的深层影响

媒介不仅是政策信息的传递工具,更在无形中影响着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的媒介形式会对政策的解读产生不同的偏向。例如,电视媒体可能通过视觉元素和声音渲染,使政策显得更为生动和紧迫;而报纸则可能通过深入的文字分析,引导读者对政策进行更为理性的思考[2]。媒介的框架设置也会影响公众对政策的解读。媒介在报道政策时,会选择性地强调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从而构建出一个特定的政策形象。这种框架设置可能会引导公众对政策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看法。

2.3 媒介在塑造公众意见中的关键作用

媒介的特性使其在塑造公众对职业教育政策的看法和态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使得公众能够迅速表达对政策的看法,并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这种交流不仅加强了公众对政策的认知,还可能形成特定的舆论氛围,进而影响政策的实施和效果[3]。媒介的选择性报道和强调也会引导公众的关注点。当媒介突出报道政策的某些方面时,这些方面就可能成为公众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从而影响公众对政策的整体评价。因此,媒介的选择和运用不仅关系到政策信息的准确传递,更影响着公众对政策的认知、理解和态度。

3 本科职业教育政策传播机制优化策略

3.1 构建多元化的媒介传播体系

在信息传播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多元化的媒介传播体系,不仅仅是为了确保政策信息的广泛传播,更是为了适应不同受众群体信息接收的需求。首先,多元化的媒介传播体系能够确保政策信息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见表2)。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依然在特定群体中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不太熟悉数字技术的受众来说,传统媒体仍然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4]。其次,社交媒体、教育类App等平台以其交互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通过这些新媒体渠道传播政策信息,不仅能够迅速触达年轻受众,还能利用这些平台的交互功能,收集受众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通过整合这些渠道,可以形成传播合力,最大限度地扩大政策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2 强化媒介的互动性与反馈机制

在政策传播的过程中,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更应是公众参与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桥梁。互动性不仅能够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还能使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把握公众的需求和期望。首先,通过设立在线论坛、社区等平台,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自由讨论政策的空间。这种自由的讨论环境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意见交流,使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公众的想法[5]。其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线问卷调查,政策制定者可以系统地收集公众对政策的看法、满意度和改进建议。问卷调查的设计应确保问题的全面性和中立性,避免引导性或模糊性的问题,以保证反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见表3)。此外,为了鼓励受众的参与,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如为活跃用户或提供有价值建议的用户提供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虚拟的(如论坛积分、徽章等)或实体的(如小礼品、优惠券等),旨在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3.3 提升媒介素养与教育普及

通过普及媒介知识,公众可以更加明智、安全、有效地使用媒介,提高对媒介信息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应涵盖多个方面。首先,公众需要了解媒介的基本属性和功能,包括媒介的类型、特点、传播方式等。这有助于公众认识到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介信息可能存在的偏见或误导。其次,公众应学会批判性地接收和处理媒介信息。这包括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以及分析信息背后的价值观、立场和利益关联。

3.4 建立动态调整的传播策略

在政策传播的过程中,一个固定不变的传播策略往往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受众需求。因此,建立一种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受众反馈进行动态调整的传播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普及,政策传播必须加大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的推广力度。例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通过发布政策解读、专家访谈、案例分享等内容,增强政策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同时,这些平台提供的实时互动功能也有助于及时收集受众反馈,为策略调整提供依据。其次,了解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偏好以及心理需求,是制定有效传播策略的基础。例如,对于年轻一代受众,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颖形式获取信息,而对于中老年受众,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可能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各类渠道都不容忽视。

3.5 加强跨媒介的协同与整合

在信息传播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单一媒介传播已经难以满足公众对政策信息的全面需求。为了实现政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加强不同媒介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形成传播合力,进而提高政策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质量。首先,跨媒介的协同与整合意味着要打破传统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电视、报纸、社交媒体等各类媒介平台应共同参与到政策传播中来,形成多维度的传播网络,为受众提供直观的政策解读和更为深入的政策分析;同时利用其互动性和即时性,迅速传播政策信息并收集公众反馈。其次,实现跨媒介的协同与整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传播策略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各类媒介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定位,避免信息的重复和冲突(见表4)。

4 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媒介的作用愈发凸显,对于政策传播而言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对“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深入探讨,揭示了媒介在职业教育政策传播中的多重角色与影响。提出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传播者提供实践指导,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挑战。通过多元化的媒介选择、增强的互动反馈、普及的媒介素养教育、动态的传播策略调整以及跨媒介的协同整合,有望实现职业教育政策传播的高效与精准,进而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慧琳,郑保章,孟建.从“媒介即讯息”到“数据即讯息”:对麦克卢汉媒介观在大数据时代延伸的哲学思考[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39(01):122-128.

[2] 曾润喜,杨璨.信息时代的政策茧房现象与政策传播效能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3,39(09):132-141.

[3] 白旭晨.媒介进化视域下政策传播研究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新闻爱好者,2024(04):52-55.

[4] 杜旺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机制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01):189-191.

[5] 朱芝洲.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的“合法性”审视——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3):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