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采血准备,避免再次被扎
2024-08-16马敏王萍
采血前:重点是调整饮食
(1)确保空腹状态:采血时最好保持空腹状态,尤其是早晨采血时更为重要。大部分正常参考范围都是以空腹血液测定值为基础的。然而,过长的空腹时间会影响血液成分,增加甘油三酯等物质的含量,所以以8~12小时为宜。通常建议在采血前24小时内食用清淡的素食,避免摄入高糖高脂类食物和水果。此外,应停止饮用咖啡或咖啡类饮料、浓茶类饮料以及酒类。
(2)减少吸烟:吸烟会导致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儿茶酚胺和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同时影响血液学指标。因此,采血前应尽量避免吸烟或减少吸烟。
(3)避免剧烈运动:在采血前一天晚上和采血当日早晨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劳动。此外,采血前应至少休息10分钟,以确保血液循环通畅并稳定情绪。在冬季采血时,患者应保持身体暖和,血液循环通畅,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选择合适衣物: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因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肿。
采血过程:配合医护人员
(1)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患者应该将手臂伸直并轻轻放松,以便医务人员更容易找到适合采血的血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选择其他部位进行采血,比如手背或者手指。
(2)严格消毒:在采血之前,医务人员会使用消毒酒精或碘酒等消毒剂清洁采血部位的皮肤,以避免细菌感染。患者应该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轻轻地将皮肤暴露在采血部位,确保消毒过程的顺利进行。
(3)采血时放松:在医务人员采血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放松身体,保持安静,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移动或者紧张,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进而影响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在采取过程中,如果感觉有不适感,如眩晕、恶心等,要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便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采血后:学会按压
(1)局部按压:采血后需在针孔及向上两厘米进针处的范围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防止血液继续流出,减少血肿和血管破裂的风险。但千万不要揉搓局部,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皮下血肿,加重局部不适。血液凝固的时间可能会因人而异,因此需要确保按压时间足够长,以完全止血。如果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更应该延长按压时间,直到确定完全止血为止。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可以用温热毛巾湿敷。
(2)注意休息:采血后要适当休息片刻。有些人可能会在采血后感觉头晕、眼花、乏力等晕针症状,这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平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可以饮少量糖水,补充体力。等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查,以免出现意外。24小时内应保持手臂清洁卫生,尽量别洗澡,更不要洗桑拿。
(3)注意电话:当出现不合格标本时,实验室会立即电话联系患者重新采集血液标本。所以采血后要注意接听电话,约定重新采集标本的时间及要求,避免影响您的复诊及其他诊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