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也许是打鼾惹的祸

2024-08-16谢逸民

家庭医药 2024年8期

张先生今年才四十出头,却已经确诊患有高血压一年多了。上个月,他因为服用降压药物未能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我观察发现他体形偏胖,就询问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如何?他回答说:“我平时不太爱活动,总是犯困,很少能完整地观看一部电影,因为每每电影开始不久便进入了梦乡。驾车时我频频感到困倦,眼皮沉重得难以支撑,有几次这种情况差点导致了交通事故。上班时也同样受到影响,坐在电脑前经常在无意识中开始打盹,有时甚至会点头、打呼噜。”

我心里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张先生的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能与他的睡眠状况有很大关系,于是建议他做一个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出来后,我的判断得到印证,张先生患有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病与高血压有着紧密的关联。

打呼噜是高血压的首要危险因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特点是在睡眠中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呼吸减弱,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两种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睡眠中因咽喉肌肉松弛导致呼吸道阻塞,从而引起呼吸停顿;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大脑和呼吸肌之间的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或减弱。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呼噜)患者中,有50%以上合并有高血压;而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30%合并有打呼噜。因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列为高血压的首要危险因素。

随着研究的深入,打呼噜引发高血压的机制被揭示出来:

交感神经兴奋 在睡眠期间发生呼吸暂停时,血氧饱和度会下降,这将激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首先,交感神经的兴奋会导致血管紧张和收缩,增加了血管的阻力,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其次,交感神经的兴奋还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这也会对血压的升高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交感神经的兴奋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影响血管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引发血压升高。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存在,这些生理反应可能会导致长期的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血中一氧化氮含量减少 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它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的舒张来扩张血管,从而确保血液能够顺畅流动,这对维持健康血压至关重要。此外,一氧化氮还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之间的黏附与聚集,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保障血管的畅通。而当遭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由于机体氧气供应不足及二氧化碳积聚,一氧化氮的生成及其释放会显著减少,上述这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负面影响,使得血压不稳定并出现上升的趋势。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打呼噜会引起慢性炎症反应,而炎症因子可直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功能受损,这种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会进一步导致血管紧张、血管舒张能力减弱,最终影响整体血管张力和血压。

超重的打鼾者更易发生高血压

临床观察发现,打呼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一般具体有以下特点: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虽然遵医嘱用药,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有些患者甚至服用多种降压药物仍不见理想疗效。如果你是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又存在睡眠时打呼噜的现象,一定要到医院做个多导睡眠监测,证实监测期间发生呼吸事件≥5次/h,包括阻塞性呼吸暂停、混合性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性觉醒,那么就不是普通的打鼾,而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调整用药。对于打呼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推荐使用 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夜间血压升高者,可在睡前服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要避免选择具有中枢镇静作用的降压药物,如利血平、可乐定等。

有肥胖、鼻部疾病等体征 体重的增加是造成打呼噜甚至憋气的重要原因。因为肥胖者咽腔道附近的脂肪会增加,造成呼吸道的狭窄,在气流经过狭窄的地方以后就会出现打呼噜的情况。此外,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问题,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增加呼吸时的阻力,从而加剧打呼噜问题。

伴有晨起困倦、乏力、头痛等症 患者因夜间打鼾、呼吸暂停(间断时间为数十秒,个别长达2分钟),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故白天会出现困倦感,严重的还会出现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情绪改变等,往往还伴有夜尿增多、晨起头晕头痛等表现。临床有很多患者,就是因为白天嗜睡或开车打盹出事故,才察觉到这类疾病,继而寻求治疗。

除上述,打呼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还存在基础血氧饱和度偏低、夜间出现低氧血症且时间长、晨起血压明显增高且低压升高更明显等特点。不过,只要积极接受专科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佩戴无创呼吸机、手术等),血压通常会逐渐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睡好觉,让血压稳稳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患上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为了控制好血压,建议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健康的体重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适量摄入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以保持能量平衡。还要注意保持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清晨和傍晚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帮助燃烧多余的脂肪。在日常工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保持一定的身体活动。

戒烟限酒 吸烟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和充血,进而导致呼吸道狭窄并增加打鼾的风险;吸烟还可能损害血管和心脏功能,提高患高血压的可能性。饮酒会使喉部肌肉松弛,舌头和喉部软组织放松,从而增加呼吸道部分阻塞的可能性,引发打呼噜;酒精还具有呼吸抑制作用,会减慢呼吸频率和深度,导致呼吸不规则,进而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烟酒,特别是在睡前几小时要避免饮酒。

不依赖催眠药物 很多镇静剂和催眠药物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全身肌肉松弛,包括咽部肌肉,就会增加呼吸道部分阻塞的可能性,导致打呼噜。因此,如果有睡眠问题,最好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可以考虑采用放松技巧、温热水浴、阅读等方式来取代饮酒和催眠药物。

调整睡姿和枕头高度 侧卧睡姿可以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舌头和软组织向后阻塞呼吸道的可能性,这样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暂停的发生。在睡觉时,我们可以使用较高的枕头,有助于使头部保持适当的姿势,防止呼吸道受压,减少呼吸道阻塞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