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视网膜静脉阻塞

2024-08-16王大禹王双连

家庭医药 2024年8期

会致盲的眼底血管病

从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RVO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研究学者预测到2040年全球的RVO患者将超过5,000万人,其中将有高达2,100万亚洲人受到RVO的影响。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RVO症状,尤其是在高血压、心脏病、中风、高胆固醇、高肌酐的综合作用之下,老年患者患有RVO的发病率正在与日俱增。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精细化程度提升,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导致RVO发病患者逐渐增多,且年龄也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可以简单地把视网膜静脉阻塞理解为脑血管阻塞或心肌梗死,这3类疾病都是血管栓塞,且机理相同,这样说也许大家就能意识到这种疾病的重要性。这种眼底血管疾病产生的视网膜血液淤滞、静脉扩张、出血和水肿,会引起患者的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一系列的症状。患者大多数都是骤然发病,起病迅速且治病的难度较高,治疗后极容易复发,病情呈现出久治难愈的情况,对患者正常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尤其是青年患者工作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全面重视这一疾病。

引起视网膜阻塞的原因,主要是血液在视网膜静脉当中的循环受阻,血液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造成静脉迂曲扩张。患者视网膜静脉呈现出火焰状出血。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黄斑水肿以及其他类型的眼底病变,在发病之后会突然出现视物模糊或者视野缺损。如果阻塞的部位是在视网膜静脉的中央,那么该疾病被称为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会出现大面积的视物模糊的情况;而如果阻塞的部位出现在视网膜分支,那么被称为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野缺损往往是由于这种情况造成的。但不论哪一种类型的视网膜阻塞,其发病原因都与血栓的形成有关,血栓的存在导致患者视网膜当中的血流速度极为缓慢,伴随着脂质的积累以及血液当中其他物质在血管当中的积累,血管内皮损伤的情况也越发明显。整体来看,视网膜静脉中的血液呈现出高凝状态。经过门诊的数据统计检查,可以发现造成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可以从血压、血糖、血脂以及眼压等几个方面合理进行检查,能够更快地诊断患者的症状。但如果患者的年龄小于40周岁,造成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原因则更为复杂。除了上述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还要合理怀疑睡眠呼吸暂停、血管炎症,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系统性疾病。

眼科检查指导治疗

患者出现视网膜阻塞的相关症状之后,除了全身检查明确病因,还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眼科检查。

针对患者的眼底进行检查,尤其是关注患者的视力、眼底照相检查,通过这些眼科检查能够有效地分析患者的视盘边界是否清晰,视网膜静脉是否迂曲、扩张,以及视网膜是否出现出血的症状。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黄斑区情况。通过OCT检查,来判断患者的黄斑水肿程度,必要时还可通过向静脉注射药物,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其结果更直观地反映患者视网膜阻塞的情况,判断患者的阻塞类型是缺血性还是非缺血性,指导是否需要联合激光治疗,同时能够有效地排查血管炎症所引起的视网膜阻塞。近年来出现的扫频血流OCT,能够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样显示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对临床观察及诊疗方案的制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因其无创检查的特性,已能取代大部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这种有创检查。

改善眼底供血很关键

针对视网膜阻塞患者的治疗,最为重要的是消除黄斑水肿,改善眼底供血,了解患者的致病原因,积极地控制血压、血糖,并降低患者血液的黏度。

过去在没有眼内药物注射的情况下,黄斑部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会损伤视网膜影响视功能,目前已经淘汰。

现如今玻璃体腔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成为首选治疗,该方法通过眼内注射,降低眼内VEGF因子,减轻患者的血管内炎症,减少血管渗漏,消除黄斑水肿。目前在治疗有效性和治疗安全性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量化评估患者的用药量、疾病活动性,调整治疗的方案。一般激素是3个月注射1次,抗VEGF是1个月注射1次。

全新一代抗VEGF融合蛋白类——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目前治疗RVO的疗效显著的药物。康柏西普是我国率先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生物新药,是我国“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获评“中国眼科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中国最具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工业大奖”等众多荣誉。从结构上看,康柏西普结合VEGF-A、VEGF-B、PIGF,作用靶点更多,疗效更持久。相较于以往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更有优势。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RVO适应症获批更早,同样在RVO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此两种药物对于RVO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对比优劣如何尚无确切定论,从临床观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且国内外二者对比研究报道鲜少。因此笔者正在进行此两种药物的对比研究,以期未来能为RVO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选择上提供参考意见。

有学者认为,选择视神经鞘切开术,能够更加显著改善患者的综合症状。该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减轻视网膜血管的压力,从而快速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部功能。手术过程当中,医生会运用微创手术器械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患者周围眼部神经损失造成的损伤。但是相对于眼内注药治疗和激光治疗来说,玻璃体切割视神经鞘切开术操作复杂,费用高,难以普及。

除了上述方法,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还需要神经内科会诊。有些患者没有“三高”,但颈动脉存在斑块或狭窄,导致眼部供血不足,或栓子阻塞视网膜静脉血管,可以静脉滴注或口服扩血管药物,改善眼底视网膜血液循环,增加供血。另外有一部分患者确实查不出全身疾病,单纯表现为眼部疾病,需要注意休息,改善睡眠,戒烟酒,适当有氧运动,应用中医疗法等。如果是晚期RVO,会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需要尽快降眼压治疗,并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甚至需要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预防的效果始终大于治疗。对于年龄增长的中老年人群来说,改善“三高”就能够有效降低RVO的发病率,此类人群一定要遵医嘱治疗。中老年群体要养成规律体检的意识,一年定期做眼底检查一次,观察自己身体异常部位的变化,做好日常记录,保障饮食合理,睡眠充足,戒烟酒,保证睡眠,适当增加户外锻炼活动的时间,并注意心情舒畅,避免气滞血淤。如果已经出现RVO症状,要积极到眼底科检查,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