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肩腰腿疼之梨状肌综合征

2024-08-16税云华

家庭医药 2024年8期

腰骶部和臀部疼痛常常困扰中老年患者,其实明确诊断后治疗起来是很容易的,不仅用药少,花费少,而且疗效还好。但是老年患者常常自行购置药物治疗,不仅拖延病情,同时增加了药物治疗带来的诸多并发症,甚至引发焦虑症状。

那么,对于腰骶、臀部区域疼痛,作为患者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并进行治疗呢?

明确病因是关键。常见原因有生理性以及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如长时间弯腰、重体力活动或者不当运动引起腰骶部以及臀部肌肉劳损,可表现为腰骶部臀部疼痛,一般无其他伴随症状,休息即可缓解;病理性原因如腰骶部肌肉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炎、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等,其中腰3横突综合征较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一些特殊病因的疾病,比如强直性脊柱炎则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进行规范化治疗;椎管狭窄则常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和腰3横突综合征则可以考虑超声引导注射治疗。上述原因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梨状肌综合征最难鉴别,且常常同时发病,今天重点介绍梨状肌综合征。

数月前凉山州门诊有一例患者自诉因右侧臀后区域疼痛30+天就诊,门诊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无效后做了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疼痛难忍,影响睡眠。门诊做了梨状肌综合征相应查体(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弯曲,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动作,坐骨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阳性)后诊断明确,遂予以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下腹部垫一薄枕,将低频探头置于骼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连线中段,Mark(超声探头的标记)朝向骼后上棘,获取骼骨翼及浅面的臀肌影像,将探头向尾端平移,获取梨状肌上孔、低丛及浅面的臀大肌和臀中肌影像。继续将探头向尾端平移,臀中肌影像逐渐消失,骼骨内侧出现强回声的骷骨骨皮质影像,臀大肌深面出现呈扇形,内宽外窄中等回声影像的梨状肌长轴,低丛神经位于梨状肌深面,呈高回声团块影像。采用平面内技术,针尖抵达病变部位或梨状肌表面注射药物,超声显示药物在臀大肌与梨状肌之间扩散。同时将药物注射至梨状肌深面,采用水分离技术将神经与周围组织松解。间隔一周再次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整个过程,验证了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是明确的,同时也说明了椎间盘突出并不是臀后区域疼痛的罪魁祸首,但是由于两种疾病的症状相似,疼痛区域又有重叠的部位,因此对于不熟悉此类疾病的临床医生来讲是非常容易误诊与漏诊的,这使得患者反复慢性疼痛,病情迁延不愈,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患者的经济、心理负担。该病例也表明,超声引导的可视化注射治疗为此类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优势在于:查体的同时可以超声下动态观察梨状肌的活动情况同时治疗,医生能直视穿刺针到达梨状肌病灶并注射治疗药物,这意味着药物能够直接到达病灶(没有首关消除),大大提高了病灶药物治疗浓度,减少药物副作用。

当梨状肌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损伤时,可出现局部炎症、充血、水肿、痉挛,进而压迫和刺激坐骨神经,形成梨状肌综合征。下述人群就容易患梨状肌综合征:长期劳损,如长期过度行走或跑步,梨状肌过度使用;长期固定姿势压迫,如坐姿不良、爱翘脚、桌椅的高度与人体不相符;髋关节动作过度,如拉伤梨状肌,导致肌肉痉挛。因此在生活中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注意劳逸结合,以预防梨状肌综合征。大家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真正做到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