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2024-08-15杨丽
摘 要:通过对比分析实际发展现状,结合物联网和云平台技术,进一步探讨分析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充电桩和车载终端的协同工作,高质量完成纯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智能化检测与控制。在此基础上,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思路,包括充电桩和车载终端的模块组成以及相应的功能实现,以求提高充电效率,保障充电安全,为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 智能充电 自动控制 充电设施
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当前的重点内容。传统的充电方式存在着充电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无法满足大规模纯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智能充电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 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案例
1.1 特斯拉超级充电站
特斯拉的充电桩采用了高效能源转换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充满电。不仅如此,借助特有的液冷线缆设计,提升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控制系统和通讯模块,实现了充电桩的智能管理和充电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充电期间,充电桩与车辆、服务中心之间的顺畅通信。用户连接充电插头至车辆后,充电桩通过控制系统与车辆建立通信,在此基础上,确认车辆电池状态及充电需求,进而调整输出以匹配电池管理系统,开始充电。在该充电站中,借助电压和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测充电时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确保稳定输出,同时借助温度传感器检测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预防过热。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该充电站还具备充电状态智能识别、故障诊断等功能,通过车辆与充电桩间的通信协议,实时识别电池充电状态,根据电池状态自动选择合适的充电模式和参数,以此实时监控并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动态调整充电参数,保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从实际数据来看,V3超级充电桩支持高达250kW的峰值功率,Model 3车型充电15分钟可补充约250km的续航电量,平均每个特斯拉超级充电站配备了9.1个充电接口,同比增长0.3%。
1.2 国内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国内现阶段的纯电动汽车主要借助充电桩、充电枪、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硬件模块打造出智能充电系统,软件架构则由充电管理系统、支付系统、用户交互界面等组成,支持远程监控和智能充电策略。从目前来看,该智能充电系统能够支持多种充电协议,适配市面上90%以上的电动汽车型号,充电期间能够实时监测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数据采样频率高达每秒数千次,确保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为用户提供直观的LCD显示屏和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支持多种支付方式。虽然在充电速度上,特斯拉的V3超级充电桩功率更高,但国内系统也在逐步提升充电功率,缩短充电时间。在故障诊断和自动化监控方面,使用高精度(±0.5%)的电流电压传感器,借助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充电过程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故障识别准确率高达98%,数据准确性也得到了保障。系统能够在毫秒级内响应异常情况,自动切断电源并发出警报,确保用户和设备安全。充电过程中,会根据电池状态实时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不会对电池产生负面影响,也可以保证寿命。在快充模式下,能够在20—30分钟内充满电池至80%,与特斯拉的充电效率相当。现阶段,国内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主要在传感技术、控制算法和用户交互方面优势相对突出,可以为不同品牌的纯电动汽车提供一站式的充电解决方案。
2 技术分析与比较
从智能充电检测方面来看,特斯拉的智能充电检测技术非常先进,特别是其高压输送和液冷系统,使得充电速度和效率显著优于行业标准。此外,特斯拉的充电设备配备高效的传感和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充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但相对而言,特斯拉系统的专有性较强,主要适配自家车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性和应用范围。国内系统的兼容性是其一大亮点,能够适配多种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满足市场上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该系统也采用了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控制算法,虽然可能在充电速度和效率上稍逊于特斯拉,但整体上已经可以满足现阶段纯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2]。
而在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特斯拉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高度集成化,与其车辆系统紧密配合,实现了从车辆识别、充电参数设置到充电过程监控的全自动化管理。此外,特斯拉的系统还具备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大大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国内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更注重兼容性和用户友好性。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并根据电池状态和用户需求智能调整充电策略。同时,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简洁直观,便于用户使用和操作[3]。
3 智能充电检测技术
3.1 电池状态检测
电池状态检测是智能充电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电池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的评估。以下将对电池电量检测、电池健康状态评估和电池温度监控进行详细分析。电池电量检测通常依赖于库仑计数法或开路电压法来估算。库仑计数法通过积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来计算电量变化。设电池在t时刻的剩余电量为Qt,初始电量为Q0,充放电电流为i(t),则,电量变化可以表示为通过对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i(t)进行积分得到的结果,即
(1)
其中Q0是初始电量,Qt是t时刻的剩余电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受电压测量失真(比如电池内阻导致电压失真)的影响。其中,i(t)为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充电时为正,放电时为负。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池自放电、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定期校准以提高电量检测的准确性。根据实验数据,采用高精度库仑计数法的智能充电系统,在室温条件下,对电池电量的估算误差可以控制在±2%以内。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 SOH),作为评估电池性能衰退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定义为电池当前容量与初始容量的比值。智能充电系统通过定期充放电测试来评估电池的SOH,某知名品牌的智能充电系统在长期实验中,对锂离子电池的SOH评估准确度达到了95%以上,为电池的维护和更换提供了可靠依据。设电池当前容量为Ccurrent,初始容量为Cinitial,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公式
(2)
其中Cinit是电池的初始容量,Cbatt是电池当前实际容量。这个公式提供了一种量化电池健康状态的方法,通过比较当前容量与初始容量的比例来评估电池的老化程度。由上可知,智能充电系统通常配备温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控电池温度。设电池温度为T(t),则温度监控的目标是将T(t)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如0℃至45℃)。根据热传导原理,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热阻、热容等参数进行建模和分析。智能充电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温度并调整充电参数,确保电池在安全温度下工作。实验数据显示,在极端环境下,智能温度监控系统能够将电池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效预防了热失控等安全风险。
3.2 充电过程检测
智能充电系统通过高精度的电流和电压传感器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电流I(t) 和电压V(t)。这些传感器通常具有快速响应时间和高准确性,能够捕捉到充电过程中的微小变化。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在充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会随时间变化而波动。智能充电系统能够实时调整充电参数,以确保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例如,在某品牌智能充电系统的实测中,电流和电压的测量误差均控制在±0.5%以内。充电效率η可以定义为电池实际充入的电量与充电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之比。设电池实际充入的电量为Qcharged,消耗的电能为Qconsumed,则η可表示为:
(3)
充电速度则通常用充电功率P或充电时间t来衡量,智能充电系统通过优化充电策略,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实验数据显示,采用智能充电技术的系统,在相同条件下,充电效率比传统充电方式提高10%以上,充电时间缩短约20%。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控制系统的内部框架,包括CPU处理系统、急停按钮电路、电子锁电路、辅助电源电路、LCD显示器、键盘电路、未接地检测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RFID读卡器电路、存储电路、电压/流检测电路、电表电路、后台通信接口电路、输出电路、控制引导电路及指示灯电路。可以实现汽车接口自动匹配功能、身份识别功能、预约功能,具备温度保护功能,具备充电线缆防盗功能,具备灵活配置功能。
3.3 故障诊断与预警机制
智能充电系统具备故障诊断与预警机制,能够识别潜在的充电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系统能够识别出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如,当充电电流突然增大或电压异常波动时,系统可能会判断为充电线路短路或电池故障,并立即切断充电电源以防止事故发生。故障类型分类与处理方法也是智能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故障类型的不同(如过流、过压、欠压等),系统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切断电源、降低充电功率等)以确保充电安全。实验数据显示,在模拟故障测试中,智能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并成功避免了潜在的充电事故。
4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架构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架构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核心组件,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充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电流、电压、温度等,为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反馈。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如调整充电电流或断开电源等。控制器则是整个系统的“大脑”,接收传感器的数据,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做出决策,并通过执行器实施控制。在上述国内设计的智能充电系统中,使用了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其测量精度达到了±0.2%。同时,该系统配备了高性能的控制器和执行器,能够在毫秒级内响应控制指令,确保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充电控制策略
4.2.1 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及阶段充电
恒流充电是保持充电电流恒定的充电方式,适用于电池的初步充电阶段。恒压充电则是保持充电电压恒定,适用于电池接近满电时的充电阶段。阶段充电则是将恒流和恒压充电相结合,以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如,某款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在前80%的充电过程中采用恒流充电方式,以最大化充电速度。当电池电量接近满电时,则自动切换到恒压充电方式,以确保电池安全并延长电池寿命。通过实验数据对比,采用阶段充电策略的电池在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方面均优于单一充电策略。
4.2.2 充电过程中的能量管理与优化
智能充电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电量、温度等参数,动态调整充电策略以实现能量管理的最优化。如,在电池温度较高时,系统会降低充电电流以防止电池过热,在电池电量接近满电时,系统会逐渐减小充电电流以防止过充。在某款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充电参数,使得充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降低了15%,同时电池的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4.3 安全保护措施
4.3.1 过流、过压、欠压保护
为了防止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过流、过压或欠压等安全问题,智能充电系统通常会配备相应的保护措施。当传感器检测到异常电流或电压时,控制器会立即切断充电电源并发出警报。
4.3.2 温度保护与故障自诊断功能
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智能充电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温度,并在温度过高时自动降低充电电流或切断电源以防止热失控等安全问题发生。同时,系统还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并报告潜在的故障点以便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部件。在上述纯电汽车的智能充电系统中,当电池温度超过60℃时,系统会自动降低充电电流以确保安全;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自动报告故障类型和位置以便及时排查和解决问题。这些安全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充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分析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突出充电桩和车载终端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向,实现对充电过程的全面监测和自动控制。以此最大程度提高充电效率,降低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带来了显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顺,陈立旦.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3(01):19-22.
[2]杜晓燕,徐爽.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动汽车充电过程故障信息提取与安全预警模型分析[J].光源与照明,2022(02):237-239.
[3]孟显海.电动汽车充电过程故障智能诊断专家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