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公交为导向的常州公交客流提升策略研究
2024-08-15陆丹丹艾倩楠
摘 要:受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地面公交客流出现不同层次的下降,如何深入挖掘制约客流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客流提升措施,是提高地面公交的行业竞争力,提升地面公交在居民出行中比例的重要策略。本文通过对居民出行调查和公交满意度调查,深入分析客流下降的原因,并结合公交乘客交通需求调查数据,以数字化公交为导向,从智能化采集数据、灵活化公交线路、数字化线网布局和信息化定制服务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公交客流 数字化 线网布局 信息服务
1 绪论
常州公交是指服务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其公共交通事业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截至2023年,营运公交线路547条,公交营运车辆3113辆,公交客运量12437.9万人次,增长17.0%。新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5条,新建公交候车亭94个,开通7条校园公交线路、3条敬老爱老示范线、2条公交助残示范线和9条惠企专线。
目前常州市在公共交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公交网络总体客流量较低,运行效能不高。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上升、地铁线路的完善和各类新交通方式的出现,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人,逐渐有了更多交通方式的选择逐渐疏远了公交车,曾经作为居民出行首选的城市公交行业,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客流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因此为实现常州市公交企业稳步发展,有必要进行提升路面公交客流的策略研究。
2 客流调查分析
2.1 常州市居民出行现状
为更好地了解常规公交乘客出行需求,本课题组通过编制乘客调查问卷,开展了常州市居民出行方式调查和常州公交乘客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常州市居民主要出行方式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和步行。其中公共交通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占比达到45%,其中轨道交通出行为27%,地面交通出行为18%,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和步行分别占比20%和7%,私家车出行的占比为38%。从调查数据显示,公共交通依然在常州居民出行中占了较大比重,但是比较倾向于轨道交通。
2.2 常州公交乘客满意度调查
为调查公交乘客的出行需求,本课题组通过乘客调查问卷,开展路面公交乘客满意度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调查形式开展,共计发出500份电子调查问卷,收回反馈问卷497份。在497个受访乘客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为51.7%和48.3%。调查问卷中选取7项调查内容,最终测算出乘客对常州公交的整体满意度为91.6%,属于较高层次的满意度。常州市公交乘客希望常州公交改善方向如图1所示。
2.3 目前常规公交客流下降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和公交企业实地考察研究等方式,本文发现公交客流下降存在以下原因:
2.3.1 公共交通方式多样化,公交面临客流竞争压力巨大
21世纪初,地面公交为城市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私家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兴交通方式的普及,使得公交车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另外2020年-2022年底的疫情加剧了地面公交客流下降的趋势。以常州市居民出行方式为例,居民地面公交出行从2008年的32%下降到2023年的18%,已建成的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成为市民出行的更优选择,私家车的出行由15%上升到38%,助(电)动车从,10%增长到32%,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小汽车、助(电)动车几种出行方式对比来看,地面公交的出行比例最低。所以由于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发生巨大变化,地面公交承受的客流竞争压力巨大。
2.3.2 地面公交的交通特性不再符合乘客的出行选择
因为乘客可选择的出行方式比较多,所以更多乘客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而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运营速度(时间)、可靠性(准点率)、可达性(便捷性)、价格、舒适性等。通过调查显示小汽车交通出行成本高,但是舒适性和便捷性好,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没有强力外部因素干预的情况下,往往成为这部分居民出行的优先选择。轨道交通的突出优点速度快,可靠性强,票价合适,成为居民长距离通勤交通的首选。助(电)动车在便捷性和可靠性上占据优势,价格也较为适中,共享自行车同样便捷性和可靠性上占据优势,但是由于运营速度和舒适性,适合短距离的接驳出行。而从地面公交的交通特性来看,地面公交本身是缺乏竞争力的,但是在强调公益性的前提下,地面公交秉持了低票价的政策,这是地面公交相比其他交通方式的最大优势。
2.3.3 公交信息化水平亟需提升
常州公交系统在经历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后,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市民不断增长的“智能化出行”需求,常州公交系统亟需提升智能化程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目前现有的乘客信息的总量很大,但是关键数据缺失,且信息分散于各部门及各分公司之间,难以统筹运用,更无法以有效方式展示给乘客。
(2)“智能化”的硬件支持上仍有较大缺失,通过调查显示很多城乡结合的公交车站还未设置电子屏幕,很多站台电子屏、指示牌等硬件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3)“智能化”软件支持也尚不到位,乘客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复杂,虽然“常州公交”App、地图软件、常州公交微信公众号、我的常州等平台上均会显示公交到站信息,但会给乘客一定程度上的选择障碍,且目前尚无法根据实时路况提供精确的到站时间,没有实质性地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间成本。
(4)公交线路制定方式较为传统,尚无法满足用户新兴的定制要求。目前,公交线路的制定较为传统,未充分利用精细化的大数据,且运行区域较为有限,无法满足许多“两点一线”的上班族的实际需求。
3 基于数字化公交的公交客流提升措施
3.1 智能化采集数据,了解乘客出行需求
数字公交智能化出行的核心基础是乘客出行大数据的采集数量及其精度,地面公交传统的刷卡(移动支付)付费模式和固定的乘车费用使得乘客只需要在上车时支付乘车费用,无法准确掌握乘客下车的信息,也就是不能对乘客进行精准的出行OD调查。这影响了对线路站点的精准评估,也导致车辆调度无法实时匹配,也使得在智能化出行中无法掌握乘客的交通需求,最终无法实现公交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乘客公交出行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公交资源的分配及统筹。
因此公交集团公司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公交信息采集数据架构平台,通过架构平台高效地获取乘客出行信息,实时有效的公交信息系统是公交信息化出行系统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交信息采集主要分为静态采集和动态采集,其中静态采集主要包括车辆、人员、站点等基础信息,动态信息采集主要依托智能化车载终端、定位技术等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公交信息采集架构主要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组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乘客提供包括“车厢拥挤程度”“城区拥挤情况”“公交资源分配密度”“道路状况及公交线路实时推荐”等乘客切实所需的实时信息,以提高乘客的用户体验,吸引更多乘客公交出行。
3.2 灵活多样化路线,促进公交乘客吸引力
一直以来,公交公司经营思路比较单一,固定的车辆,固定的线路,固定的站点,即便是没有乘客,也要跑,造成了不少浪费,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配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以大数据为依据,合理规划灵活多样化的公交线路。
公交集团公司应积极与数据型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巴士运营企业等进行沟通与合作,获取精确数据信息,合理使用诸如支付宝、微信等信息支付平台,将信息整合与完善后通过智能终端推送给乘客,提供车辆舒适度、精准到站时间等用户切实所需的信息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公交企业数字化建设中,可以创建能够为市民提供多应用场景的出行服务智慧公交综合出行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整合扫码乘公交、在线约车、网约定制、旅游用车、通勤专线、智慧查询等应用功能,建设“一站式”公共交通智慧出行新模式,为乘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服务,助力绿色出行和“智慧城市”建设。
3.3 数字化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方便乘客出行
常州市近年来地面常规公交其公交分担率连续降低,充分利用线路、场站、车辆、道路、交通环境及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条件,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高效运送乘客,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目前常州公交解决客流低迷的重要问题。利用数字化手段持续开展公交线网优化,是实现路面公交稳步发展、提升公交客流的关键要素。
在线网优化布局设计中,一方面要摸清公交出行需求时空分布特征,精准优化既有线路,使公交线网与客流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要通过增加线路和提高车站覆盖,扩大公交车辆的服务范围。公交车出行低密度地区在提升出行时效和可达性的同时,还应提供多样化的出行服务,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出行需求,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注重创新模式,积极转变线路运营组织方式,尤其是支线公共汽车,结合新技术培育新公共交通方式,增强运力和线路与客流需求的适应性。例如开设“企业服务专线”,职工凭工作证免费搭乘,打通了上下班通勤的“最后一公里”,“健康巴士”让公交车开进居民小区、医院门诊楼,方便大家“点到点”就诊;加装软包、扶手,进行公交车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打造敬老爱老示范线;开通“校园巴士”,让学生上学路更加安全便利。
3.4 信息化公交出行服务,创新改革市民出行方式
数字化为主的出行服务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远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它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出现,意味着公交系统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将成为过去式。通过融合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创新,助力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编制定制公交小程序(如图2),推出“出行管家”服务,乘客只需在手机终端定制版块提交定制需求即可,服务实现“按需定制”,服务模式由“端菜式”到“点菜式”转变,不断满足市民出行服务提升要求。乘客通过定制APP提出自己的需求,公交企业根据需求和客流情况设计出合理的公交线路方案,同时应用信息化、互联网+等技术,推出一系列全方位定制服务。
4 结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与此同时,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公众出行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地面公交客流大幅下滑,城市公交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困难,行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希望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技术举措能够维持公交客流,吸引更多乘客乘坐地面公交,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势,服务于广大民众,实现城市公交稳步发展,提升公交客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校级课题研究资助项目基于智慧公交为导向的提升地面公交客流的优化机制研究(编号2022KYC012)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畅.以二维码为基础的交旅融合票务系统方案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1(9):54-59.
[2]陈锋.宁波市轨道交通客流培育与提升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8(2):44-49.
[3]杨晓飞.市郊铁路客流提升对策研究— —以连云港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5):97-100
[4]李向辉.天津市轨道交通客流效能提升策略[J].都市快轨交通2022(2):105-110
[5]游世凯,张聪,邹歆.基于多源数据的无锡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20,33(5):94-100.
[6]杨蔚,曾海军,许锡伟,冯延巳,周圣超.宁波轨道交通客流培育大数据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21(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