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4-08-15周振

时代汽车 2024年13期

摘 要:《电工电子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大思政背景下,开展《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能发挥课程的思政功能,和思政课程形成育人合力,更好的培养人才。文章在简述《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渗透思政教育要求、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以及提高课程教师的育人能力几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 课程思政 价值 现状 教学实践 策略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必须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三者结合起来[1]。《电工电子学》课程是智能制造、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和工程技术等特点。和社科类课程相比,理工类课程《电工电子学》中的思政元素更加隐蔽,需要课程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育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并创新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传输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把握大学生行为规律和思想意识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大学生的自觉性,实现既育才又育德的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1 《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1.1 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内在要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以及价值观念对于其更好的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各学科要主动承担起思政育人的重任,要将立德树人的重任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更多价值观正确、专业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电工电子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将教材中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发挥好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的成效如何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有重要的影响,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内在要求。

1.2 提高思政育人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政课程来承担,其余课程培养学生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铸魂育人的责任全都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独角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2]。开展《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可以将课程内的育人元素挖掘出来,比如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内容都是可以开展思政的很好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思政的“盐”巧妙的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汤”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和理想信念传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1.3 满足大学生成长的时代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和成才需求出发,立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时代建设培养能担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成果越来越丰富,不同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时代,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育人,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能力有不同,但是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因此,育人工作的核心是铸魂,是育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只依靠思想政治课程远远不够,需要所有学科都能和思政课程一道,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是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塑造品格、坚定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3]。

2 《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的现状

2.1 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承担的,专业课程教师只负责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只靠这门课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会让思政教育成为空洞的说教,还会降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课程思政的理念提出至今有十年的时间,不少非思政课程教师,尤其是理工类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缺乏大思政意识,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体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不深,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和真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意识形态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仍旧只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专业课教师认为专业知识是关键,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可以促进其更好的就业,实用的专业技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至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思想问题则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这就导致专业课和思政课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影响育人成效[4]。

2.2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低

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能够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能够结合课程中的思政点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了解不深,不知道在教学活动中怎样融入思政元素。在开展《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心得比较多,但是缺乏如何将德育知识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的教学经验,常常是顾此失彼,要么只进行专业知识的传输,很少提及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要么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专业知识结合,将一些思政内容和方法生搬硬套进去,既讲不清楚思政要点,又浪费时间,既起不到应有的育人效果,还导致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的不伦不类,影响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2.3 和思政课程的融合度不够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不同学科的属性不同,导致《电工电子学》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融合度不够[5]。《电工电子学》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板块内完成教学任务,和思政课程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育人体系。在课程界限分明的情况下,《电工电子学》课和思政课之间的关联和衔接被割裂,课程内容的讲授和作业布置都是围绕本课程的学科内容来进行的,造成大学生汲取的是单一化的知识,不利于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狭隘的学科优势论让《电工电子学》课教师缺乏开放的学术视野,对其它学科有一种排斥心理,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淡化其它学科的育人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实现和思政课程间的交流对话,导致课程育人向度比较单一,教师只成为了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却没有做好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者,不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 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策略

3.1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渗透思政教育要求

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要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更新知识体系,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渗透到教学过程。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专业知识的传递路径,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专业需求,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引领等思政元素挖掘出来,把大学生成才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到知识点传授和思想教育并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理性自觉。具体来说,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要在课堂教学、课件制作、课程评价等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课程知识点和思政点的结合,打造创新性、实践性、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让《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更加规范化和体系化,与思政课程共同发力,提高立德树人成效[6]。

3.2 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电工电子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多是隐性的,教师要提高认识,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电工电子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典型单元电路参数进行识别,同时能具备一定的电子仪器调试和测试等能力。课程中思政元素包括但不限于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实践创新能力等[7]。笔者结合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章节的知识要点,在深入学习课程思政理念的基础上挖掘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3.3 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式

在《电工电子学》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意识以及工匠精神培养等关注不足。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课程教师要创新教育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要结合该课程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灵活运用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在基本门电路及组合的课程内容讲授中,组合电路都是由基本门电路组成,可以引导学生考虑个体和国家的关系,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个体的努力成就了强盛的国家,而强盛的国家又是每个个体的坚强后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课程教师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结合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育人工作。在实践教学阶段,除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操作规范、生产标准、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做到技能和思想培育并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不仅会做,还要能做好的习惯,逐步成长为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4 提高课程教师的育人能力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师除开展课堂教学外,还承担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从专业认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8]。因此,专业课程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必须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首先,要加强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主体意识。《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师的思政意识不强是导致课程思政成效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高校要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让教师明白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要强化教师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意识,把知识传授和育人融合起来,自觉践行教书育人重任。其次,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利用理论讲堂、时政探究等活动,提高《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用理论来武装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进课堂,对学生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最后,提高《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应用能力。有了思政意识,提高了思政素养,还要提高专业课程和思政内容整合及应用能力。高校可以邀请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丰富的专家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指导,分享课程思政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帮助教师提高思政资源的整合能力。高校还可以利用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等“赛培教评”的方式让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不断提升,让优秀的教师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4 结束语

课程思政就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的统一起来,将专业课程中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人文价值以及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在《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过程中,可以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或模式较少,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将显性的专业知识和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到一起,将碎片化的思政元素转变为系统化的育人方法,和思政课程形成系统的思政体系,更好的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课题项目:“自律.匠心 融合.共筑”,智造类课程群“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方法(攀枝花学院2022年校级教研教改重点项目JJ2205);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攀枝花学业2023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洪萍,王保琴,王丽萍,等.课程思政在“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中的探索实践[J].科教导刊,2020(19):131-132.

[2]何秋红.立德树人视域下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143-149.

[3]薛金水,饶光洋,廖岚岚.思政元素融入电工电子学课程探索[J].发展与创新,2020(22):219-220+232.

[4]曹新亮,杨红霞,李建新.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3(03):101-105.

[5]杨扬.工科专业“浸润式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2(02):107-111

[6]佟丽娜,李亚男.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5):102-104.

[7]孔丽文,刘艳.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下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践与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22(02):108-112.

[8]尤忍堂,申毅莉,陈晓昀,等.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思政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23(03):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