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汽修专业对口就业路径探究

2024-08-15王名炜陶灿顾永倩陈静琴

时代汽车 2024年14期

摘 要: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增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汽修专业毕业生开展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汽修专业的就业现状,通过企业电话、走访调研的方式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汽修人才的供给矛盾。文章结合学生就业现状和企业调研情况,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汽修专业对口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为高职汽修专业对口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 汽修专业 对口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中规定:人才培养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对口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50%应调减该专业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并对该专业点进行整改[2]。因此,对口就业是衡量高质量就业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继续开设本专业。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3]。巨大的汽车保有量衍生了巨大的汽修专业就业市场,就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汽修行业依然存在着汽修企业招不到高素质汽修人才、汽修专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问题。我校汽车教研组针对这一现状,对2020届汽修专业毕业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企业调研,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现状、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和学生不能实现对口就业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对口就业提供有效帮助。

1 学生就业现状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136份,学生填写123份,有效问卷123份。问卷内容设置包含了学生生源情况、目前工作岗位、目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就业现状。

1.1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学生背景分析可以初步掌握学生就业方向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导向,学生背景调查包含了性别、生源类型和升学渠道。

表1显示,我校2020级汽修专业的学生中90.24%为男生,这是由专业性质决定的。95.93%的学生来自农村,这项数据表明,农村的家长已开始转变了认为就读职业院校没有出路的老旧观念,开始重视学生教育和技能培养。

1.2 学生当前就业情况

表2显示,刚毕业的学生就业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缺乏过硬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大多毕业生只能在汽车制造企业生产一线工作。

表3表明,有32.52%的学生不能实现专业对口就业,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福利、晋升空间、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等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特别是与汽修岗位完全对口的岗位,工作初期的薪资待遇往往较低,造成学生落差感较大。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修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2.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流于形式

学校与很多汽修企业和汽车及配件制造企业都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是合作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教研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编写教材时企业参与度不够,邀请企业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的次数较少。近两年学校在开展“双高”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进入企业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活动,根据现实情况了解发现,合作企业出于安全考虑和实践教师动手能力的限制,大多数汽车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后不能参加实际操作,只能现场观摩或参与一些基础性工作。目前本专业还未与企业形成订单班的合作模式,学生进入企业开展跟岗实训的机会较少。由于企业主要以盈利为目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目的一般都是实现互利共赢,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企业不会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在实训室建设时企业未参与进来,建立校中企、企中校的办学模式,合作机制还未成熟。

2.2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训硬件基础薄弱

由于学校为农业类高职院校,侧重点主要偏向农业相关专业,汽车专业缺乏先进的实践教学资源和设备,大多还是沿用以前留下来的老旧设备,只能进行一些基础的实训教学,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汽修行业的人才需求。学生毕业后由于技能水平的限制,达不到汽修企业的要求,不得不进入到汽车制造企业对技能水平要求不高的流水线工作岗位。部分课程完全没有教学设备作为实训条件支撑,专业教师只能教授课本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本身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弱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很大困难,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2.3 开发校本教材的水平不够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校情也各不相同,目前学院汽修专业的教材主要从学校指定的教材库中选取,虽然教材库的教材都为国家规划教材,但是许多内容不符合本校的当前的实际情况,很多知识只能依赖老师在理论教学课堂上讲授,没有与之匹配的实训条件,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甚至无法理解。随着“三教”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材作为国家规划教材的有益补充,得到了充分重视和推崇[4]。由于汽修专业的专业性非常强,开发校本教材需要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而且教材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历时长,工作量大,教研组成员大多比较年轻,缺少实战经验,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身份转变,也缺少教材编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软、硬件方面都还存在不足,与企业现有岗位技能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4 就业指导精准度不够,就业指导工作覆盖面不足

近几年,就业指导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5]。重视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素质,但是精准度不够,指导体系针对性不足。由于从事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薄弱,担任就业指导工作的是社会经验不足和人生阅历较少的学生辅导员。而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未经系统培训的辅导员显得难以胜任。在就业指导课程上缺少系统的面试环节的培训,学生在面试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班主任或辅导员鲜有走进招聘市场或企业了解岗位需求,缺少就业渠道和资源,不能及时给未就业或不能对口就业的学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不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3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修专业对口就业路径探究

3.1 聚焦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深入

学校与企业加强现场沟通与交流,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如聘请企业教师定期为学校学生或教师进行授课,每年定期举行学生与企业、专业教师、企业面对面座谈会,交流市场需求和人才技能要求情况。校企双方开展多维度的产学研活动,包括学生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师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展项目合作等。开设订单班,并以对口就业愿望强烈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作为订单班筛选学生的条件,签订相应协议,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3.2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师生专业技能水平

3.2.1 建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

学校定期选派对口就业意愿较强的学生到企业参加跟岗实践,通过企业跟岗实践成绩兑换课程成绩的模式,调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引进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技术专家作为学校的企业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授课。同时,选派专业教师以脱产的方式到企业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对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考评。

3.2.2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配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而设置的,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锻炼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场所,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条件[6]。实训设备配置应满足实训教学、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培训和职业技能大赛培训的功能需要。

3.3 联合企业,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联合企业,结合学校现有基础条件、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研究开发符合高职院校生源的校本教材,降低教材难度,使校本教材走向简单化、实用化、实践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校本教材开发须符合学校实际校情,符合市场需求、岗位需求,符合学生就业需求、发展需求、技能大赛需求,挖掘职业教育课程特色内容,体现职教特色,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3.4 改革就业指导方式,落实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能力的培训,结合学院开设的每一个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专职教师,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使就业指导课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空泛化。在上课形式上,建议分专业方向上课,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在就业指导时应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尽可能准确而理性地进行职业定位,将期望值调适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水平上。

另外,汽修专业毕业的学生,有许多创业成功的案例,针对想创业的学生,可以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到校为毕业生讲授创业课程,分享成功的经验做法,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对汽修创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和行业趋势有更清晰的认知,为将来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各种资源。定期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就业指导老师定期进行学生就业情况回访,了解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同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需求及愿望。针对学生在工作中提出的困难,给出解决方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特别是提升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和职业自信。同时,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避免频繁更换工作岗位或职业。

4 结语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是实现对口就业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促进了汽修专业岗位的增加,社会对汽修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汽修行业带来了可观的就业前景,但在对口就业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校本教材开发水平不足、就业指导精准度不够等。针对汽修专业比生对口就业率低、就业稳定性差、行业认可度低等现象,需要创新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提升职业自信,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主动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从而培养出技术技能过硬、职业素养过硬、心理素质过硬的新时代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

基金项目: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院级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口就业探究”,项目编号yk23040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2-0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EB/OL].(2015-10-26)[2024-02-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全国机动车达4.3亿辆 驾驶人达5.2亿人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1万辆[EB/OL].(2015-10-26)[2024-02-06].https://www.mps.gov.cn/n2254098/n4904352/c9244719/content.html.

[4]吴建英.校本教材开发存在问题的冷思考[J].教育视界,2020(31):30-31.

[5]饶欢.高职教育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2015(10):39.

[6]殷亦男.高职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4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