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2024-08-15刘圆圆任龙静
[摘 要] “双创”教育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如何在高校中将“双创”热潮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有所创、有所为,已成为教育者亟待解答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针对这一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明确指导,也是对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有益补充。新的指导意见不仅提倡创新创业,更强调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专业知识的教授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如何协同育人,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双创”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2-0053-04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青睐。这意味着,高校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如何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每一位教育者应关心的话题。
一、“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内在逻辑
(一)教育对象与目标的高度一致性
“双创”政策的实施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1-3]。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角色在“双创”教育背景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成长的伴随者。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双创”教育服务,这要求其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两者教育对象与目标的高度一致性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上。专业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辅导员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在“双创”教育中,辅导员通过组织各种创新创业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为了更好地实现“双创”教育目标,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要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确保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能够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双创”教育的需求,因此,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应共同探索互动式更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领域与内容的相互补充性
“双创”教育背景下的全面育人模式,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育领域与内容重新定位与组合。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依托于第二课堂,主要通过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他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品质培养、情感交流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专业教师则是依托于第一课堂,通过传统的知识授课,为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同时为学生提供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知识的机会。辅导员的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情感交流和社会实践,专业教师则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更具人文关怀的教育。
二、“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现实价值
(一)落实“三全育人”实践改革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旨在形成一个有机互补、共同助力的育人体系。“三全育人”所强调的不仅是教育的全过程性,更是教育的参与性和协同性。其中,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作用不容忽视,两者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对学生的思想、能力、品质等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知识的传授,而辅导员则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但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落实,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教授知识,更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情感与创业梦想,而辅导员则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助力其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实现全面培养育人目标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理解学科知识,还能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等软实力。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方式,更加契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另外,协同育人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高等教育中,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而这正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注重的。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学科知识,还能深入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形成齐抓共管教育体系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从不同维度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立体的学习与成长环境。这样的教育体系不仅满足了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还注重对学生品质、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形成了互补、相辅相成的育人合力。专业教师主要从学科专业角度为学生提供系统、深入的知识教育,而辅导员则更注重从思想政治、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两者相结合,确保了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这种齐抓共管教育体系的形成,更好地满足了“双创”时代的发展需求[4]。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不仅需要人才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其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学生可以得到更加系统、全面的教育,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际困境
(一)主动求变意识较弱
许多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长期的教学和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育模式,对新的教育理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同。他们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固守旧有的教学模式,不愿意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这种缺乏主动求变意识的态度,限制了“双创”背景下协同育人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高校协同育人机制难以形成。当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持有传统、保守的教育观念时,他们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导致协同育人机制难以建立[5]。
(二)协同育人联动性弱
协同育人,本质上要求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有紧密的交流合作,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教育体系。然而,现实中,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在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分歧。这种分歧并不是基于对学生培养的不同理解,而是来自他们的角色定位、工作重心以及相应的权责关系。专业教师主要依靠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而辅导员则更注重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角色分工逐渐固化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薄弱,协同育人的联动性随之减弱。
(三)协同顶层设计缺失
缺乏协同顶层设计意味着没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和路径。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行教育,而不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合作。另外,缺乏协同顶层设计也会导致资4638f13285930181a47f6f884e7117ed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就会出现资源重复投入、错位使用的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同时,教育效率会降低,因为没有明确的指导和协调,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协商、协调和解决问题。
四、“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一)搭建专业素养培养的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场所,通常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在第一课堂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学科优势,结合辅导员对学生个体和团队的深入了解,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专业的深入认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关键。为此,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项目制学习、团队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专业素养得到锻炼。同时,要注重与第二课堂的联动,鼓励学生将在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此外,项目制学习强调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实际项目,从设计到执行的整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共同指导学生,前者提供专业知识,后者则负责团队协作工作,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成长,更好地准备未来的职业生涯。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要注意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在这一环节中,辅导员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组织协调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将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
(二)构筑以实践为核心的第二课堂
以实践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意味着要赋予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而不单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这样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真正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构筑这样的第二课堂,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设计出合适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得到更为有针对性的培训。此外,与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外部单位的合作也是关键。通过与这些单位的合作,学生可以得到更为真实的实践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行业,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这样的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梦想。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有明确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成果和收获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肯定,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中国海洋大学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积极创新“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会定期在平台上开设研讨会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创新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明确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分工
要实现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高效协作,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分工。只有在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后,才能够确保两者之间的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从而为学生创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专业教育,其需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术领域得到系统、深入的培养。而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辅导员的任务则更为综合。他们不仅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的思想健康、人格健全,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辅导员需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基于此,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合作应该是互补、协同的。专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基础,而辅导员则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两者之间应该保持紧密的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此外,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需要共同参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辅导员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环境和资源。例如学校可以明确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分工,设置分层级的教育工作,这一机制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求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分三个阶段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支持。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教育主要集中在情感支持和分享示范上,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重心逐渐转向专业知识与实践,这时,协同育人的内容需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级及后续的学习中,学校采用“导师+团队+项目”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经验体系。
(四)强化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联动性
学校应该认识到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各自的优势和功能。专业教师凭借其深厚的学科背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而辅导员则通过其在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心理辅导领域的工作经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成长支持。但单纯的分工并不足以满足“双创”教育的需求,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策略是构建一个共享的信息与资源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专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而辅导员也能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展有所了解。这不仅有助于双方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还能及时发现学习问题。考虑到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学校还应当鼓励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进行更为灵活、有针对性的合作。
(五)重点建设与整体提升两者并重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既要对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者的协同工作机制进行重点建设,又要着眼于整体提升,以保证学生在多方面、多维度获得更为全面的教育。重点建设的策略主要是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可以组织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设计和推进一系列的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从专业教师身上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从辅导员那里获得关于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此外,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艺术、设计、科技领域,还可以邀请业内的专家和导师与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一起,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整体提升策略主要包括对教育内容、方法、机制的全面升级和创新。在内容上,应当确保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教育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知识、技能又有价值观念;在方法上,可以采用更为活跃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制学习、沙龙式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机制上,可以建立一个更为灵活和开放的教育管理体制,鼓励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多交流合作。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双创”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真正的培养应当是全面、多元、实践的。专业教师提供的深入的学科教育与辅导员给予的全方位人文关怀与指导,两者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学术与人生的双重道路上得到均衡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动求变意识的匮乏、协同育人联动性的不足以及协同顶层设计的缺失都阻碍着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通过搭建以实践为核心的课堂、明确教师与辅导员的分工、强化两者之间的联动性,以及重点建设与整体提升的双重策略,能够构建一个更为开放、协同、创新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1(11):5.
[2] 聂永涛,赵书锐,蒋庆磊.“政策工具·要素链”二维框架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分析:基于《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本[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3(6):88-95.
[3] 寇丹华.“双创”背景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6):58-60.
[4] 刘婷,王科技.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基于校内专业工作室项目化教学[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15-17,20.
[5] 于栋,朱维霞.“双创”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20(21):41-43.
[6] 葛媛媛,陈多政,许双博.“双创”背景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6):101-102.
◎编辑 马花萍